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二选一的难题:保房地产或开征房产税 中国观察
  • 解读中共“再见,毛泽东思想” 中国观察
  • 两会观景:“精英共和”的豪华聚会 中国观察
  • 全国扫黄:打击“周老虎”的收官之作 中国观察
  • 台湾面临的“戴维森窗口” 世界与中国
  • 《台湾大劫难》:一桶泼向温水锅中青蛙的冰水 读书与随笔
  • 漫谈中国的“红色家族” 中国观察
  • 唐慧案件与中国底层政治文化 中国观察

有什么样的青年一代,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Posted on July 28, 2005January 31, 2013 By Admin No Comments on 有什么样的青年一代,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我很少去评论青年人,因为我知道每一代人都面临不同的问题,也有每一代人要做的事情。上一代感兴趣的事情,下一代未必有兴趣继续去做。但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些事情需要几代人戮力去做,尤其是涉及到心灵与精神层面的事情。

但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终于让我忍不住想说几句。

这两件事情,一是穿着马甲的“愤青”们在支持朱成虎核威胁言论时,对不同意见所表现出来的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以及因无知而产生的道德自信与力量自信;二是吉林艺术学院教师卢雪松因为上课想给学生讲一点真实历史,即毛泽东时代中国当局制造的一件国家罪错――林昭之死,因而被一位学生告发,遭受停课处分。

两件事情的性质看起来不一样,但实则都是专制精神的表现。专制精神最主要的特征是凭仗暴力对异已(政治异己与精神异己)不遗余力的排斥与打击。朱成虎的拥护者们对不同意见的攻击与谩骂早已经超过任何道德底线,与“文革”时期的语言暴力一脉相承;而告发卢雪松的学生写匿名信的动机也源于不容思想异己:因为卢雪松在课堂上所言不同于党的主旋律,有损党与“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应该提醒党注意这种“不健康的声音”――因为这位学生写的是匿名信,所以我排除他(或她)想获得赏赐的谋利动机,宁可相信他是中共意识形态教育的牺牲品。

这两件事情,至少从几个层面上让人们必须注意中国青年一代中部分人的价值偏好。

第一个层面是朱成虎的网上支持者对暴力的那种偏好。第二个层面则是中国人至今还没有对告密文化的羞耻感。这两者都是长期受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熏陶的结果。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政治暴力与“告密”两者作为凝聚党内力量的重要手段。只是“告密”这一可耻行为被中共用“检举揭发”这件新的外衣包装后,再粉墨登场,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控制手段使用至今。中共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可以看到告密者的活跃身影。在毛泽东统治时期因言论而失去生命的优秀人物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名单,其中不少人陷入灭顶之灾,就是因为同学、朋友、恋人或者邻居的“检举揭发”。

这种告密文化至今在中国政治文化里还堂而皇之地占有一席之地,被说成是“向上级领导及时反映情况,自觉与党保持一致”。这种政治文化熏陶下,检举揭发是种生存常态。一位在著名学府任教的朋友几年前曾谈到,他的课堂言论曾被学生当作“反动言论”向校领导检举揭发。

我记得自己以前曾说过,在人类所有的恶行中,最能够扭曲人心灵的就是告密。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历史时期告密盛行,一是唐武则天时期,二是明朝后期东西厂特务政治肆虐时期,三是毛泽东统治时期。三者之中,以毛时代的告密对中国人的道德摧残最为彻底。至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人文学者系统地研究过中共政治文化告密是如何毒害了人的心灵,只知道一些个案,比如曾经在民国时期活得美丽自信的女记者蒲熙修,就在1957年反右时被强大的政治压力逼迫得检举揭发自己的至爱罗隆基,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大败笔。

从这两件事情,我悲哀地发现一点:从80年代开始发生于中国的新启蒙,几乎被1989年以后的新意识形态教育消解殆尽。这种新意识形态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与主义意识形态的混合,其目的就是造成对人心灵的奴役。

政治学家汉娜•阿伦特在其名著《极权主义》中对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做了相当深刻的总结。她说,意识形态控制其实就是一种依靠政治暴力推行的文化暴力,“这种意识形态战略的政治后果是培养了一批不分是非的国民:极权主义的统治者认为最理想的子民并不是纳粹党与共产主义的人士,而是丧失分辨事实和假相(即所谓“经验的真相”),分辨真实与虚假(即所谓“思想的准则”)能力的民众。”

但愿网上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支持核威胁的愤青与这类喜欢检举揭发他人言论的青年,只是当今中国青年中的少数。倘如此,我那灾难深重的祖国还有希望。
(原载于《华夏电子报》2005年7月28日,总98期)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中国观察 Tags:价值偏好, 告密, 愤青, 青年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中国千万不要学金正日
Next Post: “中海油”收购尤尼科背后的政治角力

Related Posts

  • 中共信息管控的必然结果:无知之幕——南京大屠杀争议暴露的社会问题 中国观察
  • 等待政改:中国版“等待戈多” 中国观察
  • 当前中共应对冷战的三步棋 世界与中国
  • 反腐方针大调整 北京政治急转弯 中国观察
  • 中国“两会”:“权力共享”的符号与政治仪式 中国观察
  • “吃饭砸锅论”错在何处? 中国观察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欧盟接受群体免疫 中国为何坚持清零?
  • 资源主权彰显重要性:俄乌战争一个意外后果
  • 中国与美欧:从雷暴雨到阴晴不定为哪般?
  • 全球政治分裂:“三个世界”格局重现
  • 世界正站在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入口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A Volcanic “Stability” 英文文章
  • 普京、北京别高兴,穆巴拉克在招手 世界与中国
  • 20110617-FOREIGN TOURISTS DECLINE FOR 3 CONSECUTIVE MONTHS 未分类
  • 抹黑他人,也未能漂白自身 ——评中国政府发布的“2004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中国观察
  • 《台湾大劫难》:一桶泼向温水锅中青蛙的冰水 读书与随笔
  • 苏联解体并非北京的“反面教训” 世界与中国
  • 邓府驸马吴小晖演绎的“裙带经济学” 中国观察
  • 德国《明镜周刊》:科隆新年夜性侵事件的警察局内部报告 世界与中国

Copyright © 2022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