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普京再次动用铁腕反贪,俄情治部门与检察院的十几位高官身陷囹圄,舆论一片称快,似乎只要普京这位铁腕总统下定决心,俄罗斯铲除腐败就有了希望。
但只要熟悉俄罗斯社会现状,了解腐败与黑社会势力渗透社会之深广,以及普京任总统以来反腐指向多在于铲除政治异己,而不在于根治腐败,人们对此次俄罗斯的反腐败至少不会有这么高的期许了。
腐败生产了无数俄罗斯富翁
俄罗斯人民痛恨叶利钦自有其道理。因为在普京接任俄总统一职时,当时的俄罗斯之腐败已经与中国在伯仲之间:
一是政府高官与商业、能源工业及金融寡头形成了相互勾结的紧密关系。前苏联解体后,20多个俄罗斯前官员以超低价购入国家工业和天然资源而立刻成为亿万富翁,他们又成为寡头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这一数量后来还在增加,美国《福布斯》有报道说,据估算,在俄罗斯有四分之一的财富集中在约一百名富翁手中,排名最末的也拥有两亿美元资产。这些人多是苏共时期的政治精英。及至普京接任总统大位时,莫斯科据说已经云集了33位亿万富翁――而美国富翁云集的纽约也仅有31位富翁。这些在一夜之间暴富的新权贵和金融寡头,凭借巨额财富的威势,在政治上左右政局,众多议员对这些富豪唯命是从,多款法律因他们需要而生;在经济上他们呼风唤雨,公共财富和资源成了这些人巧取豪夺、任意瓜分的目标;与此同时,这些富翁还垄断了舆论工具,媒体成为他们的喉舌,民意被他们引导和操控。
黑社会势力猖獗
二是黑社会势力极端猖獗。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国土上黑社会组织的迅速崛起并非偶然,这一现象与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腐败有着密切的联系。俄罗斯的政治现实是,政府权力几乎完全听任新权贵的摆布,而黑社会组织的幕后保护伞通常都是这些新权贵。俄罗斯最大的黑社会组织光头党和黑手党已由90年代初的占地为王、欺行霸市发展为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跨国犯罪集团。它们涉足走私贩私、毒品买卖、军火买卖、洗钱交易、开设赌场和妓院、收取保护费和人口买卖各种非法行业,控制着全俄国4万家公司和1/3以上的国有银行,俄国80%的企业都程度不同地要受其“保护”,其势力还延伸至世界50多个国家。
“强盗资本主义”伸出掠夺之手
三是腐败集团结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大网,笼罩了整个俄罗斯。政府官员和公务员每年行贿受贿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各级政府权力机关及海关、税务、警察等执法机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普遍和公开化。在财政和金融系统,仅2000年头10个月就查出经济犯罪案件5万多起。政府中的许多高官和公务员,警察、司法和税务机关中的许多工作人员与金融寡头和黑社会组织相互勾结,组成了一个以腐败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
在多个国际组织排列的腐败国家名单上,俄罗斯的名次都只略后于它的亚洲邻居中国。2002年6月,国际廉政组织公布了“腐败国家”调查结果,俄罗斯在被重点调查的91个国家中排名第11位,被列入“最腐败国家名单”;联合国国际调查组织在2004年6-9月对60多个国家所作的调查,世界各国的平均贪污水平为10%,而俄的贪污水平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为21%。在该组织对全球133国政府清廉程度的排名中,俄政府在2003年排在第86位,2004年更排在第90位。另据莫斯科某基金会的估算,俄官员每年收受的贿金超过300亿美元,约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10%。俄某工业家协会领导人马卡申在2004年2月说,俄企业每年要将7-8%的利润用于向官员行贿。俄国民主思想基金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五成五的居民深受腐败之害。为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人们每年不得不拿出三十亿美元去送“好处费”。
国际学术界也纷纷指责俄罗斯经由政治腐败手段实现的资本主义,将其称之为“等级制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寡头资本主义”、“犯罪资本主义”、“任人唯亲的资本主义”或“强盗资本主义”。
腐败浸透了政府机构
对官员的腐败,作为总统的普京认识得非常清楚。早在2002年4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说:“俄罗斯官僚人数众多、办事磨磨蹭蹭”;“人们都在用贿赂来克服种种行政障碍,障碍越大,贿赂数额就越大,收受贿赂的人的级别就越高”。据俄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在2004年初估计,俄80%以上的官员有腐败行为。俄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反腐败行动。2003年6月开始的“猎狼行动”中,在紧急情况部、内务部系统抓捕一大批包括1名上将、6名上校在内的高级警官,破获一个涉及130余人的警察犯罪集团。这些腐败警官伪造证据,栽赃陷害,敲诈企业家,帮助要犯外逃,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
而普京也认识到腐败严重已迹近黑社会的敲诈勒索。在2004年1月12日召开的反腐败工作会议上,普京曾说:俄的腐败现象不仅仅是行贿受贿问题,俄的腐败阶层实际上已经组成一个个黑社会,不仅官员腐败,各行各业都有腐败现象。
腐败渗透军队
在俄罗斯,军官盗买军火、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等行为层出不穷。据俄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在2003年5月透露,这一年前5个月因涉嫌贪污被立案调查的将级军官已近20名。他还说,2002年俄有500多名军官因腐败被判刑,还有25名将军因受贿被起诉,其中11人被判刑。军官腐败在俄罗斯并非新闻:1997年俄国防部副部长科别茨大将、海军第一副总司令赫梅利诺夫上将等20余名将领因涉嫌腐败被解职,多人被判刑;1999年有14名将军因贪污腐败被判刑。另据俄媒体2003年8月报道,俄国防部自1992年3月成立以来,已有2名副部长、1名陆军总司令、1名陆军副总司令、1名海军副总司令以及数百名将军因腐败被罢官甚至进了班房;而2002年俄武器出口收入的10%竟然不知去向。
法律系统时时卷入腐败丑闻
在俄罗斯,交通警察敲诈勒索、边境守卫人员出售假护照等行为屡见不鲜。2004年9月,俄媒体在总结恐怖袭击事件频发的原因时说,这同护法机关的腐败有直接关系。涉嫌制造两架民航客机坠毁事件的两名车臣妇女,是通过贿赂航空公司雇员登上飞机的,两人在登机前一度被警方扣押,但很快就被放行。北奥塞梯的边防及公路检查士兵都执法不严,只要有贿赂就放过行人和车辆,安检形同虚设。匪徒绑架人质的许多武器弹药,也是透过护法部门的腐败分子之手中获取的。所以,普京在别斯兰事件后说,腐败已经“侵蚀我们的司法和执法圈”。
海关的“灰色清关”吞噬黑钱无数
在世界各国的海关当中,俄罗斯的海关堪称最为腐败。
中俄贸易在俄罗斯对外贸易占主要地位。但在俄国海关,中国商人拿不到正规报关单,货物也遭随意没收。许多中国商人被迫选择“灰色清关”,即委托俄罗斯的清关公司帮助通关,有“包机包税”“包车包税”“包船包税”等各种形式,其中“包机包税”由于贸易形式手续简单、货量不限、税率比正式通关要低,所以中俄两国的商人基本上都采用这种贸易形式。
清关公司的背景都很复杂,腐败官员与黑社会组织均有参与。清关公司之间互相倾轧,为了多一点收入,往往报低数量、价格和品名,以从中获利。但是,“清关公司”在货物通关后,通常不给货主出具正式的海关报关单和税单。因为没有报关单据,俄罗斯警方就很容易扣押这些货物。据说2001年以后几年,中国商人损失都很大,每年都有几亿到十几亿。
中俄贸易年年磨擦不断,症结之一就是“灰色清关”。总统普京在今年2月采取计谋打击灰色清关。但事隔不久,灰色清关又卷土重来。因为俄罗斯的很多政府部门都和‘灰色清关’有关,甚至有些部门就靠它存活,牵涉的就业人数达到几十万。各行各业都和它有着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教育系统亦腐败
世界上教育系统腐败的国家不多,但俄罗斯与中国均有严重的教育腐败。一项调查披露,在问到“校园腐败”的相关问题时,80%的被访者表示,在自己的子女上中学时,家庭“经常”向学校提供“经济援助”,90%的家长承认曾给孩子的教师送过礼物。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大学里,这种“金钱”关系更为紧密。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和大学教授都承认“上大学时的行贿和受贿”这一事实。据称,要想上大学,平均每个学生要准备1,200美元左右的“礼金”。如果分数不够,每加一分要付1,000美元。上了大学后,学习不好的学生还要花钱买学分,每一科考试的“通过”值25-100美元不等。有35%的被访教师透露,有些大学生为了不因“成绩不好”而被开除,需向校方交纳400美元。
检举腐败者遭到黑恶势力的报复
与中国一样,俄国的政治黑幕与腐败的揭发者也没有好下场。早在1996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就曾指责受到叶利钦重用的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买凶杀害了一名敢于揭发黑幕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到2002年4月29日,俄罗斯《陶里亚蒂评论》主编瓦勒里•伊万诺夫“因揭露政府高官腐败、有组织犯罪和毒品交易”的黑幕而遭到暗杀。2004年,俄裔美籍《福布斯》杂志俄文版编辑保尔•克列布尼科夫也因长期坚持揭发叶利钦政府与金融寡头勾结的内幕而遭到暗杀。
普京的铁腕反腐
普京2000年5月履任之时,俄罗斯正好陷于“国家失去方向,民众失去信仰,生活失去保障,社会失去和谐”的困境,人们甚至已经开始争论“是民主化重要还是面包重要”这类问题。
从普京的反腐成绩单来看,他对腐败的打击与其说是要肃清腐败,还不说他想为自己肃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普京是个非常强硬的铁腕人物,不喜欢有人干预操纵俄国政治。在他上台不久之后,就对商人发出警告,如果企图干涉政治,他们的商业行为将被调查。此后普京开始对付寡头政治集团成员,其手段也与中国政治的玩法一样:以腐败作为政治清洗的理由。而在俄国与中国这两个国家里,精英集团几乎全都是贪腐之徒,只要睁开眼睛,就没有找不到劣迹的。
普京打击的第一个目标是两大传媒大亨贝雷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古辛斯基被指控在圣彼得堡一家地方电视台的私有化过程中有1,000万美元的欺诈行为,但实际上俄舆论普遍认为,古辛斯基之所以遭受整肃,缘于他旗下的出版物曾激烈批评普京在车臣的战争。此后这两位大亨被迫流放国外。通过打击这两大传媒大亨,普金将几大主要媒体控制在自己手中,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不仅让刚学会批评政府的俄罗斯媒体重新对政治权威唯命是从,还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为削弱其它寡头势力打下了基础。此后,俄罗斯最大石油公司尤科斯的CEO、拥有150亿美元财富的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指控逃税等多项罪名系狱,一度引发经济动荡,也使国际社会猜疑普京是想否定此前的私有化道路,而且因大多寡头政治集团成员是犹太人,引发外界怀疑普京有反犹倾向。
可以说,普京任总统的这几年,俄罗斯的反腐斗争完全服从于他的政治需要,时而雷霆大作,时而风和日丽。每一个受打击的富豪,罪名虽然都与贪污腐败有关,但究其实质只是普京翦除政治对手的斗争罢了。俄罗斯腐败问题盘根错节,其深度和广度都很惊人,普京其实也未将反腐败提高到国家安全有关的重要地位来认识。从他的反腐败手法来看,与其说与民主国家的反腐手法接近,还不如说更象专制政权下的独裁者凭借个人威望开展的整肃。
(写于2006年6月上旬)
原载Taiwan News财经文化周刊,200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