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七、八月间,登陆中国的跨国公司还未从有关腐败的抨击中清醒过来,又开始遭遇到另一轮关于外资“企业生态”的抨击。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抨击并非针对港台南韩资本开设的“血汗工厂”而来,题为“外企生态恶化,高级白领纷纷逃离” (首发于《青年时讯》)的文章,直接针对被中国誉为“带来了先进管理经验”的欧美资本企业。
打工贵族“外资白领”痛苦从何而来?
世人皆知中国劳工处境非常恶劣,其中港、台、南韩资本在中国开设的工厂多属“血汗工厂”,而欧美资本在中国的企业雇员却一直被认为是“幸运者”。不仅中国民众如此看待这些外企白领,他们自己也以高薪、高档写字楼与高起点这“三高”以及沐浴“欧风美雨”(熟悉西方式管理)而睥睨国人。这些外企白领的今天,就是正在学校就读的大学生与硕士博士们对自己明天的梦想。中国的理论界认为他们代表中国的未来,撰写了大量论文章论证这一阶层对于中国发展之积极意义。
“血汗工厂”劳工控诉的是工资福利与劳动者受到的惩罚(包括体罚),那么这些跨国公司的高级白领控诉的是什么呢?
综述近期中国有关新闻,可以概括为几点:
一是加班时间长。据说最长的每月加班超过200小时(原文如此),而且没有加班费。二是工作强度高,心理压力大。巨大的工作量让多数员工感到他们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三是工作内容死板、单调、乏味。四是外企员工没有话语权,他们形容在外企工作就像在一台庞大的机器里,员工就是这台机器上的轮子。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随时都会被甩掉。说白了,是没有“铁饭碗”可捧。
不过,尽管该报道用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但文内却没给出具体事实与数据,说明在哪几个企业的员工纷纷离职。其他消息的内容正好与此篇报道相反,是公司解雇员工,员工与企业打官司讨说法。而且每月加班时间超过200小时,此数字让人存疑,因为每月全部时间也就720小时,正常工作时间为160小时,血汗工厂屡被控诉的工作时间超长通常为每天12小时,如果200小时为真实数字,那么这些白领每天的工作小时高达18小时以上――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已经非人能力所及,就算是给个“铁饭碗”也应该无人想要。至于工作内容再死板单调乏味,想来其程度也不会超过中国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谈到“话语权”,在中国企事业单位工作,未熬到一定资格也只有在办公室为领导打水抹桌子挣“表现分”的份。
更重要的是,上述“企业生态”并非中国土地上的外资独有,咨询类公司如麦肯锡,以及会计事务所这样的行业在世界各国都是工作压力最大、最为紧张的企业,IT业在美国也是离职率相当高的企业。上述类别的企业员工工资很高,工作负荷也很重,这是由行业本身特点所决定的。这些跨国公司的员工在其本土也面临同样情况,也同样没有“铁饭碗”。过去十余年来,见诸于中国媒体的都是有关外企白领如何富足如何现代的种种报道,而现在怎么中国媒体不去关怀比白领悲惨数百倍的底层劳工,而对这些社会精英充满同情?一会儿抨击外资的腐败,甚至不顾惜拔起萝卜带起泥,暴露中国政府高官们正是收受贿赂群体(这点深为中国宣传部门所忌),一会儿又抨击外企的“工作生态”,目的究竟何在?
原因就在于中国政府认定美国欲在中国强制推广SA8000标准认证,为了证明“天下乌鸦一般黑”而对外企采取的抹黑策略。
中国政府与企业眼中的“狼”:SA8000标准认证
自从美国劳联产联今年3月发起对中国劳工状态的抨击,强烈要求白宫采取行动,敦促中国改善中国劳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以后,中国流传甚广的是这样一条消息:美国准备强制在中国推广SA8000标准,并定于5月1日开始实行。这一消息曾让中国政府与企业惊恐了好大一阵,3月16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提醒出口企业应关注SA8000标准,进入4月以后,浙江、深圳等出口企业密集的地区纷纷举行相关研讨会,商讨对策。与此同时,不断有消息传来: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截至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获得SA8000标准认证的证书,而广东佛山也无企业通过SA8000认证。由于中国政府与企业对于自己的血汗工厂情形再清楚不过,知道无法通过认证,于是中国媒体议论蜂起,煽情一点的是“美国大选在即,SA8000成为选战工具”,“美国将把SA8000的大棒挥向中国”,“要警惕欧美发达国家以SA8000构筑对中国的贸易壁垒”,“要防止SA8000这口新的陷阱”,“如果欧美启动SA8000机制,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企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等等;冷静一点的“专家预测”也断言,2004年将有85%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遭受由于实施SAS000标准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消极影响。所有的议论都指向一点,美国推行这一标准,意在通过提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来限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而非真心关怀中国劳工的福利和权益。
SA8000标准究竟是什么标准,竟让中国政府与中国的企业如此恐惧,将其作为“陷阱”与“新贸易壁垒”来认识?
这得从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产生的社会背景谈起。
推进企业社会的企业认证标准:SA8000
上个世纪末,由于《世界人权宣言》的思想逐步在企业和社会公众中扎下根来,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运动的热潮,资本主义早期的血腥管理逐步被人本管理取代,“血汗工资”、“血汗工厂”的做法被逐步摒弃,利润最大化不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逐步成为企业的选择。消费者和投资者都非常关注跨国公司的劳工问题,他们分别运用“良心购买权力”和“良心投资手段”,对跨国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大众媒体和社会公众也对跨国公司的劳工问题紧盯不放,经常采取“游行”、“抗议”等方式,迫使跨国公司及其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合约工厂放弃“血汗工资”、“血汗工厂”的谋利手段而弃恶从善。正是在这一国际潮流推动与影响下,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C1: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于 1997年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简称SA8000)。
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它是继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标准、ISO1400环境认证标准之后实施的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标准。该标准试图通过在采购活动中附加道德标准,以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其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性劳工、健康与安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9个要素。因此又被称为“人权标准”。
实施SA8000标准,主要是约束企业,让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而受SA8000标准约束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制鞋、化工原料、纺织等。截至2003年8月,全世界已有了36个国家涉及35个行业的259家企业组织获得了SA8000认证证书。
SA8000社会标准刺痛了中国哪一处?
这么一个充满人道关怀的企业认证标准,为什么竟引起中国政府与企业那么大的敌意,当作“美国阴谋”大加鼓噪呢?
因为这一标准确实踩到了中国的痛脚。
二十多年来,中国吸引外资的优惠条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廉”这一“比较优势”。而这一比较优势后面则是中国政府讳莫如深的“血汗工资制”与“血汗工厂”。大量调查资料指出,中国企业在劳工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非法雇佣童工、违法使用未成年工、限制工人人身自由、侮辱体罚工人、超时加班加点、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依法支付加班费、社会保险覆盖率极低、扣押拖欠职工工资(尤其是拖欠民工工资)、没有提供法定的福利待遇、工人宿舍条件太差、厂房安全出口不够、矿难频发、消防设备差(或者缺少)、工人缺乏消防训练、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保管使用不当、工作条件差、个人防护用品缺乏、特种人员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差、没有工会组织(或形同虚设)、就业的性别、户籍、城乡、学历、年龄等歧视突出、女职工的“三期”(经期、孕期与产期)保护极差,企业管理层对员工冷漠和缺乏人文关怀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仅在中国本土企业存在,在中国的“三资”企业(港台资本与南韩资本)中也存在。据《工人日报》报道,仅1998年在广东某市外资企业打工的工人,一年里就被机器切断了一万多只手掌或手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沿海几家外资企业相继发生烧死数十名打工妹的恶性事故和工人宿舍倒塌事故,“国际皮革、服装和纺织工人联合会”秘书长尼尔•克内就此致信中国总理李鹏:“贵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准备死多少人?为此我们特别要求贵国政府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并停止将工人宿舍设在工厂厂房的做法。否则,我们将不得不联合所有发达国家,对贵国的皮革、纺织品出口实行限制。”这并不完全是虚声恫吓,两年前,香港报纸连续报道了深圳某玩具厂使用400名童工包装玩具,引起全球轰动。这家深圳玩具厂供应着美国的多家玩具零售商,美国客户立刻委托调查小组前往调查,虽没有发现童工,但确认工厂存在加班加点严重和工资偏低的问题,并且在多次验厂过程中提供虚假的工时工资资料,因此取消了该工厂及关联企业的供应商资格,其他客户也相继取消了订单。最后这家有4间工厂、近8000名工人的集团公司被迫关闭。
无庸否认,支撑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是中国劳工那过度透支的生命,与他们那极其低廉的工资,近乎为零的社会福利。据美国相关商会组织调查,目前有超过50%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表示,如果SA8000标准实施,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新的采购合同。更为致命的是,一旦中国国内企业被迫采取SA8000标准,中国的“比较优势”将不复存在,“资本家最听利润的话,哪里赚钱哪安家”,当在中国赚钱变得艰难之时,国际资本将游移到印度、越南等国。由于外资对中国GDP的贡献已经高达40%,成了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担心外资撤走成为中国政府的一块碰不得的心病。
中国政府在血汗工厂建立过程的社会角色
中国当局默许这种血汗工厂榨取劳工,则与各级政府官员了然于心的“国策”有关,这个“国策”就是“以牺牲劳工利益为代价吸引外资,依靠过度榨取劳工血汗获取产品竞争力,从而保证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苛剥劳工方面,中国政府与企业结成了不光彩的利益同盟。
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的劳工有身份等级,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仅以在工厂工作而言,就分为国营企业、外企、乡镇企业与私营企业等几大类,每一类企业的员工在社会保险、政治待遇方面都有差别。而外企员工中又分为欧美企业与港台南韩日本等类别,前者是高阶层的社会精英,后者则属于低阶层的打工仔。同为务工者,又根据其来源地不同,而天然地划分成城市工人与农民工,如果说工人属于社会等级金字塔的底层,那农民工则是最底层,他们成为血汗工厂与中国私营企业肆意盘剥的对象。中国虽然制订了一部劳动法,但这部法却形同虚设,劳工为改变自身状况的抗争活动一律被政府视为“破坏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从事劳工研究的学者更是受到种种来自政府的干预,就在8月上旬,一位美国华人学者到中国调查劳工问题,被中国国安部门以“危害国家安全罪”扣留了两个星期。而来自国际社会的道义帮助如SA8000,则又被中国政府视为“别有用心的新贸易壁垒”与“美国为打击中国挥舞的大棒”,“人权”包括“劳工权益”这些名词都被中国当局涂上一层可疑的政治色彩。
由于SA8000的道德力量,中国政府也明白仅靠“大棒论”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无济于事,毕竟有部分明白人知道这是可怜的中国劳工之“福音”。于是又采用惯伎抹黑美国,证明“你们比我们好不了多少”,近期内大曝外资在中国的腐败内幕与欧美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生态”不佳等,可以看作是这种抹黑策略的一部分。但明眼人一看还是明白,在本国能够守法经营的跨国公司到中国发生“淮桔成枳”的异变,是由于中国有逼良为娼的社会环境,而“生态恶化”的欧美企业,至今还是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趋之若鹜、求之难得的工作首选。
只可怜中国的劳工,他们面临中国政府与企业结成的强大利益同盟,连国际社会非政府机构对他们的道义关心都被当作“美国阴谋”而被否定。以此观之,中国劳工的状态的整体改善还遥遥无期。
(写于2004年8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