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中国当真“需要一场战争”吗? 世界与中国
  • 腐败者与揭露腐败者在海峡两岸之不同命运 未分类
  • 没有硝烟的阵地:关于61398部队的故事之一 程晓农文集
  • Accounting Firms’ Gold Rush Puts US Credibility on the Line 英文文章
  • 从“朋友、楷模”到“敌人” 世界与中国
  • 联合国与西方国家日行日远 ——写于UN75周年生日之际 世界与中国
  • 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的改变意味什么? 中国观察
  • 中国网络革命的发酵:从寻找领袖到寻找阶级 中国观察

极端年代的结束:送别戈扬老人及其同代革命知识分子

Posted on January 21, 2009January 30, 2013 By Admin No Comments on 极端年代的结束:送别戈扬老人及其同代革命知识分子

戈扬老人走了。她投身“革命”几十年,曾为中国的“自由民主”苦苦奋斗,自从20年前她被迫辞国之后,就再也未能踏上那块她为之奉献了青春与激情的国土。从她的晚年遭遇,我除了看到几分悲情与无奈之外,更多的是看到她与她的同代热血青年无法逃脱的历史宿命――被革命大潮裹挟,最后还成了“被革命吞噬的亲儿女”。

讣告将戈扬称之为“前中共高干”。我不知道她的在天之灵是否满意人们对她的这种身份定位,但我想这些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她最后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领悟。我与戈扬老人曾有过两次晤面,那时她行动已经不太方便,但头脑还比较清醒。从她的谈吐中,我知道她早已将现在的共产党与她当年追求革命时的共产党区分开来。这种区分使她痛苦,让她有“播下去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这种感觉。但由于年近90,身体多病,对那场裹挟了两至三代人的“革命”,她已经来不及有更深的思考。

自从《现代化的陷阱》一书出版之后,我与中共党内有良知的一些老人――从李锐、李慎之、王元化、任仲夷、朱厚泽、李普,一直到当年投身革命后来却成为一代艺术家的黄永厚先生等,都曾有缘相晤并深谈。他们大都对今天党内的腐败严重不满,对国运忧心忡忡。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些40及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所缺少的一些品质,比如真诚。我也总是不揣冒昧地要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当初为什么要参加革命?后来后悔了没有?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几乎一致:当时国民党实在太腐败,救亡图存是首要事情,而只有在共产党身上才看到这一希望。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则有多种,相同点是认为今天的共产党并非他们参加革命时的共产党。从那时我就常常在想,那是一个时代,在那条今天看起来注定通往专制的追求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曾经有无数杰出的人物跋涉其上。即使今天被国内左派视为“极右”的我,如果属于他们的同代人,恐怕也有可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因为看看当时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及各种鼓吹民主自由的宣传品,人们又怎能想得到共产党从一开头就只想将这些作为动员民众的口号,没打算将其付诸实施?

20世纪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纪?从英国左派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邦对自己几部煌煌巨著的命名当中,就可看出这个世纪的特质:从1789年到1914年间的历史,他分别以《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与《帝国的年代》命名,但只有20世纪,他命名为《极端的年代:1914-1991》。何谓极端?恐怕就是社会主义的暴力革命加上法西斯主义成为这个时代的底色。生活于20世纪前70年的知识分子,大都经历过左倾思潮的洗礼,只是由于后来对人的价值的思考不一样,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思想道路。自由主义思想大师、《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的作者卡尔·波普,年轻时也曾自谓是“马克思主义的狂热信徒”,但进入20岁之后,他逐渐疏离马克思主义,而且对利用青年一代上街流血牺牲的任何社会动员都深恶痛绝;而霍布斯邦不仅终身以马克思主义的信徒自许,还以“人民的历史学家”享誉于世界历史学界。但即使如此,霍布斯邦还是认为,以共产主义的兴起与灭亡为特色的20世纪,虽然激起了人类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同时也是摧毁了所有幻想和理想的极端年代。戈扬老人生活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法国政治家克雷孟梭(1841—1929)经历了《共产党宣言》鼓荡起世界风雷的时代,他理解同时代青年所经历的思想炼狱,曾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30岁以前不信仰左翼思潮,他的心灵有病;一个人30岁以后继续信仰左翼思潮,他的头脑有病”。由于中共治下的中国处于思想极端不自由状态,这话用来概括戈扬及其同代革命知识分子,时代可能要往后推10年、20年。但历史就是历史,每一代人有独特的命运及认知,戈扬老人及其同代人的思考终点,已成为我们这代人的思想起点。

(原载《华夏电子报》2009年1月21日,第280期)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读书与随笔 Tags:左倾思潮, 戈扬, 极端年代, 马克思主义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中国政府蜕变成自利型政治集团
Next Post: 维持稳定的两大难题:流民忧惧与精英外逃

Related Posts

  • 21世纪的中国《清明上河图》 ——贾樟柯《天注定》观后感 中国观察
  • 经济学理论和“屠龙术” 读书与随笔
  • 温哥华会议之外风波恶 读书与随笔
  • 贫富差距的核心问题是知识差距 读书与随笔
  • 思想的飘泊者 读书与随笔
  • 《财富》论坛的断想 读书与随笔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乌克兰疲劳症”使台湾国际认知变清醒
  • 澳大利亚外长访华,两国关系重点难点何在?
  • 美国“老兵”纷纷炮轰军中“觉醒主义”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三:相对宽松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二:开放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美国的关税“保留-豁免”为何不受北京待见? 世界与中国
  • 阿拉伯之春与2015诺贝尔和平奖 世界与中国
  • 中国:2012年有几个难过的坎? 中国观察
  • 人民币“入篮”,是强心针还是镇痛剂? 经济分析
  • 在政府利益与民众生存权之间 ——从四川汉源事件透视中国水利工程之弊 中国观察
  • 建立和谐社会――是口号还是行动? 中国观察
  • 死囚器官移植:周永康难以独自承担之罪 中国观察
  • 解读美中关系新动向 世界与中国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