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前夕,是美国各种慈善活动的高潮时期。但贵州毕节5位陶姓小孩因冻饿而死于垃圾箱的“故事”,却让我这位“海外华人”心里非常郁闷。
导致几个小孩死亡的原因是多重的,比如父母弃养、亲戚及同村人的冷漠、政府没有相应的救助机制,等等。可以说,这个事件折射了中国家庭伦理溃败、政府不作为、社会道德崩溃等各种“中国病”。
如果这几个小孩在那个寒夜里,哪怕是得到一口热汤,一碗热饭,一床破被,说不定就能挺过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形成巨大反差的中国现实,让我想到了美国一个慈善组织——首都中央厨房(DC Central Kitchen)用过期食物救助穷人的故事。于是我发了一条推文:
“中国大中城市有许多餐馆,每天有不少剩下的食物,是否可以由NGO搜集处理后送给流浪者与穷人?美国华盛顿有个中央厨房,专 门回收商店农场餐馆那些过期与多余的食物,经过加工后送给穷人,每天5000份。该组织负责人说,通过回收食物,中央厨房也在重建生命,受益的不仅是服务对象,还有中心的职工们(一些人曾时运不佳)”。
与其他推文相比,这条推文引起的反响并不那么热烈。有些推友认为,中国的正常食品供应都无安全保证,这种多余的食物更无法保证质量;有些人认为,连餐馆倒掉的油都被黑心商贩“再生”为地沟油牟利,哪有人愿意做这种事情?还有两位根本不想去了解美国的食品保鲜期规定,直接骂美国人歧视穷人,让穷人吃变质食品。
首先,我得解释一下美国首都中央厨房的由来及运作情况,再讨论一下中国是否有复制的可能。
首都中央厨房的创办人是罗伯特•埃格。25年前,埃格是一家夜总会的经理,某个晚上,他作为一名志愿者,为无家可归者发放食物,发现那些食品都是买来的。于是他想,他的夜总会与其它商店、餐馆扔掉了太多的很好的食物,如果能够利用这些食物,也许就能让更多的人吃得更好。不久之后,埃格创办了“首都中央厨房”。每天,“中央厨房”的冷冻货车会到餐馆、旅馆、医院、大学去,把那里的剩余食品安全地运回来,立即放进冰箱。再在次日烹调成各种营养食品,送给无家可归的穷人食用。
“中央厨房”提供烹饪课,来听课的都是失业工人、刑满释放犯、和需要找工作的年岁比较大的人。中央厨房为他们提供12个星期的工作训练,让他们学习基本技能。也接纳他们工作。“中央厨房”还欢迎志愿者参与,每年大约有8000名志愿者来帮忙。目前,中央厨房每天能够提供5000份食品给穷人。
接下来,我还得解释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美国对食品保质期的管理有一整套规定,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有日期指南,而且严格执行。美国超市出售的食品,都有一个上架期,这个日期比保质期要短一些。如果商店卖过期食品,一经查出,只能关门。中国“三农在线”网上有篇“美国对食品保质期的管理”,对这一制度有相当 详细的介绍。美国人在超市买东西都很放心,而支撑商场信誉的是商家小心翼翼的管理和诚信。因此,中央厨房的过期食品,绝非中国网友所理解的变质食品。
我为什么会建议中国人用这种办法帮助穷人?这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中国慈善事业由于政府垄断及慈善机构利益集团化,不少人已将慈善事业变成牟利工具,极易产生腐败。从“希望工程”大规模挪用善款的腐败丑闻,再到郭美美事件背后的中国红十字会,不断挑战着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国人已经对慈善事业产生冷感。
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过去在国内时,每逢98洪水那类自然灾害,单位传达捐款指示时,说明贫困地区指明,不要旧衣物、旧电脑,最好是钱。开始我也不明白指定捐献项目的原因,后来通过一些事情方明白其中诀窍:香港有个慈善机构在98洪水时曾买过5000条新绒毯捐赠给湖北,后来发现全由乡镇两级干部瓜分了,有的是将家中旧物换新物,有的干脆直接分掉。这类“沙滩流水不到头”的慈善事业,在汶川地震之后,慢慢得不到中国公众响应了。
我很理解国内人不愿当冤大头的的心情,考虑到食物不同于钱及各种按贫困地区政府要求置办的新商品,产生腐败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此提这一建议。中国餐馆有卖潲水的习惯,如果政府给点免税优惠,让餐馆在将食物倒入潲水缸前分类,好点的分类装入塑料袋冷藏起来,晚上让NGO定时收集,并在城市某交通方便的公共场所开设食物发放点。
这种运作成本不要很高,关键是爱心。只要某富人愿意出一笔十来万元的启动资金,再在穷人区租一套房子,买上一个超大冰柜与几辆三轮,吸纳一些大型超市定期提供过期或者将过期的食物,招募几位专职员工与一些志愿者参与就可运作。相信媒体愿意配合宣传这样的义举。可以先在流浪者较多的城市试办,成功之后推广到全国有条件的城市。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变废为宝。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一份报告估计,每年价值1650亿美元完全能够食用的食品在家庭、餐馆和农场被扔弃。但同时有约六分之一的美国人常常缺少食物,或没有钱买食物。如果能够把食物浪费减少15%,那就相当于向2500万美国人提供食物。首都中央厨房及救世军就是用爱心,将这些过期食物变废为宝,满足了 穷人的需要。
中国的浪费也相当惊人,穷人更是比美国要多得多。只要政府给予一点政策扶持,官员不将这个领域当作寻租机会,中国民间应该还是会有人热心参与此事。毕竟,中国的富人不全是梁稳根那类只会向权力献媚的二货。
表达一点善心并非难事。每年感恩节与圣诞节期间,美国人会收到慈善组织寄来的小包装袋,里面装着一个大塑料袋,包装袋及大塑料袋上都印着该机构希望人们为他们做的事情,比如捐出旧衣物、鞋子、以及各种家里多余的用品。我通常的做法是:整理好旧衣物放入塑料袋,打电话通知他们,在约定日期将袋子放在车库门口请他们来取。我所住的小区,在行人过往之处还专门设了一个回收旧衣物鞋子及日用品的超大柜子,方便人们捐赠。
这样的项目毫无政治意图,北京应该允许中国社会复制这类项目。如果中国政府出于莫名其妙的安全考虑,不让这类NGO注册;或曰担心项目负责人将商店提供的过期食品贴上新标签异地出卖,因此宁可不做,我对此无话可说。一国政府与族群连拯救自己良心的事情都不屑于做或者做不好,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原载何清涟VOA博客,2012年11月22日,美国的感恩节,http://voachineseblog.com/heqinglian/2012/11/dc-central-kitcken/)
相关文章:
这个可以做,只不过是技术问题。有网络有监督,相信是可以做好的一个NGO项目。
何女士的建议很好,我郭美美可以出头筹款。
又可买新车了。嘻嘻。
提议很好,但是估计有些实际问题绕不过:
中国商品中以次充好的事情很普遍,勉强能卖的绝不丢弃,要丢弃的那就真是吃了会死人的,甚至很多都是会死人也卖。地沟油就是例子。
中餐馆的循环利用本来就很严重,水煮鱼就是一例,如果拿来慈善,无异于抢钱
再说剩余的预定宴席,一般有可能会降级处理,或者员工内部消化,而且数量不可控,基本都是高档餐馆才会有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政府的态度。
这首先是个0政绩事务,很难获得有力的支持,即便成功建立了这一套机制,如果有恶徒看重了这些餐,要豪夺,或者收购,这时候怎么办?报警有用么?
其次就先要问个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贫民区?回答了这个问题,对应的就不需要在解答了。
纸上谈兵
希望美中央厨房能在中國復制。這并非難事,只要上面想干,就不籌沒人去實現,想必不是所有中國人都喪盡良心、遺忘善心、同情心。
何老师的建议很好,考虑也很周到。如果中国的当权者连这都不愿意,那真是咎由自取。那些“亡党亡国”的鬼话也不知说来是何意!
何女士的建议非常好,可惜在党国内是很难实施的,僧多粥少,即使可以实施也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因为党国的官办“慈善”机构是何等货色地球人都知道,慈善交给他们是把小鸡交给了黄鼠狼;民间的慈善机构是凤毛鳞角,党国的绝大多数“有钱人”都是铁公鸡!
何女士的文章出发点和倡议很好.但何女士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吗?世界上一切好东西都能被中国人毁了.特别是非政府组织这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特别规则运作与合作的体系,很难相信在共产制度下的中国人能把非政府组织运营得很好.对于权利是何物中国人尚且不知,让他们放手去有组织有效率地去营救他人的生存权利,绝不可能. 中国人需要上一堂关于权利和权利界限的课.然后再去帮助别人.
我说目前的中国是不能复制的,中国社会是人人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的社会,若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没有多少人会站出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了把爱传给需要的人。但美国就不一样,有一大批团体愿意站出来帮助社会需要的人,他们是跟随耶稣基督的人。所需要钱都是基督徒捐的。这些团体和个人不仅提供美国人的需要,也到世界各地帮助所需的人。为什么美国人能这样做?那是因为美国多数人是信仰上帝,他们认为现今的美国所有的好处是上帝赐给的,如民主宪制。上帝是爱世人,他们要跟随耶稣基督把上帝的爱传递出去。中国社会多数人是不信神的无神论者,哪有爱的动力去开"中央厨房"?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
无信仰者无所畏惧,赞成你的看法
美国的穷人有自己的文化问题,靠救济是永远不够的。中国的穷人是文化问题还是制度问题?
深圳地铁里做很多要求人们捐款三元解决贫困地区孩子的午餐问题的广告,我觉得很滑稽,像是在打“经济第二”的崛起的大国的嘴巴,而政府视若无睹。
我觉得无论是三元午餐或是博主的提议都代表了人的良心,但实质上都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对于三元午餐计划,现在经济形势不好,饱受掠夺的普通民众并无太多的能力帮助他人,今年失业形势恶化,当然只要有正式稳定工作的人自然没什么后顾之忧,但像我等没有稳定工作的人即使有余钱也要防饥年的,至于房子、养老防病之类的事情根本都懒得想了。
对于中央厨房计划,我深深地懂得,什么好计划在此地都会变调成为机构与某些人的生财之道的,举例来说,就像您的经历一样,他们可能会借机压榨食肆提供完全新鲜的高档食物然后自己“以旧换新”给亲戚开的食肆,甚至直接向食肆、超市摊派钱物……
这个国已然变成了一个癌化能力极强的恶性大肿瘤,需要的是割掉而不是保守治疗。
一点谬见,贻笑方家。
制度成本好像在慈善组织这个类别国际上是20%,不记得了。只是很多时候在一些地方可能会超过100%.
我很同意你的评论;何老师的设想在大陆实现不了.不论在管理和道德层面都不具备条件.举一例,上世纪五十年代,辽宁省图书馆试行”开架”借阅,一个月”失去”图书近20%,开架对读者是件好事,但,不得不停止.那时,大陆尚有民国遗风,现在,望尘莫及了…
一切有自组织能力的事物都是不会被允许的,自组织本身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大家想必心知肚明吧
很好!建议将美国中央厨房和温州红日亭的方式结合起来,让好事做得更多更广。我学食品检验,我同意文中的食品安全的观点。
何老师果然是仁慈心肠!
这个建议非常好,估计广东那边很快可以推行,全国推开,要看示范效应。
问题是,NGO的日常运作经费来源和管理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国很多NGO基本上在这两点上出问题,最后要么销声匿迹,要么依附于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