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美国对中共全方位反制 世界与中国
  • 20110617-FOREIGN TOURISTS DECLINE FOR 3 CONSECUTIVE MONTHS 未分类
  • 中国性产业“繁荣”背后的烟花泪 未分类
  • 安德罗波夫时代的中国启示 世界与中国
  • 春暖时节的就业“长冬” 程晓农文集
  • 构建人权外交新着力点的前提是什么? 世界与中国
  • 一盘无法解套的死棋 中国观察
  • 中国外资政策正面临重大变化 经济分析

中国版《钦差大臣》:习近平打车记

Posted on April 22, 2013April 22, 2013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中国版《钦差大臣》:习近平打车记

香港《大公报》精心炮制的“习近平打车记”,虽然只存活了一天,却绝对是一场经典的喜剧。如果说俄罗斯文豪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是19世纪俄罗斯官场与官僚的缩影,《大公报》这条“新闻”及其后续故事也算是当今中国政治世态的缩影。

官方舆论的“明君情结”气场

4月17日《大公报》发布“习近平在京打的”消息,经新华社确认后,被冠以“微服私访”,在中国几大微博上获天量转发,那篇报道的记者口吻,不少转播者那股崇拜劲儿,我觉得将当今中国称为“天朝”真是名至实归,于是写了一条推文:

“习大微服私访,继南巡后再次享受白龙鱼服的帝王滋味。腾讯微博阅读469万次,转播11500多次,不少人很鸡冻(激动)——看来,在那个自个营造的舆论场里,习大获得不少‘正能量’,一些中国人也是需要皇上的。平常还未觉得国内微博有多脑残,这次算是见识了。”

中国人的“明君情结“可算是历史悠久。“文革”曾使国人对毛的崇拜减弱,但大家立刻将对“明君”的期盼化为对“贤相”周恩来的相思,中国的未来就在“明君”与“贤相”的肩膀上来回游移。江泽民时代,“明君”未能现身,李鹏在才德方面没法让国人赋予想象空间,朱鎔基适逢其会,成为中国人久盼之大旱云霓。胡时代,温家宝比朱相更善于塑造“亲民”形象,如果不是《纽约时报》可恶地毁灭了中国人的贤相梦,此时肯定一大批人眼泪汪汪地深刻怀念着温总理。

这一“明君情结”的气场太过强大,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研究”诞生了一个中国命题:中央领导好、地方官员坏,中央的好经全给地方政府这歪嘴和尚念坏了。广大中国农民如此看,China Scholar如此说。

我很不解:中国好比生长在严重污染的土地上的一棵大树,人民、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就如同树的枝叶与树干,土地污染会形成污染链,传导到树干与枝叶,为什么树叶(人民)是低素质不配享有民主、枝条(地方官员)可以是坏的,独有中央领导洁净如玉?我曾经以此反复质询那些高唱“中央领导好、地方官员坏”的学者,他们很不爱听。

“习近平打车记”为何成了假新闻?

孰料风云突变,4月18日新华社官方微博称“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为虚假新闻”,转播同样逾万条,耐心读了数百条后,发现两类占主流,一类表示惋惜;还有一类则感叹《大公报》也造假新闻,仿佛《大公报》本来有公信力似的。

惋惜者大概是觉得“明君”亲民新闻竟然成了假新闻。至于《大公报》的信誉问题,国内读者是错叹了。他们不知道《大公报》与香港《文汇报》一样,是中共在香港的老牌喉舌。既然荣列“喉舌”之列,当然懂得做“喉舌”的规矩之一就是咬人,即“我是党的一条狗,蹲在党的大门口,党让咬谁就咬谁,叫咬几口就几口”。另一规矩则是“颂圣”,需要经常歌颂党中央与领袖。这颂扬当然也有规矩,有关党与国家领导人的信息绝对是奉旨照办,不能越雷池一步。出于讲真话的“不良”习惯,我只好给那些不知道《大公报》是党之喉舌的网友们浇了一盆冷水,写了一条简讯发表于推特及微博上:

“《大公报》与《文汇报》同列党媒在香港的‘老四大名旦’,恭维党与领袖是其职责范围,问题是:这条涉及一号人物的新闻绝对不是无名小卒报料,是该报认为非常可靠的管道提供的。为何提供?在中外流布甚广之后为何又撤销并宣布是假消息?《大公报》为何不说清原委?”

从报道内容来看,很难相信那位“一提起今年3月1日晚上那次8.2公里、26分钟的载客奇遇,仍然激动不已”的“的哥”郭立新造假,“圣上墨宝”被他过胶后配上镜框挂在墙上,如同二月河那些皇帝小说中的村夫农妇一样,见过圣上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奇遇,有如神迹。

如果说是《大公报》凭空捏造这么一条消息,几乎无此可能。记者王文韬是大公报北京分社社长,曾任新华社北京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这样一位新闻官员不可能不懂喉舌行规,他的“新闻线索”只可能来自他认为极其可靠的源头(即上级命令)。接到这项任务后,王文韬一定非常激动,铆足劲儿憋出了这么一篇图文并茂的报道,营造了“总书记微服私访”的两个亮点:通过与的哥交谈了解民情,展现了亲民之风。早已待命的新华社待大公报消息发出后,立刻通过官方微博转发,形成了习主微服私访的“正能量”气场。

问题出在哪里呢?应该出在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贤良说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舆论场”上,这个“舆论场”其实也是党媒占主体,但因为内有微博,外有推特,始终有一块与党对立的“舆论场”存在。因此任贤良说的那个“以党报党刊党台、通讯社为主体的传统媒体舆论场”,以及它们控制的微博号群与网络水军等,固然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将颂圣微博转发数万次,但充满皇权思想的颂圣语言实在陈腐不堪,因此不免遭到民间舆论场的嘲讽。

圣上何以不喜这篇“微服私访”?

以下纯属我的推想。

网络讥讽暴露了今上“微服私访”的两大弱点:

一、总书记不了解他所统治的这个国家。

按说北京雾霾举世皆知,且导致“北京咳”出现,北京人的怨气就算没“上冲斗牛”,至少也穿透了中南海的九重门。这等“下情”还需要总书记听“的哥”反映才能体察,只说明中国舆情淤塞非常严重,将从基层爬上来的中南海七常委变成了“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没有阅历的古代昏君。难道“金盾工程”竟然将七常委列入控制范围,点开微博就可知道的信息竟然要通过这种农业时代的方式才能了解?那么这些“党与国家领导人”的各种决策到底是根据什么信息裁量?

二、这种亲民方式完全输给了温家宝。

在中国第三、四代领导人当中,最善于塑造亲民形象的是温家宝。任期十年内,他的春节几乎都是在看望孤寡老人,访贫问苦。每逢有灾害出现,温相总是赶到现场,那一句“对不起,我来晚了”以及多次流下的热泪,几乎成了经典镜头。2012年农历年三十,温家宝兑现3年前的约定,出现在甘肃陇南和舟曲,这种“亲民”,岂是习总书记坐次出租车能够相比?

自从上任以来,习总书记一直在向世界展现一幅胸有远略,心系万民的现代领袖图象,豪言壮语奔涌不绝,从十八大宣示的“不走邪路”,直到访问俄罗斯时放言的“鞋脚论”,在那个不听中央号令的“民间舆论场”里,他得到的掌声日渐稀少,嘘声不断增加。这倒不能归罪于他的口才,只能怨其前任耗尽了资源与民众信任,积压了一大堆社会矛盾。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对《大公报》来说,写作此文本是为了取悦君王,如今却成了假新闻,只能算是倒霉。至于声誉什么的倒也无损,因为声誉于大公报来说本来就是乌有之物。

(原载何清涟VOA博客,2013年4月19日,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dakong-false-news-xi-jinping-20130419/1644772.html;http://voachineseblog.com/heqinglian/2013/04/dakong-false-news/ )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中国观察 Tags:习近平打车记, 何清涟, 大公报, 钦差大臣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中国語版「査察官」ー習近平タクシーに乗るー
Next Post: 「宣伝の相次ぐ破綻は制度の失敗」

Related Posts

  • 一张中国财富秘密流动的路线图 中国观察
  • 十八大:金钱与权力的公开联盟 中国观察
  • 百年风雨天地人——送别李锐先生 中国观察
  • 房企老大陷危境——中国房产业的危机信号? 中国观察
  • 中国共产党将加强何种执政能力?——简评十六届四中会会公报 中国观察
  • 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的改变意味什么? 中国观察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习普会传达的信息,美欧会前应猜到
  • 四处漏风的中国金融为何至今表面安然?
  • 美国对华战略判断对世界的影响
  • 中国:美国“欧亚大棋盘”上曾经的盟友 ——重读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
  • 全球经济-政治版图之变:中美关系是杠杆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黑老鼠,白老鼠,不被猫抓住就是好老鼠? 未分类
  • 中国的经济全球化之路:艰则易,顺则难 世界与中国
  • 剖析中国房产税试点的选点意图 中国观察
  • 谁来协调国有企业的劳资关系? 程晓农文集
  • 美国放弃领导责任,谁将拍手称快? 未分类
  • 多头高层构架与极权政治的内生矛盾 中国观察
  • 中国为何准备与经济全球化半脱钩? 世界与中国
  • 新华社的白日梦 世界与中国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