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一部剥夺死者尊严的“1984”法规 中国观察
  • 窃选者的炫耀:非常成功的“统一战线”(3) 世界与中国
  • 中国“赌场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 经济分析
  • 境外势力在中国政治中的前世今生(1):麻烦制造者? 世界与中国
  • 未来中国:建立民主制比谁当政更重要 中国观察
  • 中国的三种怀旧:毛粉、膜蛤与民国当归 中国观察
  • 中国公共投资的悲剧 经济分析
  • 复工何其难,经济春不归 程晓农文集

总理大位纵易主 经济颓势也难挽

Posted on December 17, 2014December 22, 2014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总理大位纵易主 经济颓势也难挽

何清涟

最近,李克强因身体与能力欠佳将下台的消息,成为海外中文网的热门话题。观察者多注目李下台原因中的“习近平因素”,以及谁有可能接任。这条消息的真假姑且不论,但显然最重要的问题却被忽视:面对资源枯竭、内需不振、产业结构畸形、房地产泡沫超大、金融问题丛生的中国经济,谁有能力挽救中国经济?

*李克强接手的“经济家底”*

上述问题的祸根,深植于十八大之前而非十八大之后。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在资源、生产要素(含技术开发能力、劳动力等)、产业、制度环境当中,必须具有其中两、三项优势,方能有所凭藉。如今的中国,在这些方面不仅没有优势,反而劣势毕显。12月上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五项任务,实际上承认了上述劣势。

资源方面,中国的生态环境已陷入海陆空立体化污染,主要矿产资源已经形成对外高度依赖,会议将此表述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产要素上,中国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技术与管理水平都相对落后,是个山寨大国,唯一自称“自主开发”的高铁技术,其实是依靠偷来的技术拼凑而成,至今也未能在国外找到市场。房地产泡沫大到不能倒的程度,是政府与企业硬撑着才没破裂。产业结构严重畸形,全国各行各业基本上都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正在高调推行的“一带一路计划”,主旨就是向海外输出过剩产能。

这与前总理温家宝从朱镕基手里接过来的家底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温家宝主掌国务院的10年,前7年正逢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鼎盛时期,资源与生态环境空间较大,出口、投资、内需这三驾拉动经济的马车跑得正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本世纪初累积下来的9110亿美元的巨额银行坏帐,也通过邀请美欧等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包装上市,在香港与国内股市募集到巨款而成功化解。但温家宝任期内几乎将这些好运气用完,到权力交接前夕,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已经进入夕阳状态,房地产过度开发的结果是全国几十座城市都出现不少“鬼城”,几十个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雾霾笼罩不少城市上空。自2009年以来的4万亿政府投资加上地方平台的巨大融资,虽然维持了权力交接时期的“经济繁荣”,却留下了巨大的地方债务与银行坏帐。

这就是李克强从前任温家宝总理手中接过的“经济家底”。

*“李克强经济学”为何行不通?*    

李克强接任总理之前也曾满怀壮志,邀请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制定了一份“长期改革路线图”,将金融改革当作接任后第一要务。接任之初,李主张的经济政策要点有三: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曾被西方投行界命名为“李克强经济学”,被普遍看好。我曾于2013年6月写过一篇《“李克强经济学”的制度基础何在?》,指出他的经济政策在中国缺乏实施的制度基础。两个月之后,楼继伟代表中国政府在G20财长会议上称中国政府“不再刺激经济”的话音刚落,中国江苏、安徽、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多个省市就纷纷下发文件,召开相关会议,要求下级政府继加快“十二五”规划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约有36个城市的发改部门批复了本地建设城市交通项目的开工申请,“铁公鸡”与城市棚户区改造成为新一轮地方政府投资热点,结果是旧的鬼城仍在,新城镇建设将房地产泡沫吹得更大;旧的产能过剩未消化,新的产能过剩又增,形成更大的产能过剩。

就在国际投行界欢呼“去杠杆化”将使中国金融走向市场化改革之际,中国政府已经决定,由银行对地方政府投资提供大规模的支持。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要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李克强任总理才4个月左右,承诺的“政府不刺激经济”就变成了“微刺激”,“去杠杆化”变成了“定向金融扶持”。自此之后,银行贷款放水几乎从未停止。(见《政府投资号急吹 “克强经济学”破产》。

“李克强经济学”之所以行不通,乃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已成定势。在出口萎缩、内需不旺的情况下,中国要想保持经济增长,就只能依赖投资,而投资就得依靠银行放贷。中国的投资分三块,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并没有能力培养新产业。在所谓产业结构转型上,地方政府除了继续扶持本地原有的产业,将要淘汰的产能升级换代,根本谈不上转型。以钢铁业为例,中央政府政策规定,对钢铁产能淘汰的标准是200立米以下高炉,本意是想将小钢厂淘汰出局,但很多地方的小钢厂就改成300立米、500立米甚至更大的高炉。结果是全国各行各业都形成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有人计算,生产一吨钢,低的时候只能赚一毛几;生产一吨煤,买不了一瓶高级矿泉水。国务院总理无法为地方政府再造新的产业,也无法解决地方的就业问题,而地方政府与企业向银行借贷,是种无责任借贷,欠债不还,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最后都由中央政府兜底。

*政府刺激经济措施已经失灵*

真正的麻烦在于,政府继续大量投放货币刺激经济也已经难获明显效果,《福布斯》今年8月24日发表一篇《中国经济40年繁荣的终结》(The End Of China’s Four-Decade Economic Cycle),其中引述了《中国褐皮书国际》的一个观察结论,中国信贷需求史无前例的疲软。褐皮书作者调查2200家公司后发现,在今年第2季度,中国金融机构曾打开信贷闸门。6月份投放了1.08万亿元新增贷款,7月份为8708亿元人民币。但由于缺乏有前途的机会,这些公司都未申请多少新信贷。迎合私人小企业的影子银行不得不将利率降到比国有银行还低,以吸引客户。为了维持经济运行,央行在9月和10月向银行业持续“放水”7695亿元,仍然毫无用处,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但与此同时,银行坏帐却在急剧增加,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这四大银行帐面上的不良贷款规模已达4,150亿元,比2013年底和今年6月底时分别增加了22%和8%。

面对如此经济困局,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好将明年GDP增速定调作为“保密内容”,要到明年两会期间才公布,会议后发布的通稿称“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再加上一个“一带一路计划”释放过剩产能,就是2015年的经济状态。所谓“新常态”,就是经济繁荣结束,要国人准备“过苦日子”的好听说法。

观察中国政经局势,政治权力可以通过一系列非常手段渐渐集中于最高领导之手,但经济状况却非通过集权、换帅就能改观,因为中国目前这种脱胎于计划经济的行政强干预下的半市场化经济,有其运作惯性,李克强的不幸运在于,他接掌国务院总理一职之时,中国持续30余年的那种依靠透支生态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生态系统千疮百孔,产业结构畸形扭曲、地方深陷债务泥潭、金融系统弊端丛生,影子银行的风险随时爆发。

这种局面,李克强固然应付不了,其他人也未必有能力解困。

(原载何清涟VOA博客,2014年12月17日,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he-qing-lian-20141215/2558984.html)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中国观察, 经济分析 Tags:李克强经济学, 温家宝, 结构调整, 银行坏账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周永康事件の「その他の事件にかかわった疑い」って何?
Next Post: 中国思维撞了美国规则的墙 ——名企业家孙大午签证为何被拒

Related Posts

  • 一部《大明劫》,承托万民意 中国观察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三:相对宽松 中国观察
  • “以民制洋”的外交策略能够奏效吗? 中国观察
  • 中共十九大前夕的“战场”清扫 中国观察
  • “明君期盼递减”现象的背后 中国观察
  • 艾未未发掘的一块时代拼图 中国观察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乌克兰疲劳症”使台湾国际认知变清醒
  • 澳大利亚外长访华,两国关系重点难点何在?
  • 美国“老兵”纷纷炮轰军中“觉醒主义”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三:相对宽松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二:开放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时代需要勇对挑战的中国研究者 好文荐读
  • 美国宪政危机:为抢劫私有财产张目的辩护 世界与中国
  • China’s Listing Social Structure 英文文章
  • 民主的毒药:军人干政背后的威权逻辑 世界与中国
  • 清末立宪:一场未成功的“天鹅绒革命” 历史与文化
  • 关于中国,奥巴马这次说对了 世界与中国
  • 中国的国际关系重归“政冷经热” 世界与中国
  • 中国“投资马车”奔向异国的背后 世界与中国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