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2017年中国经济重头戏(1):货币维稳 世界与中国
  • “习近平认可度居首”背后隐藏的秘密 世界与中国
  • 在非洲庭院起舞的中国身影 世界与中国
  • 一个世纪的飘泊──戊戌变法百周年祭 学术思考
  • 缅甸民主化在荆棘之路中前行 世界与中国
  • “新土改”是解放土地还是“解放”农民? 中国观察
  • 拜登民主峰会沦没为“扮傻游戏” 世界与中国
  • 李显龙说出美国盟友的心里话 世界与中国

美国经济为何能一枝独秀?

Posted on January 22, 2015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美国经济为何能一枝独秀?

何清涟

在欧盟、新兴经济体苦苦挣扎于衰退而不能自拔之时,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在世界引起关注,号称“一枝独秀”。目前,人们除了讨论美国经济复苏的各种因素之外,还关心美国经济的“一枝独秀”能否继续下去。促使美国经济复苏的原因,除了世界都知道的页岩气开发成功之外,本文论及的几个因素不能忽视。

 *促使美国经济复苏的几大因素*

去年美国经济增速达3.5%,不仅是2003年以来的11年当中增速最高的一年,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一年,与2003-2007年美国经济扩展期相比也毫不逊色。更重要的是,日本、中国都为调整经济结构苦恼多年,美国却在五年之间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变革正在美国成型。

考察下来,美国经济复苏主要得益于美国经济家底雄厚,不仅环境资源与技术资源优厚,与欧洲相比更多保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竞争特点,并在危机时期制订了一系列合适的经济产业政策。

一,2008年金融危机只是重创了美国的虚拟经济,即金融系统;实体经济虽然受到较大冲击,但基本面未受大的损害,作为美国经济支柱的高科技、教育及其他实业基本完好。这一点,中国总理温家宝当年就作出了正确判断。2008年9月24日,温家宝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座谈时指出,“现在的情况与上世纪30年代不尽相同。美国实体经济,包括高科技经济基础还是好的”,并说了一句美国财界广为传诵的名言:“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二,2008年之后美国资本大量回流。在中国的土地、人力成本日渐升高以及制度成本居高不下之时,美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提振实体经济与出口的经济政策,例如2010年8月通过《制造业促进法案》,宣布暂停或降低供制造业使用的进口原料的关税。法案一出,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报告预测,该法案可能使美国制造业产值增加46亿美元,并创造近9万个就业机会。事实证明,在“相对低成本的”驱动下,美国制造业资本大量回流,包括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和电脑行业等在内。这些类别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近70%,美国消费者对这些商品年均消费额为2万亿美元。

*美国成为吸引外资的“黄金之地”*

与曾是外资投资黄金之地的中国相比,美国的成本优势(如土地价格低廉、优良的制度环境)不断显现,加上美国页岩油开发后具有的能源价格优势,外资不断进入美国,美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最多的国家。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分析,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资本源源不断涌入美国,主要投向金融保险(不含储蓄机构)、制造业、批发贸易、零售贸易、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房地产与租赁等行业。欧元区经济状态不佳,欧元过剩,作为欧盟经济台柱的德国开始大量向美国投资。据Dealogic数据,2014年前8个月,德国西门子等大公司针对美国公司的收购交易总金额已经接近700亿美元,仅次于加拿大公司针对美国公司拟议的规模770亿美元的交易。日本的丰田、本田和日产三大汽车公司均不断扩张它们在美业务。

在美吸引外资总额当中,中国资本仅占很小的份额,但增长迅速。截至2012年,中国对美投资存量达228亿美元,仅2012年一年,中国对美投资达40.48亿美元。如今中国投资遍布美国40个州,行业分布极为广泛,从电脑、娱乐、钢管、纺织直至铝材、食品。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从行业分布,中国在美投资呈继续扩张状态。

今年1月下旬在瑞士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 LLC)在开幕之际公布一项调查显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已超越中国成为各国企业高管的首要投资目的地。在受访的1300多名高管中,有38%把美国列为2015年最重要的市场。位居第二到五位的分别是中国(34%)、德国(19%)、英国(11%)和巴西(10%)。

*美国经济复苏得益于一系列经济政策*

最后,必须提到美国政府在复苏美国经济方面的功劳。奥巴马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在缓解危机和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也着眼于解决美国经济的长期问题,启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下政策起了关键作用:

一、将金融监管体系全面整改法案签署为正式法律。2009年6月奥巴马政府提出金融改革方案,内容包括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准备金比例,对资产支持证券实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加强对消费者和投资人的保护,授权美联储负责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推动全球金融监管的协调工作。

二,推进再工业化。针对美国以往“去工业化”及虚拟经济高泡沫化的教训,在金融业严重受挫的情况下,美国重新重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的作用,并将实现“再工业化”作为经济再平衡的目标之一。2010年出台《制造业促进法案》,从再造美国汽车业入手,推动制造业重组。此举与美国扩大出口的策略相联系。同时,政府对绿色产业等中长期项目提供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将推进重大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部分,加大对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科技研发投入。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个预算方案中,将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科技办公室等重要机构的研究费用翻了一番,并向企业技术研发提供税收减免740亿美元。与此同时,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中,联邦政府计划在2009—2016年增拨数百亿美元教育经费,包括115亿美元的助学金计划、直接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100亿美元支持等举措。

三、美国非危机时期的政策储备充分。以财政政策为例,大家都应该记得曾导致政府短期关门的美国“财政悬崖”问题。中国不少评论都将此视为美国长期财政不稳定的来源。但他们不了解的是,正是关于债务上限谈判,形成了对联邦政府的无形约束。这类讨论提醒每一个美国人记住自己的国家尚有巨额债务高悬,在此情况下,联邦政府难以任意扩大政府预算赤字,否则将被迫关门。州及以下地方政府本来就受制于严格的财政平衡条例。可以说,美国清晰的财政条例确保了必要的政策储备,这也是美国与欧元区在主权债务方面的根本区别。

四,政策制定不受民粹主义的绑架。与欧盟国家一样,最近10年,美国左右翼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的政策主张包括扩大福利项目、减少财富不均等。但与欧洲不一样的是,尽管出现诸如占领华尔街等事件,但对富人征收惩罚性收入税、限制高收入人群的薪酬等,从来未成为美国主流的观点。

*美国经济一枝独秀还能持续多久?*

1月20日奥巴马总统发布的国情咨文,其中有增加税收与扩大福利(比如社区学院等)。考虑到参众两院全盘通过的可能性不大,与其说这国情咨文是奥巴马政府今后两年的施政蓝图,不如说奥巴 马希望藉国情咨文,为2016年大选中的民主党搭建平台,向美国人民展示,“只有民主党才真正为美国民众尤其是中下阶层的利益考虑”这一政治承诺。

近十多年来,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差别正在缩小,但有些主要差别还是存在。概言之,民主党更善于“分钱”,因此主张增加福利,这就必然要多征税并扩大政府财政赤字;共和党更看重“赚钱”,即着眼于企业活力、偏重价值的创造,认为过多的福利是奖懒罚勤,因此主张少征税并限制政府赤字。民主党的各种政策主张更接近欧洲的福利主义政治,共和党的更偏重传统资本主义价值观。在西方国家深陷高福利泥潭难以拔足之时,只有美国还保留了一些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竞争的特点,成为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只要美国今后不被日渐兴盛的左右翼民粹主义绑架,不步欧盟国家“高福利陷阱”的后尘,美国经济就能继续繁荣下去。

(原载VOA何清涟博客,2015年1月22日,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he-qing-lian-20150121/2608549.html)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世界与中国 Tags:再工业化, 吸引外资, 大数据, 智能制造, 美国经济复苏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習近平が「紅二代目達に『ビジネス界から引退せよ』か?」
Next Post: 整治军队:习近平必须赢的一场“战争”

Related Posts

  • 津国外企本土化,老友中国伤最重 世界与中国
  • 修改数据后的选情民调只能误己 世界与中国
  • 各国经济依赖中国,终成北京政治要挟的工具(2) 世界与中国
  • 阿拉伯之春与2015诺贝尔和平奖 世界与中国
  • 中美“婚床”的裂缝将有多宽? 世界与中国
  • 评史蒂芬·罗奇迟到许久的中国认知 世界与中国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习普会传达的信息,美欧会前应猜到
  • 四处漏风的中国金融为何至今表面安然?
  • 美国对华战略判断对世界的影响
  • 中国:美国“欧亚大棋盘”上曾经的盟友 ——重读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
  • 全球经济-政治版图之变:中美关系是杠杆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各国经济依赖中国,欧盟弯腰 美国成独木(3) 世界与中国
  • “王福会”效应:《历史的终结》应重写 中国观察
  • 当代中国“官”“黑”之间的政治保护关系 学术思考
  • 《巴拿马文件》与《中国离岸金融解密》之异同 世界与中国
  • 炫耀国威还是展示国耻? 中国观察
  • 中国愤青的“精神兄弟” 中国观察
  • “南周事件”折射的社会分裂 中国观察
  • 中国为何容易出现“政治家族”? 中国观察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