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
2016年的世界大事件当中,应当首推全球化进程逆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与WTO的年会,向来是全球经济领袖这些精英的聚会,但最近这次三大世界经济组织召开的会议上,这些全球化推手们开始讨论长达20余年全球化进程遭遇到的抵制。这倒并非他们改变了观念,而是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经济领袖们如何表述全球化的困境?
有关全球化影响的经典陈述如下: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人才的国际流动更容易;富国、发展中国家、穷国将在这一进程中统统受益。当然,随着全球化版图的扩张,随着全球化打包发送还有普世价值,只是中国拒不接受。
而移民演化成去年席卷欧洲的难民潮,则成为全球化形势逆转的转折点。现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反对自由贸易与移民,就连全球化主帅美国,左右翼民粹主义也通过2016大选由虚入实,让今年大选成了一场污泥战。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开年会,就把制订对这一潮流的反攻计划列入议程,把美国大选和英国决定退欧所滋生的政治风险和不确定性列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迫切问题。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在会上直言:从英国脱欧公决,到美国狂攻全球化的竞选造势,有一个共同的导火索,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对精英、对政治和经济领袖失去了信任。
美国2016年大选是各国经济领袖高度关注的话题,因为共和党参选人川普的言论吸引了众多选民,让他走上了总统竞选的辩论台,有参会者将本次大选称之为“反全球化狂潮”。美国本是自由贸易最大的鼓吹者,也是全球化当之无愧对的第一推手。在世界经济领袖聚会之时,白宫主人是谁尚难定论。因此IMF会议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世界经济精英纷纷提到他们对保护主义、对全球化面临存亡危机的恐惧,同时避免直接提到川普的名字。但他们对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也有那么一点不放心,认为民主党另外一位参加初选的总统候选人桑德斯就是以批判全球化的面目出现,现在民主党推定的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正向桑德斯靠拢。
英国退欧步伐坚定
在欧美国家中,英国是唯一一个不凭热情而凭理性做事的国家。退欧的选择并非心血来潮,在BBC的政论片当中,关于英国退欧的专题片少说也有20多部,从历史到现状,从50年代就参与欧洲一体化谈判的政府官员,直到当今欧美政界、经济界的各种大腕,再到英国的中小企业主与工人,记者采访了各类人物,其中有一部我印象至深 ,那就是《Paxman在布鲁塞尔之谁主沉浮》(Who Really Rules Us),该片从欧盟近于荒谬的香蕉法、黄瓜法谈起,记录了记者随同一个英国公民自发组团访问欧盟之旅。
这几十位英国公民在访问欧盟的数天中,向欧盟议员及工作人员,以及欧洲大陆国家的人士询问了各种问题,涉及极广,最后集中于两大问题:1、英国在欧盟的议员并非民选,而是任命,因而不能对本土选民与纳税人负责,所立之法不反映英国公民意愿,却强迫英国公民遵守;2、英国在欧盟中,失去了主权地位。结果是:欧盟制定的法律,大部分不适应英国国情,导致法律多了不少,司法却陷入混乱无所适从状态。记者与访问者对不同年龄段的法国人、比利时等国的青年人都问了同一个问题:加入欧盟到底有什么好处?得到的回答几乎相同:我们成了一个5亿人的大家庭,在世界上变得更有力量。
至于英国媒体的态度,我已经在《世界共同的焦虑: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弱化》一文中谈过,欧美媒体大都受政治正确之惑,影响了它们作为“社会风险瞭望者”(普利策语)这一角色,但在保守主义传统尚存的英国,媒体表现截然不同。在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决定是否退欧之前,英国各大小报刊并不舆论统一,主张留欧、退欧与观望的都有,这些媒体几乎都用头版、新闻和评论版聚焦周末开始的最后冲刺中双方毫厘不让的肉搏。因为媒体观点不一,受众可以兼听则明,这比德国媒体保持与政府立场一致、自觉保持政治正确的社会影响好得多。
一个不被触及的英国退欧理由:主权独立
一般公认,维系欧洲一体化的是三大核心支柱,即欧洲共同体、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司法内务合作。日前,英国新任首相梅伊宣布明年3月以前英国将正式执行《里斯本条约》第50条法令,开始脱欧程序,最迟在2019年就会告别欧盟,恢复成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在英女王下次发表国会演说时,还会加入《大废除法案》(Great Repeal Bill),将其中1972年欧洲共同体的法案移除,让英国再次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与西方其他国家领导人相比,首相梅伊是个善于审时度势、极有主见的人。她原属留欧派阵营,也反对中国在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的项目。但她接任首相之后,面对国内留欧派要求二次公投的压力,非常坚定地表明,公投只有一次,决不会有第二次。并且出于现实考虑,恢复与中国在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上的合作。
世界普遍认为,英国脱欧是反全球化,但全球化是不是都对主权国产生正面效应呢?未必,比如最近瑞典籍欧盟反种族主义和不宽容专员Christian Ahlund要求媒体隐瞒恐怖分子的宗教信仰。这位专员认为,英国的hate speech(仇恨言论)在上升,脱欧后更甚,因此“敦促英国政府对其记者进行更严格的训练”,不要报导恐怖分子的穆斯林信仰。英国否决了欧盟这种管制新闻的要求。(FREE SPEECH CRACKDOWN: Europe tells British press NOT to reveal if terrorists are Muslims)
《大废除法案》与英国拒绝接受欧盟舆论一致的要求,实际上是英国对全球化下的欧洲融合运动的否定。欧洲融合运动的终极目标是消灭国家主权,负责欧洲宪法的副总长朱利亚诺·阿马托(Guiliano Amato)2000年7月12日接受La Stampa采访时所说:“我宁愿慢慢前进,并且将主权一点一点击碎,以及在此过程中,避免从民族权限突然过渡到联盟权限。……没有(单个国家的)主权,我们就将不会有极权主义。民主不需要君主。”
英国在做的事情,正是恢复一个主权国家的法律系统,而欧盟消灭主权这点,英国最先感受到。
全世界都在看美国
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既是领导者,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推手。世界各国领导人都将川普当选视为全球化的克星与灾难,尽管美国2016年大选早就由问题导向(issue oriented)变成了人品导向(character oriented),希拉里的胜算似乎增大。但世界经济领袖们仍然担心,希拉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继续扛起全球化的领军大任。
英国《金融时报》10月10日发表《美国大选的表与里》,作者不纠缠于大选表面的喧闹,而是直辟美国的“里”,作者认为,无论大选结果如何,美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都将受到抑制。具体而言,这些深层趋势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结构性改革进程放缓。无论何人当选,结构性改革都是不可回避的关键挑战。但在成熟的制衡机制下,只有当总统本人对其他权力中心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凝聚力,才能有效地进行改革。否则,总统的单边行动就将陷入无休止的程序纠缠。作者的言下之意是:两位候选人当中,无论是谁当选,由于本身的缺陷,对政界并无强大的说服力与凝聚力,结构性改革将很困难。第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大。第三,民粹主义风险由虚转实。川普是美国右翼民粹的代表,而且在桑德斯的冲击下,希拉里也需要取悦左翼民粹选民。因此,无论大选结果如何,民粹主义都将登堂入室,并在政策实践中有所体现。
全球化进程的逆转,2016年只是开了一个头。唯一的办法就是面对这一局面并想办法解决全球化负面清单上的问题。
(原载VOA何清涟博客,2016年10月10日,http://www.voachinese.com/a/globalization-heqinglian-blog-20161010/3545115.html)
一个上海人青年冒死至何清涟先生与程晓农先生的一封信
何清涟先生,程晓农先生:
你们好!
先感谢你们在海外给晚辈带来的自由之声,更佩服你们在华人世界鱼龙混杂的环境里依然保留极其清晰的判断和分析,你们的节目客观公正比一些民运一味乱讲好多了。我记得何先生说过中国要实现民主极其困难,因为中共倒台与实现民主完全是两回事。对此我深表赞同。
而且我认为今天中国的首要问题不是民主问题,而是民族问题,最首要的矛盾是民族压迫。请允许我斗胆从一个汉人和上海人的角度来说说我的看法和目前上海极其严峻的形式。
所谓民族压迫,其表现就是北方满清鞑虏后裔与黄俄(黄皮肤的俄罗斯人即中共)建立的满俄联盟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压迫我们南方皇汉民族。我们汉人经过三次亡国,蒙元,满清,共产中国。每次都是上千万人被大屠杀,民族精英损失殆尽。从蒙元的初夜权,砖打墓制度,到满清的剃发易服,汉人满化,文字狱,再到黄俄的文化大革命,对于我们南方汉人来说早已是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文革之后再无汉人了,我们汉人早已不是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了。这一点您可以看看网络热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欺世谎言——元朝与清朝》,也可以看看《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差别》这样的文章,而这个民族压迫在上海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就快没有上海人了!!!
我说上海人快消失了,并非危言耸听,且有根有据。
我这两年来渐渐发现,我身边上海人的孩子,小到三四岁,大到十三四岁,很多都不会说上海话了。后来经过了解才发现,这和中共上海市长陈良宇被逮捕后,北京开始打压上海有关。
首先,就是禁止上海人的孩子在学校说上海话,并强行推广普通话,简称“推普运动”。北京为了落实“推普运动”,规定所有大中小学包括幼儿园一律不许说上海话,并在每个教室安排监督员,如果你敢说上海话,就记录在案,屡教不改则罚站,写检查,叫家长来谈话,甚至于写入道德质量规范,作为道德质量恶劣处理,就这样上海的孩子大部分都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
请问先生,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还叫上海人嘛?就像美国人不会说英语,日本人不会日语,请问你会觉得他们是美国人日本人嘛?更有意思的是,北京始终把上海话作为方言,并希望其消失。这帮畜生从来不正视:上海话作为吴语的重要一支,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语言,而非方言,与粤语、闽南语并称三大古汉语。自商周至唐代是粤语为官话,宋朝是河洛话(即闽南语)为官话。而吴语(上海话)自春秋战国起,春申君时代就已经存在,距今天已有2600年的历史,自古就是江南地区的官方语言,直到中共占领上海结束。而所谓的普通话是什么语言呢?是满清鞑子入关后,通古斯满人学习汉语发出的一种口音,就像今天外国人学汉语时会有口音一样,但满清就把这个语言定为清国官话,强迫汉民接受。晚清时期国学大师章太炎就说过,普通话乃金鞑虏语。这就是为什么粤语歌,台语(河洛话)歌曲,包括沪语歌曲都比普通话的歌曲好听的原因。而今天中国更是逼迫上海人说满语,而且我们还有很多沪奸还浑然不觉,简直可笑。就连自由亚洲和美国之音看到我们汉人正统的语言即将消失是几乎一点声音都没有,请问如果英语在美国消失,变成俄语为美国的官话,请问美国人将是什么反应?。
目前,由于北京不断用各种严密手段对上海进行控制与打压,更使上海话的处境岌岌可危,作为吴语最重要的一支,她的消失必将影响到整个吴语的消失,而且“推普运动”已经在全国展开,接下来就会是河洛话(即闽南语也叫台语),粤语全部消失。共产党的“推普运动”消无声息,其阴毒可见一斑。如果共匪阴谋真的成功了,那承载汉文明的语言就彻底消失了,我们的文字已经变成了黄俄文字(即中共建政后所谓的简化字),当我们的语言再消失话,从此也就没有上海人了。也不会有台湾人,香港人,广东人,福建人了,当这些人都消失,那就不存在汉人了。中国的落后就是从崖山之败开始,北方野蛮民族统治中国,是他们把汉人胡化了,而不是胡人被汉人同化了,没有汉人何谈民主,您相信满清的鞑虏会搞民主嘛?会的话,满清260多年他们在干嘛?
其次再讲讲上海的税收,上海一直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而北京永远是抢走金蛋的人。自共产中国占领上海以来,上海前30年上缴了中国25倍全上海的固定资产总值,几乎一年上缴一个上海,一个城市交的税比广东一个省还多。自1990开始上海的财政上交是120亿,而广东全省不到10亿,要知道那时广东已经很富裕了!目前上海每年要上交中国大约87%-90%的财政收入。结果我们上海人换来的是什么,是外地人说上海人排外,骂上海人垃圾,上海话听不懂,不许上海人说上海话,以及其他种种欺压我们上海人的事情。我们上海人在自己的地方说上海话怎么就不可以,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北京对上海的鸭霸远不止这些,再说一个。近几年来北京让大量的外地人,特别是北方的外地人,比如安徽,河南人,进入上海,以野蛮压迫文明,今天上海的地铁到处都是安检员。马路旁,居民区的大门口经常是穿着黑衣,臂章上写的特保的黑狗,这些人里很多都是安徽人河南人,我查过了,今天中国北方很多人都是满清鞑虏的后裔,而共产中国就是鞑虏与黄俄联盟的国家,它们在上海不是为市民提供服务,因为它们连话都讲不清楚。它们是监视上海人,我就遇到我们小区的黑狗和住户发生冲突并当众辱骂住户,从来不解决问题,而且这些北方的鞑虏还是上海治安的极大威胁,上海的暴力犯罪抢劫杀人强奸80%都是安徽人,而河南人更是有句名言“犯我河南者,井盖必偷”。这不是地域歧视,而是民族矛盾,北方鞑虏对上海民族,甚至是整个南方皇汉民族的再一次压迫。
为什么上海人不能说上海话,为什么上海人会被强制征税,为什么我们会被强拆,被随意打压。原因只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我们上海人的国家,北京就是一个吸血成性的草原恶狼,它们的身体里充满了北方鞑虏的邪恶基因。从铁木真屠杀南宋的汉人5000万,到满清的嘉定三屠杀害80万上海人,也就上海大屠杀。江南人民的忍让只会换来大屠杀。
历史已经证明,并正在继续证明,北京政权就是要让上海人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上海人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向台湾人学习。就是独立!只有独立才能生存。驱逐鞑虏,光复上海!赶走共匪,独立建国!创建我们上海人自己国家,创建以上海话为官方语言的独立主权国家,创建东方的以色列,第二个新加坡,东方的巴黎。这个国家叫什么——上…海…共…和…国。
阿拉上海宁,伐似中国宁,上海中国,一边一国,I’m shanghainese, not chinese. 上海独立就是我中国梦,宁当上海魂,不做支那人。!!!
两位先生,如果有可能请帮忙说一下上海的情况,特别是上海话即将消失的问题,我是心急如焚卻又毫无办法,语言是上海人做后的根基,我们上海人被北京压的死死的,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前几个月上海市金山区的反PX游行也被镇压了,据说有上百人被抓。没有人愿意和我们玩平等的游戏,我们上海人才是真正的亚细亚孤儿。跪谢了。
沪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