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
2月19日,英文媒体几乎都在报道“瑞典昨晚没发生骚乱”。如此新闻,实让人感到奇怪,一查之下,才发现是川普总统2月18日晚在佛罗里达演讲时提到瑞典惹的祸。瑞典政府也理直气壮地向美国政府讨说法。不幸的是,2月2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区的移民居住区Rinkeby发生了“现场有如战场”般的暴乱,起因是警察抓一位移民毒贩遭到难民干扰,扔燃烧的汽油瓶,导致警察不得不开枪。刚吹嘘过“瑞典秩序与治安良好”的瑞典当局与一众媒体只得停止言语嬉闹。
其实,瑞典政府与西方一众媒体并非不知瑞典的现状,只是“逢川必反”的习惯,让他们情愿用一块红布遮住眼睛。
瑞典政府隐瞒了什么事实?
川普在佛罗里达州的集会上向支持者演讲时,条列了一份欧洲部分地区的恐怖攻击清单,说“看看昨晚在瑞典发生了什么事情!”(Look what happened in Sweden last night!)但17日晚间瑞典并没有相关报导。遭到质疑后,川普19日下午发布了一则推特,提到他声明的资料来源是美国FoxNews关于瑞典移民的报导。媒体抓住昨晚这个话茬大玩文字游戏,说这是“瑞典躺着中枪”,还有人趁机宣传北欧的安定与秩序。
瑞典外交大臣瓦尔斯特伦(Margot Wallström)听到川普在民众集会上的讲话后立即表示,民主和外交“要求我们尊重科学、事实和媒体”。瑞典媒体用数据反驳川普总统和FoxNews的所谓移民/难民犯罪纪录片:瑞典上次暴恐发生于2010年,死亡一人(嫌犯);接纳16万难民的2015年犯罪同比有增加,但相当于2005年水平;强奸同比减少12%(After Trump’s ‘Last night in Sweden’: Here are the errors in Fox News’ report on Swedish immigration)。
对待川普关于瑞典接纳移民的政策已经失败的说法,瑞典驻华盛顿大使馆19日表示,“我们期待就瑞典的移民和融合政策向美国行政当局提供信息。”
这次西方媒体与瑞典政府及官方人士充分发挥了小聪明,以瑞典2月17日晚上没发生恐袭为由,回避瑞典现在强奸案高发、16万难民中只有不到500人就业的灰暗现状。以张扬女权为最高职责的瑞典政府不肯正视《瑞典:99.7%避难者失业》中揭示的情况:自难民轮奸瑞典女子并在脸书上直播后,对“融入社会的样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讨论,现实是:自1975年瑞典社民党对大批移民开放边境后,犯罪率升高300%,强奸率增高1472%;在瑞典,至今只有494位难民去工作,99.7%的难民处于失业状态。(Schweden: 99,7% der Asylwerber arbeitslos)
2月20日Rinkeby暴乱实现了川普“预言”
就在瑞典政府要求美国政府就川普讲话给出解释之后不到一天,Rinkeby这个位于斯德哥尔摩西北郊的小镇发生的暴乱狠狠打了瑞典媒体与政府的脸。这个小镇1万5千居民,90%是移民或移民后代。这次因警察在地铁站逮捕从事毒品交易的该区居民,引发该地移民暴乱,30-50名暴民焚烧十数辆车辆,抢劫多家商铺,向警察投掷石块,导致数名警察受伤。2010年6月此地就发生过攻击警察的暴乱,2016年该地居民两次袭击到当地采访的外国记者,因以上种种,该地被瑞典民众视为“No-Go-Area”(不宜进入的区域)。
对这场暴乱,一些刚玩过“瑞典昨晚无骚乱”口水游戏的媒体将暴乱现场形容为“现场看起来像战场”。《芝加哥论坛报》在相关报道的开头幽默了一回:“就在川普总统关于瑞典的言论招惹全世界两天之后,暴乱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北部郊区的主要移民社区爆发”。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刚发表《对川普言论的震惊 :瑞典?恐怖袭击?他抽了什么烟儿?》,尽情嘲笑川普总统的“昨天骚乱”,面对不到两天就发生的暴乱,其评析有点不知所云。在《 瑞典的骚乱:小青年在斯德哥尔摩的骚乱》(Krawalle in Schweden Jugendliche randalieren in Stockholm)一文中称:“可能这是那些川普生造出来的瑞典言论所指的事件”。英文推特圈对此的幽默有点高冷:川普总统说“昨天的骚乱”不存在,却准确地预言了瑞典将要发生的事情。
瑞典政府的“代码291罪案”与“仇恨言论”罪
瑞典发生了这么多强奸贩毒暴力袭击罪案,瑞典政府用什么办法让瑞典人不知道这些信息?《代码291:瑞典警方掩藏的数千宗罪行:强奸,攻击,恐怖威胁等被保密》(CODE 291: SWEDISH POLICE COVER-UP THOUSANDS OF CRIMES INVOLVING “REFUGEES”, Rapes, assaults, terror threats kept secret,Feb.5, 2016) 揭示了其中奥秘。
该文援引瑞典媒体Svenska Dagbladet的消息,指出瑞典警方将5000多起发生在庇护者接收中心的罪案保密,该文举例,在从2015年10月开始的4个月内,瑞典共发生以难民为犯罪者的559起暴力袭击、194起攻击、4起强奸案和2起恐怖袭击案,共计5000多宗。所有这些罪案都归入291号警察规则保护之下,不得公开。该文称,瑞典警方大约从2015年10月开始执行这一规则(注:这正是欧洲难民潮初起之时)。另外,警方也接到命令,不得披露任何关于外国罪犯的信息,以免被看成是种族主义者。据该文披露,欧盟许多国家都有类似规定。
关于代码291犯罪案卷的消息,2016年12月8日,德国电台曾以《瑞典的难民犯罪 媒体缄默》为题报导过。该报道说:在德国,如果没有必要,在媒体中不提嫌疑犯来自国家的背景,而瑞典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凡有难民参与的罪案,警局不准对外泄露。该报导特别提到,这规定在瑞典本国也受到争议。
不公开犯罪者族裔的做法,始自2005年。瑞典犯罪预防理事会(BRÅ)在2005年的统计报告中研究了从1997年至2001年警方记录的所有犯罪案件,统计对象是1997年在瑞典注册居住的15至51岁居民 :该报告是瑞典官方最后一份公开的含有嫌犯的出生地背景国家信息的报告,同时也写了嫌犯父母是否为瑞典人或外国人,此后公开的报告再也不写嫌犯出生地了。(Brottslighet bland personer födda i Sverige och i utlandet)
有了相关保密规定,如果内部人向外泄密怎么办?瑞典政府出台了一条法令,仇恨言论罪。最近中招的就是一位资深警察。2月3日,一位住在瑞典厄勒布鲁省(Örebro)的警察彼特·斯普林格尔(Peter Springare)豁出去了,违反组织纪律在facebook上大吐苦水,说出自己一个星期内接触的各种恶性案件:强奸、抢劫、谋杀……,而犯罪嫌疑人的名字,分别是穆罕穆德、阿里、阿里、穆罕穆德……
这位瑞典警察透露自己的身份是厄勒布鲁的警队小队长,负责恶性犯罪案件的调查。他说,“我实在是太累了!我接下来写的内容,是政治不正确的。我是冒着失业的风险跟你们说这些话的,因为作为国家公务员,按纪律是不能向纳税人透露这些的。这些案件,是瑞典国家预防犯罪委员会(BRÅ)和左派党不会在公开辩论中提到的。”
2月9日媒体消息,这位从事警察工作47年的老警察目前正被以仇恨言论罪受到瑞典当局调查。(Swedish Cop Who Spoke Out About Migrant Crime Investigated For “Hate Speech”)
瑞典人民切莫忘记自己的知情权
瑞典堪称世界上高福利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的典范,但这种控制特定信息的方法与专制的中国政府异曲同工:先出台政治法规控制相关信息,如果有人敢于触犯政府律令,则以“仇恨言论”治罪。
请注意,上述一切都发生于川普总统2月18日佛罗里达集会发言之前。网络上关于瑞典的强奸案高发、瑞典的移民/难民犯罪有太多的信息,瑞典政府与媒体批判川普发言时那么坦然,不是因为这些消息的存在,而是因为川普作为美国总统将这些信息说出来了。据说瑞典人民对川普总统的言论非常愤怒,但我认为,瑞典人民对川普总统表示愤怒之后,不妨冷静下来,到那位瑞典警察彼特·斯普林格尔先生的Facebook上看看,从这位警官所说的“瑞典一直活在一个宏伟的童话世界中”走出来,利用民主国家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这一公民权利,要求本国政府将代码291案卷的内容公诸于众。毕竟,瑞典人民生活在这个国度,你们可以因别人批评你们热爱的母国而愤怒,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你们有权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正在发生什么。
自1974年加入德国基民党、从1990年直到今天都任职联邦议员的艾丽卡·施泰恩巴赫(Erika Steinbach)女士不满本党领袖默克尔总理在难民政策上的所作所为,今年1月15日宣布退党。她在Twitter上写道:“事实既不是左的、也不是右的,而是事实!” (Fakten sind weder rechts noch links, sondern Fakten!)她这句话值得瑞典政府以及一切意识形态优先、罔顾事实者借鉴。
生活在一个国家,起码的常识是:如果该国的治安、刑事案件由某一特定族群经常性所为,该国政府却回避掩藏这一事实,只能证明这个政府对人民极不负责;如果媒体不报导这一事实,是媒体的严重失职,它们不配称之为自由媒体;公众如果回避这一点,则是愚蠢盲从;政府禁止人民谈论,是言论管制;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禁止他人谈论,是干涉他人的言论自由。
(本文德文资料由德国网友野罂粟@WilderMohn 女士翻译并核查,瑞典文资料由网友散装薄荷糖@MarkSpearmint提供,特此鸣谢)
(原载VOA何清涟博客,2017年2月22日,http://www.voachinese.com/a/heqinglian-blog-sweden-20170222/3735780.html)
何老师,你们还真把我吵糊涂了!
这些人就是用偷换主题、从小处着眼,纠缠于无关紧要的细节(并非错误,而是他不认可的资料,因为他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长篇大论,消磨别人的耐心。
文痞做法。
去看看那俩宝货,如今夹在瑞典哀悼恐怖袭击人群中表示同情吧。弄不清这些宝货依靠瑞典慈善为生的真面目,将他们颠倒黑白的人权语言当真,是你没长大。他们哄的就是这类人。
何女士:
你至今仍没对我的文章中提出的九处问题回复,又扯出更多问题,我听说后再来一一点评。请看如下:
//1、网上查的“真确”,是因为有你这种人不断生造词语。错字群众化,在网上就成了真理。
到网上查了还如此说?请看:
宋 文天祥 《出真州序》:“二路分见予辞真确,乃云:‘安抚亦疑信之间,令某二人便宜从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可覲 有‘谁道仙家不受胎,胎成五月便生孩’之句,盖五月而产,必得之真确也。”
蒋光慈 《鸭绿江上》:“他虽然不愿意真确地对我说,但我总感觉他有伤心的事情。”
紅樓夢.第三回:「雨村領其意而別,回至館中,忙尋邸報看真確了。」
。。。
这些前人都是“错字群众化,在网上就成了真理”?
//2、【是否说谎,需要指控者举证人家有此动机,而非他人举证否定,这是常识。】
这是张氏常识,可见你是法盲。法律从来根据后果,不是根据动机。
哪国有”法律从来根据后果,不是根据动机“?你难道不知道法律根据动机来区分”过失伤害“和”故意伤害“吗?即使只针对“说谎”的判断,你看看美国关于“诽谤”或“伪证”中的“说谎“的法律规定,是否要根据动机?比如,在美国要使法庭判定媒体报道”诽谤“,不但要求原告方证实媒体的不真确报道不是失误而有”说谎“的动机,而且必须是有”恶意“的动机。难道你在媒体工作连这点法律知识也没有?
//3、瑞典官方回应,你在写文章时因为太激动,当作我的资料不准确批了一通,现在又因为是官方说的,开始辩护。说明你这个人根本就不是为所谓“真实”而写文章,全是为了你的立场任意乱批。
你确实没有细看我的文章,否则就应该知道,我文章里丝毫没有对你提出的任何资料”批了一通“,而是根据那些资料,指出你文章中对所引资料的误用、误译所在,尤其是没有根据甚至颠倒事实,把问题扯到难民/移民问题的误导。
//4、你前天说了,你的九个问题与我的文章有关,那九个问题,基本上是你自以为成了媒体消息权威的裁判者产生的幻想,你不掌握任何第一手资料,根据自己的需要肆意否定自己不喜欢的报道。
显然还是你没有细看,否则你就应该发现,我并没有对任何报道做出判断,更没有否定任何报道,而只是提出了一些事实性的问题,质疑你的陈述尤其是判断依据,比如你根据什么判断毒贩嫌疑人是移民、攻击警察者为难民?以及几十年来的犯罪率的提高为何归结为移民所致?
//5、不真实的消息,就是谎言。
不真实的消息不一定是谎言,比如只是因为某种失误(失察、误解、误记或误推)所发出的消息。否则,你的文章开门见山说“2月19日,英文媒体几乎都在报道‘瑞典昨晚没发生骚乱’。”这是你自己至今也无法提出任何事实依据的”不真实的消息“,难道你认为就是谎言吗?
//6、你就我文章阐述的两个问题:一、291档案是否存在?二、应不应该存在,你没否定它的存在,但认为政府隐瞒这些与民众切身利益有关的消息是应该的。因此,你不应该在为自由写作的笔会工作了,不能一边呼喊管不着你饭碗的国家应该自由,却对管着自己饭碗的国家实行另一套标准。人不能这么分裂、虚伪。为了自己的饭碗,欺骗世界。在我看来,你写那些东西,为瑞典的现实涂脂抹粉,自觉充当文字打手,就是加入欺骗行列。
首先,这两个问题与我提出你文章的九处失实问题无关,而且我也没在任何一处哪怕暗示”政府隐瞒这些与民众切身利益有关的消息是应该的“,也没有讨论过哪些消息是否有这类关联性。
其次,我在笔会的工作也与我对你文章的失实批评无关,因为无论我是否有其它方面如双重标准的问题,也不能证明你的文章中的失实问题就不存在了。何况,笔会的工作也根本不涉及”政府隐瞒这些与民众切身利益有关的消息“是否应该的问题,只是涉及作者们的言论表达自由权是否遭政府侵犯,只针对政府以言论罪逮捕判刑等限制人身自由的问题——中国有这个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瑞典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按你的想象会报复到我的饭碗,因此根本就不存在对两个政府不同标准的问题。
何况,关于饭碗的问题,更是你在事实和逻辑上的进一步出错了。事实上相反,中国政府不但管过我的饭碗,而且对我至今仍是中国国籍者以及受其管辖饭碗的亲属,可报复所管的方面多得多,而且也一直在报复,因此根据你的逻辑岂非也正好证伪了你的判断。其实,你的这个饭碗逻辑,放在你自己的身上(包括你这篇文章)才真的合适,可见正是你自己的心理投射,想想看是否如此?
//8、我的文章里从来没谈过遣返,少扯有的没的。
”遣返“是现在针对你在这里扯到的德国和瑞典的所谓”一点一点的改正“,何况你把”16万庇护申请者“误解为已经批准的”难民“,谈到他们的”失业率“问题,显然是忽视了其中大部分未被批准这是要遣返而不能在瑞典就业的事实。
//7、我们价值观不同,到此为止。
这是你的自相矛盾了,难道你的批评对象都与你的价值观相同吗?
我已经一一回复了,你自己去看,别以为多问几次我就改答案。倒 是我谈的两点你不肯回复:
一、控制信息是否应该,你明确再说一遍,别叽叽歪歪的。
二、仇恨言论罪是否控制言论?为什么给你饭碗的瑞典政府控制就有理?然后以反对中国政府控制言论自由去骗赞助维持笔会?
另外,真确一词就算有,并非现代汉语。这还是枝节问题。比你两套标准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
请你回答两事:
一、你凭什么以为自己是媒体判定权威?你认为受控制的东西比不受控制的信息更可信“
二、为什么瑞典政府公布的强奸率,我引用,你没看清就说是我造谣,然后我告诉你那是瑞典政府的数据,你转脸就变成说只有那么些不真确?两套标准随时转换,你是如此做人处事?
三、你与茉莉两人吃了几十年福利,我没时间陪你。请去注册上推,那里有无数推友反驳你的瑞典资料,你去看一下,了解自己是多么闭目塞听。
四、别高看自己。茉女说你是学者,一辈子可有专著?就每天在脸书上秀那些?
五、回答野罂粟女士提出的问题,不要逃避。有关德文资料是她提供的,她有权回答这些问题。
另外,请你自重点。关于你的第一条,我都懒得回复你。自己去听CNN。当晚,英文媒体在推特上如何发布信息,你就一条都看不见么?
考虑到你呆在瑞典,除了为你的饭碗着想,对那些被强奸者的视频视而不见,只能说你没有良心。瑞典人民用他们的税收,养了你与茉莉这种白眼狼,只会讨好政府。
何女士,抱歉引起误会,我不是马甲。我的名字和张裕只是谐音。中国人重名太多,更何况谐音。我是偶尔路过,过去读过何女生陷阱一书,如同启蒙教育。我只是个晚辈,看了两位评论,确实如同高手过招。我只是想请教二位,我看到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拉美移民后代犯罪率升高,而他们的第一代移民犯罪率甚至低于美国平均,请问这个可否用聚集性贫困之类的理论来解释,还是有其它深层次原因?我还是希望能够客观分析事实,其实把自己归类左右翼没什么意思,这个划分本身就很乱!
谈不上高手过招。他东扯西拉的本事确实高,但我讨厌东扯西拉。因为这种东扯西拉不是为了辩论,是为了展示自己有思想、有深度,开口用误导别人来指责人,仿佛自己是宇宙真理。这种架势我也讨厌。我没时间奉陪。他要辩论,就认真看别人的文字,弄清别人讲什么。他有个脸书,与尊驾同名,请去那里看他与别人过招。观摩一段,肯定学会别人说A,他说B,并且处处展示自己正确无比的本事。
何女士说“别人说A,他说B”,恐怕是有违事实吧?我批评大作时提出了九处问题,此后也一直围绕这几点,没有丝毫离题,反而是你自己一直扯远,比如另一位使用拼音还是英文名,是否与我同名,以及“为了展示……”什么的猜想,都是无关话题,虽然与大作中很多判断都是基于猜想的习惯一致。还是回到原文的话题,例如以下两点:
6)《何文》断言:“2月20日Rinkeby暴乱实现了川普‘预言’”
川普关于瑞典的说法是地地道道的假新闻(fake news),根本不能看做“预言”。这就好比某甲硬说某乙昨天死了,但某乙到后天即使真死了(其实只是患病住了医院),根本也没有任何理由说成是“预言”,如果硬要为某甲开脱,一般无非可说其是“乌鸦嘴”没坏心,但假新闻的性质并不能由此改变。何况,如上所说,Rinkeby事件只是并不很严重的骚乱,并非什么“暴乱”,更不是川普作为批评瑞典难民政策根据的“恐袭”。
7)《何文》提到: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刚发表《对川普言论的震惊: 瑞典?恐怖袭击?他抽了什么烟儿?》,尽情嘲笑川普总统的“昨天骚乱”,面对不到两天就发生的暴乱,其评析有点不知所云。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德报标题完全是照译的瑞典前首相比尔特(Carl Bildt)的推特嘲讽——比尔特是瑞典现在反对派联盟中最大党保守党前领袖,从来不是《何文》提及应为瑞典难民政策负责的“瑞典社民党”政府成员。而《何文》在此把“恐怖袭击”直接变换成“昨天骚乱”,显然不是一般因概念不清的误导了。
这两点是大作中的话题吧?请问大作中多处把川普说瑞典2月17日发生“恐怖袭击”变换成只是“骚乱”(他本人至今也没有如此变换吧?),是否误导?
何女士:
再说明一下,以上两个使用英文名字者,都与发文《张裕:请不要以偏见和武断乱批瑞典——致何清涟女士和美国之音中文部》(http://www.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78537)的本人无关,尽管我认同第二位署名 Yu Zhang的部分观点,如关于政府控制警方关于嫌犯出生地背景信息的道理。事实上,既然只是报案的嫌犯,又非通缉犯,更没有定罪,那么难道你听说过哪个国家的警方对此类相关统计数据不是保密而会公布吗?如果你听说过,是否能给出哪怕一个例子(比如你所在的美国)来比照一下?
因此,291案卷存在并不能证明你的文章中的判断没错,尤其我所批评9处中有7处与这个案卷根本不沾边,而相关的两处也并没否定其存在,只是根据你所引的信息说明你文中的相关问题:
8)《何文》还说:瑞典发生了这么多强奸贩毒暴力袭击罪案,瑞典政府用什么办法让瑞典人不知道这些信息?《代码291:瑞典警方掩藏的数千宗罪行:强奸,攻击,恐怖威胁等被保密》(CODE 291: SWEDISH POLICE COVER-UP THOUSANDS OF CRIMES INVOLVING “REFUGEES”, Rapes, assaults, terror threats kept secret,Feb.5, 2016) 揭示了其中奥秘。
事实上,《何文》在此句之上也就只是提及2月20日的一起涉及“贩毒”和“暴力袭击”案,“这么多”根本无从说起。
9)《何文》此后继续说:该文援引瑞典媒体Svenska Dagbladet的消息,指出瑞典警方将5000多起发生在庇护者接收中心的罪案保密,该文举例,在从2015年10月开始的4个月内,瑞典共发生以难民为犯罪者的559起暴力袭击、194起攻击、4起强奸案和2起恐怖袭击案,共计5000多宗。所有这些罪案都归入291号警察规则保护之下,不得公开。
经查《代码291:瑞典警方掩藏的数千宗罪行:强奸,攻击,恐怖威胁等被保密》(CODE 291: SWEDISH POLICE COVER-UP THOUSANDS OF CRIMES INVOLVING “REFUGEES”, Rapes, assaults, terror threats kept secret,Feb.5, 2016)英文原文和所引的瑞媒报道,显示英文和中文的翻译都不够准确,一个比一个更从重使用某些罪名:“559起暴力袭击、194起攻击、4起强奸案和2起恐怖袭击案”,译自英文——559 cases of violence(暴力), 194 assaults (攻击), four rapes(强奸),two terror threats (恐怖威胁) ,而瑞典媒体原文分别是: 559 misshandel(殴打), 194 olaga hot (恐吓),fyra våldtäkter(强奸),två bombhot (炸弹威胁)。以上罪名在瑞典文中本来只有“强奸”或许可以作为重罪,但在中文全都似乎为重罪了。此外,瑞典媒体明确说明为5000多起“报案”的“涉嫌犯罪”,中英文都说成是“犯罪者”“罪行”(CRIMES),而且把瑞媒所提的“避难申请者”说成是已获批准居瑞的“难民”(REFUGEES),显然是因误解误译而导致误导。
而且正是根据你自己所引291案卷的数据,也把你文章中把“瑞典强奸案高发”归咎到难民尤其是最近的穆斯林难民的判断给否定了。此外,如果你认为这些数据都不可信,那么你为何引用呢?尤其是坚持不应该保密而该公布这些信息呢?更重要的问题是:那你又是根据什么数据作上述归咎难民的判断呢?
张裕
别弄错了,这不是英文,是尊姓大名的汉语拼音。
这就是典型题外话,不过也可以就你的意思谈谈。对于我的名字而言,这就是英文名。张裕的汉语拼音的名字本来是 Zhang Yu,至今没有改。只是最初英文刊物编辑为了就英文姓名的表达习惯,与其他西人名表达一致,建议改了我作为作者的姓名顺序,我也碰到他人颠倒称呼,比如叫我Mr. Yu,于是就接受了这个英文名。当然,另一位可能是姓YU(于或余)吧?
你在另一处说我看不懂英文,falsely是什么意思?
前后联在一起,就是谎称之意。
请等几天,我有写作任务,写完了之后,花一天宝贵时间,对付你说的九处所谓错误,反正你张冠李戴、指鹿为马成了习惯。
我从不与文学老中青打交道,算是开了眼界。
falsely claiming 是意指不真确或错误地声称,也就是中文的“误称”,不涉及主观意愿。“谎称”涉及主观意愿,在英文中的确切表达是lying。联系上下文,即使报道记者也没有那部长是曾说谎的意思。
至于“反正你张冠李戴、指鹿为马成了习惯”的说法,才是很糟的辩论习惯,是无理又无力自辩而指控他人表现,有损的是自己,你难道也不明白?
一点常识:
政府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是常事,这种纠正就等于承认自己曾说了不正确的数据,这就是撒了谎。
好比你张裕不肯回答我要求的两个拙文涉及的主题,而故意胡乱纠缠,消耗他人宝贵的精力,就是因为你知道自己这方面站不住脚。
笔会核心成员有斗争传统,你在那里是元老,斗争了十几年。我没你那么好斗,请自便。继续写文章,证明瑞典政府没撒谎。
时间会站在我这边,瑞典很快就会在用布蒙住眼睛的情况下,与德国一样,表面上从不承认自己的难民政策错,却一点一点在改。当然,按你的逻辑,这不叫承认错误。
请问,不真实(确)的反义词是什么?同义词是什么?你为了回避这点,还生造了一个“真确”,用心良苦。
不要返者还童,居然忘记小学学的词语基本知识。
你的英文没搞清楚,总不至于连中文词义也忘光了吧?“真确”是否生造,即使手头没字典,到网上一查也能发现出处嘛!我刚试了,发现还有和英文对照的!为了给你省时间,告诉你本意就是“真实确切”——顾名思义即可。而根据英文报道,人家说的就是不那么真正确切而已,2015年的数字是真的,但当时没有2016年的数据,就相对2014年数据早下了判断,“误称”趋势是下降,但有了新数据后确切地说应该是:尽管总趋势仍有所下降,但近两年是先降又升。因此无法断言是“谎称”。是否说谎,需要指控者举证人家有此动机,而非他人举证否定,这是常识。否则,我已指出你文中有更多不真确的判断,你至今无法反驳,岂非也都成了你的谎言了?
此外,你所说的“一点一点在改”,只是你对德、瑞的情况没有真确地了解就乱批,误把人家一直在做的事当成改正。我在批评文中也告诉我你,你提到的“16万难民”实际上只是“避难申请者”,至今只批准了三万多难民。只要你稍微认真点在网上查证,就会得到真确的信息:人家一向的政策就是每年接受的难民都有限额(而且是根据人道和劳动市场状况至少两个因素而定——顺便提供一个网上早已可查到的公开信息,由于瑞典也有主要是移民在内的居民自发移出,近年来每年需要补充外来劳力六万多人!),在过了1-2年审核及上诉周期后,就开始把不批准者“一点一点”或成批遣返,过去还多次发生这类被遣返者(包括中国人)因此自杀的,但也从没有使政府停止遣返其他不够难民资格者。问题只是:你现在才听说有了遣返,就误称或谎称为人家在改了!
最后回你:
1、网上查的“真确”,是因为有你这种人不断生造词语。错字群众化,在网上就成了真理。
2、【是否说谎,需要指控者举证人家有此动机,而非他人举证否定,这是常识。】
这是张氏常识,可见你是法盲。法律从来根据后果,不是根据动机。
3、瑞典官方回应,你在写文章时因为太激动,当作我的资料不准确批了一通,现在又因为是官方说的,开始辩护。说明你这个人根本就不是为所谓“真实”而写文章,全是为了你的立场任意乱批。
4、你前天说了,你的九个问题与我的文章有关,那九个问题,基本上是你自以为成了媒体消息权威的裁判者产生的幻想,你不掌握任何第一手资料,根据自己的需要肆意否定自己不喜欢的报道。
5、不真实的消息,就是谎言。
6、你就我文章阐述的两个问题:一、291档案是否存在?二、应不应该存在,你没否定它的存在,但认为政府隐瞒这些与民众切身利益有关的消息是应该的。因此,你不应该在为自由写作的笔会工作了,不能一边呼喊管不着你饭碗的国家应该自由,却对管着自己饭碗的国家实行另一套标准。人不能这么分裂、虚伪。为了自己的饭碗,欺骗世界。在我看来,你写那些东西,为瑞典的现实涂脂抹粉,自觉充当文字打手,就是加入欺骗行列。
8、我的文章里从来没谈过遣返,少扯有的没的。
7、我们价值观不同,到此为止。
1、【否则,我已指出你文中有更多不真确的判断,你至今无法反驳,】
你看不看得懂中文?你找的那些东西,只是另一种说法,你没法证明它们比我引述的资料更权威。除了你认定自己是媒体裁判权威。
你希望我反驳,我正在要求BBC提供阵地。在你的笔会上反驳,抬高你了。
2、你至今不承认你误将瑞典政府的资料当成我的批了是错误。如果BBC愿意提供阵地,我得将你开始说我不准确,因是瑞典政府的又说只是不那么真确贴出去。
3、围绕我那篇文章谈,我不会按你东扯西拉的轨迹走。你积十几年内斗经验,别将这套成功经验推广到文事上来。
拜托今后就我的文章谈问题,别在这里东拉西扯。
美国不是瑞典高福利,愿意为一切入境定居者提供福利,没有纳税人为我这样的人负重前行,我得一切靠自己,你浪费我的时间,是我写两篇文章的时间。
你现在最大的财富就是有闲有福利供养。
何女士:
有朋友说明后,我才来看的。显然你这是被误导了,因为以上那个YU ZHANG 显然不是我这个张裕,与我的文风也根本不同——看我针对你的那篇文章就知道,我只是就文章中的事实讨论,不会涉及他人立场如何(如“站台”),也不会扯到题外(如“发展指标”)。关于知情权和言论自由问题,我的反驳正在写,BBC采访中已有所概括,在此不提。因此,你要回应或反驳,也应该针对我在文章中提出或说明的问题,无论是逐条还是只挑几条。
至于说瑞典DN的关于融入部长新发言的报道,如果你能看明白全文,也就知道对你的论点没有帮助,而是正好能继续否定你的判断。简单地说就是以下关于瑞典近三年的“性犯罪”总报案数:6700(2014年),5920(2015),6560(2016)。这也就是说,在2015年接受了16万多难民申请者后,联系两年比之前仍是下降——2015年降得多,虽2016年又回升,但仍略低于接受这大批人之前的2014年。因此,这丝毫不影响我在文章中针对大作的反驳说明如下: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下《何文》不断提到的“瑞典强奸案高发”问题。此处唯一提到而未误译罪名的就是“强奸”,但没有说明这只是警方接受的“报案”数,而非定罪数。《何文》作为难民强奸犯罪率高的根据是:16万难民在四个月中报案4起强奸——相当于强奸犯罪率为每十万人全年7.5起。但是,这个数字其实相当低,还不到2014年瑞典全国强奸犯罪率的八分之一,或美国全国强奸率的三分之一。
这里可以更清楚地再比较一下相关数据:16万难民比瑞典总人口1000万多点,也就是1:70,而近三年性犯罪比例则是(平均每月)1:500-550!可见把“强奸案高发”归结到难民尤其是最近的穆斯林难民至少与统计数据相反。
张裕
在一个国家刻意控制某类信息之时,这些统计数据有什么意义,希望你认真思考一下。如果一心要以这类统计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正确,只能是缘木求鱼。
你如果要批评我的文章,请你证明代码291案卷不存在。
请你今后在用红布蒙住眼睛的同时,看看周围的事情。以下是打脸消息。
在Nigel Farage称马尔默为“欧洲的强奸首都”之后,瑞典谎称这个国家的性攻击数量 正在减少,在巨大的压力下,瑞典综合(或可译为一体化部)部长被迫道歉。
Swedish minister is forced to apologise for falsely claiming the number of sex attacks in the country is decreasing after Nigel Farage called Malmo ‘the rape capital of Europe’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4285628/Swedish-minister-makes-u-turn-sex-attack-statistics.html?ito=social-twitter_mailonline
• Ylva Johansson insisted the number of rapes was ‘going down and going down’
• Comment made after Nigel Farage said that Malmo was ‘rape capital of Europe’
• Integration minister later acknowledged sex attack numbers were ‘on the rise’
你这里所引的和我们讨论的部分无关了,因为只是这位部长先没有提到2015年到2016年的全瑞典的“性犯罪”报案总数回升,并非难民犯罪的问题,尤其没有涉及到你文中提到的接受16万难民前后的变化。事实上,相关报道以下几段才是与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相关的:
Indeed, the number of rapes reported in Sweden increased by 13 percent in 2016 to 6,560.
But when that number is compared to 2014, where the number of reported rapes was 6,700, then a slight decrease can actually be seen, as the minister said in her correction. In other words, the number of reported rapes in Sweden dipped in 2015 (down by 12 percent to 5,920) then in 2016 it returned to around the same level as 2014. (http://www.thelocal.se/20170304/fake-news-minister-does-u-turn-on-comments-about-swedens-sex-crimes)
正如我以上这也就是说,在2015年接受了16万多难民申请者后,连续两年比之前仍是下降——2015年降得多,虽2016年又回升,但仍略低于接受这大批人之前的2014年。因此,这丝毫不影响我在文章中针对大作的反驳说明,即:这些统计数据根本不能证明”瑞典强奸案高发“与这些难民的进入有关,而且好像还起到减少发案率的作用了!
此外,其实相关报道的下一段也说明了我在反驳中解释的问题:
Seen over a ten-year period, the number of reported rapes has gone up from 4,208 in 2006, partly because of legislative changes in the previous year and in 2013 broadening the definition, according to the Swedish National Council for Crime Prevention (Brå).
强奸报案数十年增加55%(不算太大),其实有部分还是因为2005年和2013年两次修改法律,如我的文章中最后所强调的:
但事实上,瑞典统计数字之所以如此高,其实是其“强奸”定义与众不同,范围最为宽泛,报案率比其他国家高,且从2005年起报案统计方式为“强奸案发生次数”,而非很多国家仍采取以受害人来计数的惯例。BBC曾有文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专家举例说明瑞典这种统计方式:如果某女报案其丈夫之前一年内几乎每天都强奸她,那么统计数就算为300多起强奸,而非惯例的一起!如果按受害人数的惯例来计算,瑞典在欧洲只居中游,不如美国强奸犯罪率高。
其实这样的解释在网上早有中文可以查到,还有更多在瑞典以外的很多国家根本不能作为”强奸罪“或哪怕轻微”性犯罪“的瑞典报案统计例子,只要慎重一点就很容易弄明白,而不至于被一面之词所误导。
张裕
你最好学会抓大纲。这位部长承认撒谎,证明我说瑞典政府控制信息完全正确。你不要王顾左右而言它。
你有意不看问题的主旨,却非要去说哪一年。你还说自己是学理工的。不太知道这分析法与论辩法从哪里学来。
你能看懂英文吗?那个部长在哪里承认扯谎了?她只是说最初只有2015年的数据,因此只根据一年下降的数据就说持续下降不妥,在有了2016年数据后发现有回升,当然之前的表达就不够准确,应该根据新数据更正确地表达。这是人家认真负责和谦逊的风度,也正好说明瑞典政府并不控制这类信息。
至于有关被投诉者的出生背景信息的控制,这是所有政府都做的,瑞典并非特例,你也没有提出任何例外。而我批评你文中的错误和偏差,并没有包括这个事实。因此你坚持自己在此正确,也不能证明大作在我提到的另九处问题方面也都对吧?尤其是你把犯罪增加归咎移民/难民根据不足的问题并不因此就解决了吧?更不可能解决你硬把川普提出瑞典在2月17日发生恐袭的假新闻说成是“预见”的问题吧?
关于数据的统计年度当然重要,这本来就是你文中把犯罪率升高归咎于接受难民的依据,当然需要就此来说明你的判断不对了。
此外,请你分清不同的讨论者,不要把别人说的扯到我身上,我只是就对方文章中的事实和表达方式的问题进行讨论,从来没有不扯到自己或对方学什么,那才都是与讨论主题无关的事。我学理工并不能证明你文章中有错,分析法与论辩法学的再好,也不等于具体批评就一定准确,是吧?当然没必要说这些踢外话了。
张裕
【这是所有政府都做的,瑞典并非特例】
你就这点见识?所有政府都做了,就是对的?那他们有什么脸去批评中国政府控制媒体?
不愧是文革过来人,不少人都在文革打砸抢,所以打砸抢就不犯法了?
老实话,如果不是BBC登了你的,我根本就不关注你们这些文学老年写什么。爱写就写。正好有人将你的脸书号给了我,我一看拼音顺序,正好回来看到留言,就想既然你来了,那就接招吧。
如果拒不回答我提的两个问题,算你耍赖。
重申一 次,请你就两个与我文章有关的问题讨论:
一、代码291案卷是否存在?yes or no.
二、政府控制信息,剥夺民众知情权是否合理?民主国家批评非民主国家,经常拿控制信息说事,民主政府不能因其民主特色而享有这种权利。
其余与我文章无关的话题,我不与你讨论。你有时间,我没时间。要发挥你对左派理论的见解,请另写文章。
关于这两个问题都是与我批评你的那篇文章无关的问题了,而且我也从来没有涉及到任何派的理论问题,更不必说左派了,相反我在文中只提到你引的德媒对川普的嘲讽标题是右派前首相的话。
我提出大作的九处问题,全部是列举你原文中的话题,以上已经列举了两项,尼却一直不讨论是非对错,可以认为是默认了吧?那么可以再继续讨论其它了,不妨从头开始:
1,《何文》开门见山:“2月19日,英文媒体几乎都在报道‘瑞典昨晚没发生骚乱’。”
据在网上检索结果,根本没有发现任何英文媒体在2月19日报道“瑞典昨晚没发生骚乱”(尽管如果真有媒体如此报道也没错)。事实很清楚,也正如《何文》随后提到 ,“是川普总统2月18日晚在佛罗里达演讲时提到瑞典惹的祸”,“川普在佛罗里达州的集会上向支持者演讲时,条列了一份欧洲部分地区的恐怖攻击清单,说‘看看昨晚在瑞典发生了什么事情!’(Look what happened in Sweden last night!)但17日晚间瑞典并没有相关报导。”因此,英文媒体不至于如《何文》介绍的“几乎都在”那么轻率:在2月19日把2月17日说成是“昨晚”,把“恐怖攻击”说成“骚乱”。
2)《何文》此后又介绍说:“2月2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区的移民居住区Rinkeby发生了‘现场有如战场’般的暴乱,起因是警察抓一位移民毒贩遭到难民干扰,扔燃烧的汽油瓶,导致警察不得不开枪。”
这一句话中就有很多疑点。首先我们已知瑞典警方至今也没有公布被捕“毒贩”(应只是“嫌疑人”)和“干扰”者的身分背景,《何文》中的所谓“移民毒贩”和“难民干扰”的两个身分没有说明来源,显然只是猜想。其次,已知所有报道都只提到闹事者“扔石块”,并无“扔燃烧的汽油瓶”一说,也正如《何文》在此后也提到:“这次因警察在地铁站逮捕从事毒品交易的该区居民,引发该地移民暴乱,30-50名暴民焚烧十数辆车辆,抢劫多家商铺,向警察投掷石块,导致数名警察受伤。”事实上,据瑞典媒体报道,有关当局正在调查“警察不得不开枪”的疑点,并很可能要定位为“失误”——因为之前先有警察使用戒具打了几个“干扰”者,遭到对方扔石块报复,只是有个警察手臂中了一块石头(声称“轻伤”),在警察开枪吓跑当时闹事者并带着那个“毒贩嫌疑人”离开后,近30名流氓群集在社区车站附近发泄闹事,砸车站玻璃和附近商店橱窗,点火烧了停车场和路边至少七辆小车,并殴打了一位店东和一位媒体摄影人,大批警队在数小时后才赶到制止,而那群流氓一哄而散,几天后才抓到一个扔石块的嫌犯。据了解,那群流氓看上去都只是中学生小青年,是否都是移民或难民子弟不得而知,但受损的当地居民倒全是移民。因此,《何文》所谓“该区居民”、“移民暴乱”、“30-50名暴民”、“数名警察受伤”等,也属于猜想或夸张,明显是对瑞典的移民/难民的偏见。
3)《何文》由此断言:“瑞典政府与西方一众媒体并非不知瑞典的现状,只是‘逢川必反’的习惯,让他们情愿用一块红布遮住眼睛。”
《何文》并未提及,在川普无中生有地说瑞典于2月17日发生恐怖袭击的假新闻之前,瑞典政府哪怕批评过他什么,因此所谓“逢川必反”显然只是毫无根据的武断。
你承认这三个问题是你原文中的话题吧?如果没时间讨论,也可以只说yes或no!
不要自作多情了,我至今还没时间看你的文章,更谈不上默认。主要看BBC的采访引用的。九处问题在哪,请你贴出来。
你在瑞典,福利系统很好,有的是闲功夫,我可没闲功夫。
【英文媒体不至于如《何文》介绍的“几乎都在”那么轻率:在2月19日把2月17日说成是“昨晚”,把“恐怖攻击”说成“骚乱”。】
我有引证,好好睁大眼睛看。你闲得发慌,做正事去。写本你姐那样的书,强如做这些事情。
你的话,句句都有毛病,因为你思维有病,先回答我提出的两个问题再说,然后再扯你将瑞典的官方发言当作我的批,就BBC上那一段,你就无处不错,还开口就说我误导别人。
民主政府也控制决定保密的信息,限制政府人员泄密,和专制政府控制媒体或限制非政府人员传播信息,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因此前者当然有充分理由批评后者。你在文章中混淆了两者,将只是追究警察泄密的瑞典政府与将媒体人关入牢房的中国政府等同,错误所在还不明显吗?这本来应该是不言而喻的,还需要讨论吗?
此外,我说的所有政府是包括所有的民主政府,如果民主政府也毫无例外都做的事,一般至少也是你提出的要求太不现实,为此就与专制政府而等同也是毫无道理的。
关于我提出的九处问题,以上也给了大部分。你没看就扯其它的事应该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由于篇幅长了,我可以再给个链接 http://www.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78537
如果是这样,不看也罢。因为你通篇就是说,某新闻是这样说,她说的有错误。你什么时候成了判定其他新闻有问题的权威,谁给你资格认证了?比如你说那天没起火,BBC的图片上就有火。当然按你的鬼扯逻辑,开始就火的大小、有几处去扯。好比你扯什么强奸的定义,说老实话,看到这类文字,恶心,因为在科隆集体性侵案之后,德国政府也做过与你同样恶心的事。后来因民愤大,才将强奸的定义修改了。
另外,政府控制信息的合法依据,是有关国家安全、泄密会引起外交冲突,大的政治变故,而非有关民众安全的信息。这些事情,每天发生在生活中,好意思称之为国家安全吗?
张裕博士,
对瑞典信息,我追踪到一些。在看何清涟女士稿子时,我所追踪到的信息能够证明何女士所写属实,且有依据。因为何女士文章的主题在于谈”291代码“剥夺人民知情权,且文章篇幅有限,因此更多的信息来源依据并未在文中展现。以下是我在自己追踪到的信息中挑选出来的几个:
1、”291代码“
瑞典政府确实有“291代码”,以便掩盖移民/难民犯罪、有精神疾病等等负面信息。除了何清涟女士在文章中给出的英文出处链接之外,还有
1.1. 德国公法媒体“德国电台”在2016年12月8号的报道《瑞典的难民犯罪 媒体缄默》:http://www.deutschlandfunk.de/fluechtlingskriminalitaet-in-schweden-die-medien-schweigen.795.de.html?dram%3Aarticle_id=373438 … 。在德国电台的报道中,讲出瑞典的《 Dagens Nyheter》首先报道了”291代码“。电台也就此事采访了瑞典议会新闻自由委员会秘书长Nils Funcke。
1.2. 除了德国电台在2016年年底报道”291代码“之外,在2016年年初,即1月21号,德国《明镜》周刊对此就进行了报道《瑞典警方对难民犯罪 291代码 – “什么都不能外泄!”》:http://www.spiegel.de/politik/ausland/schweden-polizei-verheimlicht-informationen-zu-fluechtlingskriminalitaet-a-1073127.html …
1.3. 2016年10月6号,在这个网站 https://www.oliverjanich.de/unfassbar-eu-kommissar-fordert-presse-auf-die-muslimische-herkunft-von-terroristen-zu-verschweigen … 刊登了《难以置信:欧盟专员要求媒体隐瞒恐怖分子的穆斯林出身》,报道了欧盟反对种族主义和不宽容委员会主席,瑞典人Christian Ahlund要求媒体隐瞒恐怖分子的穆斯林身份。
1.4. 德国《世界报》2016年1月11日的报道:《对掩盖的指责 瑞典警方陷入窘境》https://www.welt.de/politik/ausland/article150872852/Schwedische-Polizei-geraet-in-Bedraengnis.html … 讲的是瑞典官方不仅掩盖2015/2016年在瑞典发生的、类似科隆新年夜的移民/难民性侵妇女事件,同时也指出,早在2015年夏季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We are Sthlm“音乐节l时,就掩盖了妇女被移民/难民性侵。
以上证据证明,”291代码“存在、瑞典政治人物,不仅在瑞典本土对民众隐瞒移民/难民犯罪等负面信息进行暗箱操作,而且也在欧盟范围内运作,瑞典政府/政客就以其实际行动证明了其缺乏信誉。
2、关于瑞典的强奸率
2.1. 2017年1月27日,奥地利杂志《Info-DIREKT》刊登了《强奸多了1472% –现在一位瑞典女开口说!》 https://www.wochenblick.at/1472-mehr-vergewaltigungen-jetzt-spricht-eine-schwedin/ … 文中提到瑞典的强奸率。报道中的译文是:至少在涉及强奸率上,瑞典走上了极为灾难性的道路。在华盛顿的“Gatestone-Institut”将联合国正式的统计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出可怕的结果,自1975年以来,在瑞典的强奸率上升了1472%,犯罪率总共上升了300%。
2.2. 2016年3月11日,德国执政党的基盟党CSI的党报《拜仁信使报》(”Bayernkulier“)刊登《瑞典:欢迎文化的结束》https://www.bayernkurier.de/ausland/11489-das-ende-der-willkommenskultur/ … 文中提到:1975年,瑞典强奸报案是421起,2014年为6620起,增加了1472%。此外还有:
早在2010年,瑞典《Aftonbladet》报道了一项研究:据研究显示,每10万居民中,瑞典强奸为53.2,排在非洲小国莱索托的91.6后面。在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David Goldman的网页”AsiaTimes“上写道:瑞典成为非洲之外,对妇女最为危险的国家,强奸频繁得比其他欧洲邻国高10倍。
2.3. 2009年4月29号,德国《世界报》报道:《欧盟研究 瑞典的强奸率最高》https://www.welt.de/politik/article3643996/Vergewaltigungsrate-in-Schweden-am-hoechsten.html … 在2009年时,瑞典每10万人口中,强奸46.5,为23个受调查的欧盟国家之最。与排在第二的爱尔兰(35)差距大。
3、瑞典的实际状况
3. 1. 2017年3月1日,德国外交部在官网发布到瑞典旅行的警告 https://www.auswaertiges-amt.de/DE/Laenderinformationen/00-SiHi/SchwedenSicherheit.html …
3.2. 2017年2月25日,瑞士《巴萨尔报》发表评论文章《No-Go-Areas在蔓延》。评论中写道:难民潮导致在瑞典形成问题区,瑞典政府承认的No-Go-Areas有55 个。政府做了App,哪儿犯罪率高过一定水准,就在地图上自动标示为No-Go-Area http://bazonline.ch/ausland/europa/nogoareas-breiten-sich-aus/story/28791830 …
3.3. 2017年3月5号,《Contra Magazin》报道:急救员工会要求给配置头盔和防弹衣
瑞典失控。那里的安全状况不稳到急救员都不敢到那些被称为No-Go-Areas的危险区。急救员要求给配置头盔和防弹衣,以便急救员和医生在这些区里经常性地受到移民攻击时,能有保护。 https://www.contra-magazin.com/2017/03/schweden-rettungssanitaeter-gewerkschaft-fordert-helme-und-kugelsichere-westen/
3.4. 2016年8月18日,德国《Epoch Times》刊文《瑞典警察焦虑重重:8/10的警察考虑辞职》:80%警察考虑辞职。不到3千欧的税前低薪、精疲力竭,工作量与压力却增加,使警员崩溃。自年初已有240人辞职,与去年同比增60%。瑞典有50个连警察都不敢进、由犯罪集团控制的”禁区“。警员越来越少,但政府认为自己没责任。http://www.epochtimes.de/politik/europa/schwedens-polizei-verzweifelt-acht-von-zehn-beamten-erwaegen-kuendigung-a1923719.html …
3.5. 2017年3月号,在《Zuerst! 》http://zuerst.de/2017/03/05/sicherheitspolitische-kehrtwende-schweden-vor-der-wiedereinfuehrung-der-wehrpflicht/ … 刊文:《安全政策大转弯:瑞典要恢复义务兵役》
3.6. 2016年12月16号,在https://www.unzensuriert.at/content/0022602-Migrantengewalt-Schwedische-Behoerden-raten-Gemeinden-zu-Vorbereitung-fuer-Buerger … 上刊文《移民暴力:瑞典政府部门建议地方社区为(内战)战争状态做准备》。对瑞典平民保护部MSB让地方政府做内战准备的报道还有:《CITIES IN SWEDEN TOLD TO PREPARE FOR WAR Migrant crisis spiraling out of control》https://www.infowars.com/cities-in-sweden-told-to-prepare-for-war/ …
张裕博士,你对何清涟女士文章的质疑,在我看来,正好是为何女士批评瑞典政府剥夺人民知情权提供了证据,因为你虽然在瑞典生活,但当瑞典局势已经紧张到政府在着手进行内战准备时,你还在为瑞典的恶劣局势辩护,展现你认为瑞典形势一片大好;这显示出你被蒙在鼓里,以及你做出的”质疑“反应,是瑞典政府用”291代码“隐瞒信息导致出来的后果。
野罂粟
何女士,您好!感谢指教。我仔细读完您的文章,对您的立场有所了解。我是搞理工的,所以文笔自然不及您的皮毛。但我觉得对川普总统所谓瑞典昨晚发生的事,我的理解和主流媒体一样,是个伪证据。但后来偏巧发生了暴恐事件,真是个有意思的转折,当然您可能认为这不是恰合而是必然。难民问题太复杂,在施行人道主义的同时,必然付出经济、治安甚至国家安全代价。而限制甚至驱逐难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似乎是指标不治本,国家之间贫富悬殊引起的动荡还是难以结局。但我对您引出的瑞典立法中煽动仇恨罪是限制公民知情权的提法不太赞同。不解保守主义是不是就是传统自由主义,是否认同对政府对舆论可以丝毫不加管控,因为对言论完全不加管控的国家的确不多,比如种族主义或类似NAZI分子的极端言论例如反犹太或穆斯林的言论是否应加以控制?互联网上散步淫秽信息其实在许多发达国家也是被禁止的。更何况瑞典目前所发生的事还在报道啊,隐去嫌犯的出生地信息,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何必要强调人家是难民或穆斯林呢?公众还没有蠢到这些犯罪率高发的群体是谁都猜不出的地步。其实政府还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不能说这个群体犯罪率高就说他们都是罪犯,而公开这些犯罪分子的资料,很容易造成对其它无辜者的伤害。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中国人搞个恐怖袭击,整个生活在西方的华人群体都得人人自危,估计日子也不会比穆斯林好过。我没觉得瑞典的舆论管控有多危险,倒是美国主流媒体对川普很警觉,他所谓造假新闻的媒体是美国人民的敌人,更像独裁者的言论,因为请注意他指的媒体是和他观点不合的偏左翼的媒体,他们也代表至少一半的美国民意。
美国问题,你实在太不了解。美国主流媒体去年一年失去了多少民众信任,我有研究,你得一步步看相关报道分析,这对你来说,太吃力了。你就谈瑞典吧,你可以主张穆斯林的人权,事实上是:他们不只是有人权,还有特权。但是请你不要将我的文章扯上做靶子,如果要做,请集中于文章主题:一、有无控制信息;你可以否定事实,也可以承认;二、如果承认有,你还可以论证控制是合理的。
最后,请不要张冠李戴,将瑞典政府回应川普接受采访时的错误说成我的。
美国自己都有过一场讨论,知道自己在报道川普时偏离了媒体几十年来坚持的中立客观原则。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不严谨,大有为右翼站台的嫌疑。单独拿穆斯林群体说事,而忽视受教育及收入等决定性因素而大谈犯罪率,这个片面分析(单因素统计)很难得出正确结论,而相当于给种族主义者制造借口。而且瑞典难民中的穆斯林可能是少数,多数还是其它宗教和无神论者。瑞典的犯罪率统计和其它国家也不一样,尤其是强奸罪的定义,这一点需要指明。整篇文章的结论其实站不住脚,看看瑞典的民主指数排名和最佳声誉国家排名就知道,瑞典是常年位于前3甲的国家,而恰恰是美国在发达国家中各项排名都几乎垫底!
张裕先生:
既然你来此留言,我就回你几句。
标题很清楚,写得是隐藏,整篇文章谈的是知情权问题,即瑞典政府隐瞒了什么的问题。
你看文章不仔细,连瑞典政府回应川普、登在BBC采访文章的话,我写得明明白白,你却张冠李戴,当成我的不严谨。再补充一条,你请仔细读:【昨天瑞典DN报:http://www.dn.se/nyheter/sverige/ylva-johansson-medger-fel-om-sveriges-sexualbrottsstatistik/ … 就业与融入部长Johansson承认接受BBC采访时以2015年一年的强奸案数量下降为理由认为安全情势改善是错误的,因为2016年数据显示强奸案数量又增长了】
在中国,我们要知情权,不能因为瑞典是民主国家,民众的知情权就可以被剥夺了。
你在瑞典,去看看瑞典的现状吧。瑞典已经恢复边境检查,很快议会要通过法案,恢复义务兵役制了。https://mobile.twitter.com/notifications/1488717862966 …
瑞典的发展指标,我文中没涉及这点,不能因为发展指标好,剥夺民众知情权也有道理。
欢迎你今后继续关注我的文章,但写批驳文章时注意抓住重心。这样,人家受益,也显示你的水平。在这条留言中,你又继续犯老毛病,人家谈A,你说B。我谈的是不该剥夺知情权,你又扯发展指标。没办法,想到你的”文学“本色,不计较。
另外,我一直就是保守主义立场,从来没觉得左翼光荣,左到极致后,是人类祸害。
谨此回复
何清涟
你觉得“很不严谨”,是你觉得,是你从你主观角度出发,且以你的主观起点的衡量标准。你“觉得“的东东就跟真实的事实相符吗?!
你以“我觉得”,暴露出你把客观事实踹到了一边,突出你自己如何看待,就将你自己缺乏自我认知的人格缺陷暴露出来。
这种人格缺陷往往是家庭数代没有好的教养传统导致,或说是:代代继承祖上遗产,且会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