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美欧日:中国不高兴也得邀约的舞伴 世界与中国
  • 经济学理论和“屠龙术”──中国经济学的难堪和痛苦 读书与随笔
  • 2016年的世界:风雨如晦 共识破裂(1) 世界与中国
  • “到农村去”与农民拒绝进城 ——虚假城市化的反噬(2) 中国观察
  • “中南海占星术”为何长盛不衰? 中国观察
  • The Hanyuan Incident: A Signal of China’s Social Crisis 英文文章
  • 专制政治应该取代民主政治?――“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共识”之观点评析 未分类
  • 荐读译文:“我”是一条单行道 好文荐读

俄乌战争后果:西方绿能计划悄然“洗绿”

Posted on July 5, 2022August 11, 2022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俄乌战争后果:西方绿能计划悄然“洗绿”

何清涟

俄乌战争延续至今,最先倒下的既不是遭受全面制裁的俄罗斯经济,也不是每天遭受炮火攻击的乌克兰,而是西方国家雄心万丈要不惜一切代价推广的绿色能源计划。6月15日,俄罗斯宣布因技术问题暂停对北溪管道的天然气输送总量,降幅高达60%,这对欧洲国家带来致命的打击。根据伦敦洲际交易所(ICE)的数据, 6月15日天然气价格开盘突破1100美元/千立方米,收盘价为1153美元/千立方米,涨幅接近8%。德国、意大利等国本来就被迫释放了还未注满的天然气储备,如今俄罗斯缩减供应量,无疑让欧洲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再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缺乏能源的冬天日子非常难熬。

德国政界: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的交战

 其他小国的选择影响较小,但德国是欧盟的经济支柱,其选择却事关欧盟大局。德国政府本来就是三党组织,如今在俄罗斯天然气问题上分为两派。

绿党仍然不改初衷,坚持环境理想主义,德国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BMWK)预测,到2024年夏天德国将完全放弃俄罗斯天然气。6月10日,该部部长兼副总理哈贝克(绿党)说:“从能源角度看,德国将度过一个困难的秋天和冬天”, “节约能源的人将帮助德国减少对俄罗斯进口的依赖,并为气候做好事”,宣布启动“8000万人共同改变能源”的全国节能运动,帮助国家度过能源危机。

但如今还是2022年,到2024年还有两个冬天,人不能如动物般冬眠。因此,德国政府中的现实主义者主要考虑今年冬天如何过。

德国政府当中的现实主义者正与加拿大和欧盟就当前局势进行谈判,试图将被困在加拿大的涡轮机送回,使“北溪-1”管道继续运行。德国政府也未将俄气德国公司(Gazprom Germania GmbH)国有化,并决定延长德国电网署(BNetzA)对该公司的托管,为该公司提供贷款,并将其更名为“为欧洲保障能源”。

不少德国政治家和专家认为,德国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找到完全替代俄罗斯天然气的供应商,即使从中期看德国也绝对离不开俄罗斯天然气。在接受《消息报》的采访时,欧洲议会议员古纳尔·别克说:“首先,能否在短时间内从其他供应商那里获得足够数量令人怀疑;其次,从其他国家进口将会贵很多。因此,‘北溪’是低价进口大量天然气的必需渠道。” 德国选择党联邦议员贾恩·诺尔特则称,希望围绕“北溪”的问题能得以解决。他说:“就算现在地下储气库注气率足够,55%也不足以过冬。我们需要至少90%。我认为,不仅德国,包括其他西方国家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能达到目标的,不是某些不现实的禁运威胁,而只能是与冲突各方理智讨论。即使将来德国也需要俄罗斯天然气。”

东欧国家:“到冬天,我们什么都烧”

除了能源短缺之外,还有个更重大的问题,就是欧盟发起近20年的绿能运动命运陷入未定之天,而且终结绿能运动生命的就是绿能运动的催生者:绿能先锋德国。

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约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德国是欧盟天然气消费份额最大的国家,工业用气占德国天然气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是俄罗斯天然气支撑了德国强大的制造业。今年2月下旬俄乌战争发生之前,德国55%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如今这一份额已降至35%,与此同时,德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PPI屡创新高,通货膨胀亦创50年来新高,达7.9%,上次出现类似通胀率是1973年冬季。德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启动原已废弃的煤电项目。

德国是倡导全球环保的先锋国家,它重新启用煤电项目起了示范作用,意大利、奥地利、荷兰、丹麦都纷纷跟进,宣布类似重启煤电项目的计划——它们也都是曾经呼吁放弃煤炭能源和倡导环保的先锋国家。但现实很残酷:意大利约有40%的天然气需求量由俄国供应;德国约1/3;法国约1/5天然气;而奥地利来自俄国的天然气供应占其所需量约80%。欧盟公布的新能源政策宣布停止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在2022年底前禁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迫使这些国家不得不重新启用原已经废弃的煤电项目,以保障能源供应。

捷克等东欧国家也纷纷表态,冬天没气可用,我们将焚烧一切可取暖的东西。[1]

“洗绿”活动(greenwashing)悄然开始

环保界可以继续坚持理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执政者仅有理想无法解决民生。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欧洲天然气分析师Graham Freedman说,对于欧洲大部分地区来说,冬季天然气日需求量往往是夏季通常需求量的三倍左右,但德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对天然气供暖的严重依赖可能意味着更大幅度的波动,在寒冷季节的需求会增长六倍。德国政府将重启封存燃煤电厂的消息传出后,受到德国工业界欢迎,但同时也遭到环保界质疑。

欧盟一项新提案将大幅改写欧盟关于可再生能源的规则,这项提案的内容是,将一些作为燃料燃烧的有机材料(如木屑颗粒)视为可再生能源——即使它们会释放碳排放。争议:欧盟将一些核电 和天然气工厂标记为可持续投资。批评者说这是“洗绿”。[2]

欧洲能够实施绿色能源计划,还得益于美国的木材。据《纽约时报》在今年5月17日发表的《欧洲重新考虑其对燃木发电的依赖》,近年来,欧洲的发电厂通过燃烧其他东西来减少对煤炭的使用:数百万吨木材,其中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纽约时报》在2021年一篇报道中提到,美国中西部州居民早已经开始抗议这种砍伐。[3]

美《外交政策》:俄罗斯战争终结了气候政策

美国《外交政策》于6月5日刊发了一篇文章《如我们所知,俄罗斯的战争是气候政策的终结》[4],作者是the Breakthrough Institute执行董事泰德·诺德豪斯(Ted Nordhaus)。文章开头就点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地缘政治冲突和能源短缺对气候的影响将超过数十年的热心政策。”这篇文章毫不隐讳地指出:冷战结束以后,对于大部分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及其机构而言,气候变化也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它为重塑冷战后的秩序提供了机会,使其更加公平、多边和政治一体化。但《京都协议书》规定的相关规定(碳排放权交易)始终没有能够成为国际通行的“硬通货”。自俄乌战争以来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欧洲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严重依赖只是冰山一角,世界可再生能源经济与存在地缘政治问题的供应链深深纠缠在一起。世界上大部分硅、锂和稀土矿物的供应依赖中国,那里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主要在新疆地区(有个敏感的集中营问题)。作者的结论是:在依赖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与依赖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之间做一选择以解决西方能源危机的想法表明,环境运动对正义、人权和民主的自负是多么不严肃。

毫无疑问,世界局势将变得对资源国家,比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中东包括俄罗斯等国有利。特别是澳大利亚,面对资源对外依赖极强的中国,如果掌握的分寸恰当,在与中国的外交将拥有一张无可替代的重要筹码。

[1] Czech ambassador: ‘We will burn anything we can to keep our people warm’ this winter, By Valentina Romano | EURACTIV.com Jun 21, 2022 (https://www.euractiv.com/section/energy/news/czech-ambassador-we-will-burn-anything-we-can-to-keep-our-people-warm-this-winter/ )

[2] Europe Rethinks Its Reliance on Burning Wood for Electricity(https://www.nytimes.com/2022/05/17/climate/eu-burning-wood-electricity.html)

[3] There’s a Booming Business in America’s Forests. Some Aren’t Happy About It. By Gabriel PopkinPhotographs and Video by Erin Schaff, April 19, 2021(https://www.nytimes.com/2021/04/19/climate/wood-pellet-industry-climate.html?action=click&module=RelatedLinks&pgtype=Article)

[4] Russia’s War Is the End of Climate Policy as We Know It, By Ted Nordhaus,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Breakthrough Institute. JUNE 5, 2022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06/05/climate-policy-ukraine-russia-energy-security-emissions-cold-war-fossil-fuels/ )

(原载澳大利亚广播电台,2022年7月5日https://www.sbs.com.au/chinese/mandarin/zh-hans/opinion-western-countries-green-energy-schemes)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世界与中国 Tags:The Communist Party’s 18th Congress, 俄乌战争, 洗绿, 绿色能源计划, 能源制裁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美国对华外交的战略判断
Next Post: 英相约翰逊:西方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Related Posts

  • 中国“游说”美国的道路正在变窄 世界与中国
  • 俄美走近,战狼为何不敢向普京呲牙? 世界与中国
  • 美国防范核攻击:中美之间的敏感24小时 世界与中国
  • 中国思维撞了美国规则的墙 ——名企业家孙大午签证为何被拒 世界与中国
  • 西欧左派的兴起和本色 世界与中国
  • 俄乌战争将改写世界军事版图 世界与中国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乌克兰疲劳症”使台湾国际认知变清醒
  • 澳大利亚外长访华,两国关系重点难点何在?
  • 美国“老兵”纷纷炮轰军中“觉醒主义”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三:相对宽松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二:开放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一带一路”三年之间大变身 世界与中国
  • 中国股市成“牛” 皆因政府之手 经济分析
  • “喀布尔时刻”之后的世界局势 世界与中国
  • 文革毒地依然在,只是缺契机 中国观察
  • 中国个税与房产税为何一兴一废? 经济分析
  • 拜登美式大跃进有个“拦路虎” 世界与中国
  • 社会冲突激化的后果:中间地带的消失 中国观察
  • 反腐败旗号下的分利要求 未分类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