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
最近的国际大事就是能源,发生了这么几件大事:1、欧盟批准了对俄罗斯的第八套制裁措施,包括石油价格上限。2、OPEC+限产,从白宫与美国国会的反应来看,美国并未做好准备应对此事;3、国际社会又开始关注中国成为能源买卖间最大的获利者。
这一事件背后其实是国际新格局形成必然带来的巨大阵痛,有的痛必将延续到今后的国际政治当中,这就是欧美到现在还不能完全认识到的世界产业金字塔各层级地位正在重构。
能源成博弈杠杆:欧盟第八套制裁与OPEC+限产
10月5日,欧盟同意对俄罗斯实施第八轮一揽子制裁计划,主要包括:
1、禁止为俄罗斯公司提供法律、IT和工程服务;
2、禁止以高于既定上限的价格向第三国运输和销售俄罗斯石油;
3、禁止进口钢材、纸张、化工塑料和香烟;
这些制裁计划当中,第1项是装饰性的;第二项是自杀式制裁;第三项没实际意义,德国与欧盟相关企业因能源短缺大量破产(见9月19日《纽约时报》文《“严重”的能源法案迫使欧洲的工厂陷入黑暗》),因此,制裁的主要内容是限制石油价格。
欧佩克与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在10月5日的维也纳会议上宣布将石油日产量削减超过200万桶,俄罗斯也宣布不向设置价格限制的国家出售石油,并决定每日减产300万桶。美国反应强烈,WSJ等美媒发文分析,资源国对欧盟的俄油限价表示不满,他们不希望定价权在消费者手中。
白宫对OPEC限产的反应
白宫立刻对此做出强烈反应,称这一决定不仅目光短浅,而且意味着这个由23个成员组成的欧佩克+正积极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白宫新闻秘书卡琳·让-皮埃尔(Karine Jean-Pierre)表示:“今日宣布的决定明显表明欧佩克+站在俄罗斯一边。”
一美国官员向CNN直言,白宫正在“痉挛和恐慌”,他将拜登政府的最新努力描述为“放手一搏”(taking the gloves off)。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欧佩克+的减产可能会破坏美欧制裁俄罗斯的努力,而这些努力是西方在乌克兰战争中与莫斯科方面进行经济战的关键。
更大的失败感是拜登政府深感自己对世界不象过去那样如臂使指般地号令天下——不到三个月前,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访问了欧佩克的实际领导者沙特阿拉伯,试图修复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和最大原油出口国之间的关系,但因自己出言不慎,反而引起沙特王储极度反感。在欧佩克维也纳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沙特能源大臣萨勒曼(Abdulaziz bin Salman)驳斥了减产将损害该国与美国关系的暗示,称减产决定是基于石油需求会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而减弱的预期而做出。
为了避免2022国会中期选举期间油价上涨影响选情,拜登指示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1,000万桶石油,但分析人士称此举几乎无法对油价产生什么影响。美国国会众议院三位民主党议员在海湾国家支持欧佩克+石油减产、公然与俄罗斯合作后,提出了一项从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撤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和军队的法案,认为终止美国在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UAE) 的部队保护,是对这两国支持俄罗斯的惩罚。
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合计占全球原油储量的 30% 左右,驻扎有大约 5,000 名美军。不过,这三位议员显然不明白,美国在沙特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是为了保卫沙特,是为了保护欧洲和美国本土,为了在起飞段拦截伊朗射向欧洲和美国本土的远程导弹。
欧盟因能源短缺、价格昂贵急如热锅蚂蚁
据彭博社消息,10月6日在巴黎的一个企业家会议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讲话说:“本着伟大友谊的精神,我们将对我们的美国和挪威朋友说:‘你们太棒了,你们为我们提供能源和天然气,但有一件事不能持续太久,那就是我们支付的价格是你们卖给你们行业的四倍多。……这并不是真正的友谊。”
至于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抗议不断发生。有兴趣可去看这篇《欧洲寒冬的能源危机已经开始》,文中细述了欧洲十余国的抗议活动的主要诉求。
马克龙讲话还有一个背景因素:美国能源商今年都赚了钱,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今年6月,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首次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现在美产液化气70%出口到欧洲,上半年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液化气出口国。7月29日,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称,该公司今年二季度净收入为179亿美元,创下了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单季利润,远超去年同期的46.9亿美元。雪佛龙等能源巨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第二季度中都获得了惊人的收益。
俄乌战争导致世界产业价值重构
但对世界影响深远的是世界产业金字塔的价值重构。
全球化以来,世界产业形成一种金字塔层级:资源-农业国是世界产业金字塔的基座,数量庞大,但被视为低端存在,属于投入高、产出低一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居于第二层级,比如中国、越南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居于第三层级,德国、日本为其代表;金融业、高科技业为顶端,美国集金融资本之大成,华尔街与世界三大顶级金融评级公司都在美国。
有关金融评级机构的威力,麦肯锡于1996年出版的《无疆界市场》中阐述得非常清楚:“全球资本市场对主权国家政府的牵制越来越多,而主权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力却日渐削弱。……谁掌控全球资本市场的定价权,谁就掌控了全球资金的流向,就掌控了主权国家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就掌控了主权国家兴衰成败的命脉。试问:当今世界,谁掌控着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呢?答案是:那就是以穆迪、标准普尔为代表的美国信用评级机构。”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如此描绘这些机构:“以我之见,当今社会有两大超级权力机构,那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和穆迪评级。美利坚合众国用炸弹摧毁你,穆迪通过降低你的债券评级毁灭你。而且,相信我吧,有时,谁也说不准这两者谁更厉害。”
因为掌握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权,绿能、高科技、金融,都成为迅速增加社会及个人财富的加速器,居于以下三个层级的资产价值,尤其是能源与农业被严重低估。俄乌战争中的美欧经济制裁颠覆了这一格局,能源短缺终于让世界认识到能源才是现代工业、制造业、民众生活的血液,没有血液,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国民生活都受影响,金融经济自不必说。
对美欧对OPEC的激烈反应,阿联酋政治学者阿卜杜拉评价说:“华盛顿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出现了一个新的海湾,我们不再听命于华盛顿了。”也就是说,欧佩克+现在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和贸易利益为轴心,不再围绕西方的“地缘政治”需求。
这里有件事情不得不说,OPEC于1960年成立,其间成员国变动甚多,规范石油价格毫无疑问是欧佩克最重要的任务。但内部却因恶性竞争,经常陷入量增价减,完全无法对付 “石油俱乐部”(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埃克森、海湾石油、美孚、皇家壳牌和德士古等七姐妹)。自从OPEC+1,俄罗斯成了“1”之后,分享了莫斯科财政与产业科学院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2010年左右的原油价格波动研究,OPEC成员国了解到控制产量是维持价格的最好方式,终于开始形成价格同盟了。
这次西方制裁俄罗斯引发了能源短缺,西方只好为“洗绿”(Washing Green),将原来下为污染源的煤炭、核能重新纳入清洁能源,Swift这枚金融核弹居然只闪了一道亮光,居于世界产业四层级金字塔底座的资源-农业国家意识到:不给世界当廉价能源供给者,金字塔上面几层的国家连取暖、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产生了“新海湾”。
(原载台湾上报,2022年10月12日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5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