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王立军进入美驻成都领馆事件,让薄熙来长达三年的问鼎之旅进入戏剧化高潮,使中共十八大权力交接更显扑朔迷离。在中共的权力斗争中,制度性资源(党政干部考核与任免)与非制度性资源(父辈家世、官场关系)一直相互为用。要分析最近重庆王立军事件与薄熙来的政治前途,先得从这里入手。
在政治权力交接上,即使在共产国家当中,中共的权力交接也很有特点:既不象苏共那样,通过党内高层协商推选出继任者,血缘原则在权力交接中基本不起作用;也不象北韩金氏政权那样只认血缘,从一代到三代,都是父死子继,或者古巴卡斯特罗家族那样,兄终弟及。中国是双轨制运作:既有一套制度化因素,即高层指定接班人,但不能按血缘传给子女;又有一套非制度化的潜规则,离权力最近的“太子党”可以得到种种进入官场的便利与晋升优惠。
这一权力交接模式形成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毛时期另有特点。邓小平以退休元老的表面身份掌控朝政,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集体领导机制。在废掉两任总书记之后,指定江泽民任总书记,为了让他的政策能够延续下去,还隔代指定了胡锦涛在江后接任总书记一职。因为邓氏指定的接班人既非其子女亲属,太子党直接继承父辈权力从制度上看似断了路。邓并不反对高干子弟经商,但地位仅次于邓的陈云却反对,主张从太子党中培养接班人,因为“自己的孩子政治上可靠”。由此中共形成了一明一暗、相辅相成的干部选拔机制。制度化的“明规则”就是邓小平主张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有地方工作经历”,选拔时要经过推荐、考察等一系列程序;非制度化的“潜规则”就是高干子弟们在政治晋升上可以优先考虑,但其升迁必须符合“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