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几年的高通胀与就业艰难已让中国感到不幸福。盖洛普近日公布《2010年全球幸福调查》显示,仅有12%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属于生活“美满”一档,而有71%的人认为自己生活“艰难”,有17%的人说他们生活“困苦”。
面对郁积的民怨,再考虑到引发北非中东革命的首要因素就是通胀与失业,北京政府已将控制通胀作为第一政治任务,除了释放外汇压力、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以减少流动性之外,甚至决定采取过去一直排斥的方法,即人民币升值。4月中旬,总理温家宝把提高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列为政府控制物价应当更好利用的多种工具之一。
让人民币升值可减轻中国国内通胀压力,这是西方坚持多年的观点,温家宝的表态正好满足了西方这一期望。不过,在温家宝释放这一信息之后,世界并没有欢欣鼓舞。经过多年与中国政府那时起波折的交道,国际社会很清楚,即使北京让人民币升值,那幅度也与西方期望的相差太远。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也是个未知数。我认为,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与劳动力价格已全面攀升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在抑制通胀方面的作用将远低于预期。因为现在即使让人民币升值,也只能减少今后外汇储备增加所造成的国内货币投放数量。加之升值幅度很小,其减少货币投放和遏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也有限。最可能的结果是抑制了出口,但对抑制物价上涨所起的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