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从批判文化的堕落看政党兴衰 传媒观察
  • 美国放弃领导责任,谁将拍手称快? 未分类
  • 中国经济“六稳”策,其实只是稳泡沫 经济分析
  • 六中全会前夕上演《突围》的政治考虑 中国观察
  • “取之于民、用之于官”的中国财政 经济分析
  • 中国经济之病,根在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分析
  • 迟来的抑制通胀之药:人民币升值 经济分析
  • 不饮历史这杯苦酒,必将重蹈覆辙 世界与中国

八九之后,新华社批判的“国家之敌”都有谁?

Posted on May 29, 2015June 6, 2015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八九之后,新华社批判的“国家之敌”都有谁?
何清涟 5月下旬,人民网刊发以“新华社记者”名义撰写的《揭开“超级低俗屠夫”的真面目》。此文让我不由得回想: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新华社与《人民日报》这两家顶级喉舌媒体到底批判过哪些“国家之敌”?境外势力数量庞大,昨日之敌或成明日之友,被这两家官媒点过名的实在数不胜数。但够得上新华社、《人民日报》批判的“内部敌人”却屈指可数。这种批判的目标指向往往是某一时期的“敌情”代表,回放这一过程有如梳理中国内部敌情演变过程。  “国家之敌”是国内政治风向标 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人民日报》与新华社于 […] Read the rest
中国观察

新华社的白日梦

Posted on June 24, 2011February 12, 2013 By 何清涟 34 Comments on 新华社的白日梦

最近,是中国政府对“大外宣”自我感觉最好的时候。这良好感觉多少有点事实支撑:那BBC不是终于因资金匮乏而结束了中文广播,VOA的中文广播能不能保住还在未定之天哪,只有咱们中国,在政府倾力支持下,正大把挥洒金雨,要占领西方国家正被迫退出的媒体市场呢。

中国这份踌躇满志的得意之情,通过两篇文章表现出来。一篇是新华社社长李从军6月2日用中英文双语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的文章“构建国际舆论新秩序” (Toward a New World Media Order);另一篇是6月23日《瞭望东方周刊》发表的“BBC中文广播消逝的台前幕后”。后者主要表达了一种幸灾乐祸之情,除显示出为文者心胸格局狭小之外,其余未足深论;前者却无异于通过《华尔街日报》向世界发布了一份中国大外宣雄心的宣言,一副欲执当今世界媒体帝国牛耳的暴发户之态跃然纸上。

且先看看“李从军”说了些什么——我在这里用引号将李的名字括起来,是基于以下事实:中国近几年学会用官员个人名义发表政治观点,放点风以窥测反应,以便惹出麻烦来之后有回旋余地。所以“李从军”写的文章不仅仅只是李从军的文章。理解这一点,是理解“李从军”文章包括其它同类文章如朱成虎言论的关键。

“李从军”要“构建国际舆论新秩序”,当然是认为现有秩序存在严重问题。“李从军”找到的问题是,“由于目前国际传播缺乏足够公平的 ‘定约’与博弈,现代信息流和国际舆论场的‘桥’正在发生某种断裂。”

Read More “新华社的白日梦” »

世界与中国

北京眼里的艾未未之“罪”

Posted on April 8, 2011February 12, 2013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北京眼里的艾未未之“罪”

艾未未的国际声誉终于为他带来了一个“好处”,即中国政府高规格地对他的失踪作了解释。4月6日与7日,新华社与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先后出面声明:艾未未因“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公安机关的依法调查”。大家试想一下,远的不说,只说近两个月来的失踪人员,哪有如此“高规格”待遇?能够劳烦《环球时报》发表社论、新华社发表消息,还成了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题材?许多人“被带走”之后,政府连他们到底处于什么状态都懒得多说一个字,现在居然由新华社与外交部Double Check,双重承认艾未未这人确实落在政府手里,这已经算给了西方社会天大的面子。只是到底关在何处,那是“国家机密”,岂能向外人随便泄漏?

对于给艾未未栽上什么罪名,北京倒也没怎么犹豫,很快就找到了“经济犯罪”这个大方向,再将艾未未自己早前发布的一些纯属玩闹之作以及他在去年对《纽约客》记者坦承过的非婚生子拿来爆炒一遍,仿佛这样一来就能从人格上谋杀老艾。

其实,中国当局要真是在乎它的官员与臣民的“经济犯罪”之类,按他们对艾未未的标准来检查官员,中国的官员可能99%都应当被抓起来审查定罪,那罪一定比老艾重得多。与生产有毒食品这类真正的经济犯罪相比较,老艾制作的含铅瓜子大概算不上犯罪,因为老艾从未将这“瓜子”当作食品销售。至于销售价格虽由老艾自定,但买者只要自愿接受,那实在也与违法沾不上半点边。因此,关于艾未未的所谓“经济犯罪”之说辞,纯粹是为了堵住西方国家的嘴巴,让西方不要将艾未未被拘押之事与人权、政治等挂钩。《环球时报》早就说了,在艾未未被拘事件上,西方社会是“故意把一个简单的案例放到国家政治甚至国际政治的不相称的位置。”

Read More “北京眼里的艾未未之“罪”” »

中国观察

政治人物的声誉与时间坐标

Posted on January 28, 2011February 13, 2013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政治人物的声誉与时间坐标

最近,突尼斯革命将本阿里这位已踏上流亡之途的威权型政治人物带入了世界公共视野。读其一生行状,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原为七律,现录其中广为传诵的两联: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蕴含的政治哲理,就是强调时间坐标对评价政治人物的重要性:周代贤相周公如果不幸在流言四起之时死亡,肯定会被当作一个篡位者载入史册;西汉王莽如果在篡位之前去世,必将留下千载贤名。同理,本•阿里如果在2007年前死亡,或将权力通过选举和平转移给另一位政治家,其结局不仅不会象今天这样落得个被国民抛弃、举家流亡的下场,还会有不错的历史评价。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截至2007年,本•阿里统治突尼斯所采取的经济政治举措,与蒋经国统治台湾时期相似,其政声无论在国际社会还是本国,都与今天有天壤之别。

Read More “政治人物的声誉与时间坐标” »

世界与中国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乌克兰疲劳症”使台湾国际认知变清醒
  • 澳大利亚外长访华,两国关系重点难点何在?
  • 美国“老兵”纷纷炮轰军中“觉醒主义”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三:相对宽松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二:开放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北京为何对西方的批评无动于衷? 世界与中国
  • 世界华文媒体的政治版图 传媒观察
  • 红色政权遇上黑色宣传 中国观察
  • 任志强的四宗“错” 中国观察
  • 社会共识完全破裂:从柴静纪录片的遭遇说起 中国观察
  • 人权理事会是中国在联合国的缩影 世界与中国
  • 美国民主党制造的“山雀煮海”寓言 世界与中国
  • 祁同伟触动了中国人心中的痛 中国观察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