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中国经济的反市场形态之根源分析 学术思考
  • 国际追税与追逃,北京态度如冰炭 世界与中国
  • 中国为何会成为滋养血汗工厂的沃土 经济分析
  • 还原“政治正确”的真实面目 世界与中国
  • 薄熙来翻供的底气何在? 中国观察
  • 中美关系将进入长期“阴天”版 世界与中国
  • 突尼斯革命缘于民众权利意识觉醒 世界与中国
  • 谁是“中国制造”的真正杀手? 经济分析

“民工荒”现象背后的两大问题

Posted on May 10, 2012February 4, 2013 By 何清涟 7 Comments on “民工荒”现象背后的两大问题
现阶段,中国这个第一人口大国在就业上面临两个看起来相互矛盾的问题,第一个是“民工荒”,不少代工企业在用工旺季无法招足工人;第二个是已长达十余年的大学生就业难。这两个问题的并存揭示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存在的严重缺陷。本文分析民工荒现象背后的两大问题。 第一,中国的企业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使用劳动力黄金年龄段的奢侈模式。 就我所知,对劳工体能要求强但技能要求低的代工企业,在中国一向只使用劳动力一生中的青春时期。在民工潮涌现的上世纪,沿海的代工企业的招工广告上往往写着不超过25岁,有的还要求“未婚”。 […] Read the rest
经济分析

中国经济:纵火与消防的循环(一)

Posted on September 22, 2011February 13, 2013 By 何清涟 7 Comments on 中国经济:纵火与消防的循环(一)

最近半年,我几乎不再多谈中国经济,因为中国的经济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已经反复分析过,再谈已了然无趣。比较有意思的是,即使职在管理中国经济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一年多以来,热衷谈的也是政治而不是经济。

温总理不谈经济谈政治的背后

从去年温相在深圳开谈“政治体制改革”,到今年6月27日在英国皇家协会发表“未来中国的走向”演讲,提出“真正的民主离不开自由。真正的自由离不开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再到今年9月14日温相在大连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的企业家对话会,不谈经济谈政改,而且具体化为“五点”。尽管一次比一次的内容更具体,却没有为他赢来更多的掌声。因为人们清楚地知道,这一口头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无法安抚被通胀、失业、腐败、泛滥的特权折磨得心力交瘁的中国人。

我却从中读出一个悲哀的信息:中国经济已经无可再谈,这无可再谈是因为无药可救。无论是产业结构转型还是提振内需;无论是引进外资激活内资还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已经无策可施。有人说,温相是为自己身后名声考虑,故此才大谈特谈政治体制改革。但我想这并非全部,实在是因其在副总理与总理任上长达十几年,药方一剂剂试过,知道已经无药可施。由于中国经济的引擎由政府发动,从总理朱镕基1993年开始宏观调控以来,中国经济说得好听一点,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过热—降温——再过热—再降温”;说得难听一点,是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政府“纵火—消防—再纵火—再消防”的循环往复。政府刺激经济发展的方式有如纵火,一旦火成燎原之势,又赶紧调控,于是就出现中国经济界习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Read More “中国经济:纵火与消防的循环(一)” »

经济分析

中国为何会产生“骆家辉现象”?

Posted on September 19, 2011February 12, 2013 By 何清涟 27 Comments on 中国为何会产生“骆家辉现象”?
写下这个题目,是想告诉我的同胞们,骆家辉先生从其可能成为美国驻华大使那一天开始,中文世界里“为伊颠狂”的文字全是中国人自个的心结(或者心魔)所致,与美国白宫并无瓜葛。因为无论是中国方面暗中猜度华裔任美驻华大使将有利于中国对美外交,还是《光明日报》发表“警惕骆家辉带来的美国‘新殖民主义’”这种“大彻大悟”的文章,都好有一比,即中国那句有名的禅语所说,“风未动,旗未动,是尔等心动”。 这话我揣在心里好多年了,也知道问题发生在哪里。问题发生在北京的“文化中国”战略。至今被中国尊为座上宾的哈佛某著名华人教 […] Read the rest
世界与中国

911事件十年祭

Posted on September 13, 2011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911事件十年祭
今年是911事件十周年。回过头来看当年全球左派的预言——911事件是美国这个“新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开始,可以说他们高兴得过早了。这十年美国确实经历了“二战”以来少有的艰难,但终于赢得了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来说,这不只是美国的胜利,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普世价值的胜利。 这一胜利如同我在“‘文明的冲突’今后将如何发生?”一文中所说,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是今年“阿拉伯之春”的主要动力。由于权利意识是西方文明独有的,这表明所谓“文明的冲突”将由反恐战争转化为独裁专制国家的内在冲突,即人民 […] Read the rest
未分类

Global Times 与《环球时报》的阴阳脸

Posted on August 20, 2011February 13, 2013 By 何清涟 22 Comments on Global Times 与《环球时报》的阴阳脸

本文标题所谈的不是两家报纸,而是一家,并且是被北京赋予“对外塑造国家形象、争夺话语权”的重大外宣使命,对内弘扬“全世界都嫉妒我们好”的媒体重镇。我之所以要专为这张报纸写篇文章,乃是因为最近该报再度发生了被国内媒体同行称为“报格分裂”的事情:2011年8月9日,在Global Times上出现的Exclusive:Ai Weiwei breaks his silence (作者Liang Chen),就未曾出现在《环球时报》上。

也就是说,承担外宣使命的Global Times需要通过对艾未未的采访,向世界释放一些符合中国政府需要的信息,表明艾未未现在已经可以“自由发言”了,咱们中国是有言论自由的!同时又试图借这一政府赐予“独家信息”抬高Global Times在英文报界的地位。这种把戏是Global Times玩得轻车熟路的老套路。远的不说,就在今年3月30日就玩过一票。那一天,Global Times以“Three outspoken academics”(三个直陈时弊的学者)为题对张鸣、陈丹青和贺卫方作了报道。针对这一Global Times 游戏,贺卫方在微博上发表感叹,“我们又一次看到,在中 国,媒体管理尺度的‘内外有别’。该报中文版也能如此坦率真诚,尊重事实,遵循传媒伦理,那该多好。” 我认为贺卫方这评价是因为对大外宣的目的缺乏深入了解,从实质上描画,我更愿意这种内外表现不一称之为“阴阳脸”。

但这家《环球时报》引起我关注,却远比上述时间要早。该报在2006年制造的一起以假乱真的谎言曾引起我注意。当时德国新发布一部纪录片,片名叫Losers and Winners,译成中文就是“失败者与胜利者”。这部纪录片我看过,主题是比较在德国工人与在德中资企业工作的中国工人的各自境况,大致意思是德国工人权利意识强,待遇高,但却因此增加企业成本,导致企业大量外迁而失去工作。中国工人经常加班,工资低,还要忍受极为恶劣的工作及生活条件,但却因此得到了工作。纪录片因此发出的疑问是:中德两国工人,到底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

Read More “Global Times 与《环球时报》的阴阳脸” »

传媒观察

紫藤庐的故事

Posted on June 30, 2011February 13, 2013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紫藤庐的故事

最开始知道紫藤庐这处所在,是从老友朱学勤90年代中期一篇散文中。那时,学勤介绍的重点是紫藤庐老主人周德伟先生——一位曾师从哈耶克、既秉承儒家道统、又以弘扬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己任的践行者所写的一副对联:岂有文章觉天下,忍将功业苦苍生。

朱学勤对这副对联的引用与感悟,让大陆知识分子开始了解紫藤庐及其主人。不少知识人访问台湾,必去紫藤庐一游,各种介绍周德伟思想的文章渐渐多起来,我也开始知晓紫藤庐的点点滴滴。这所邻近台大的日式建筑是国民政府迁台后分配给时任海关关务署长的周德伟先生的官舍,因其院落内种有几株紫藤树而得名。紫藤庐老主人周德伟先生的特立独行,南京的邵建先生已多次提及,比如当年身为北大学生之时,正处新文化运动之中,却不喜欢那份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的《新青年》;用白话文写作成为中文写作的主流时,却坚持用文言写作;青年时期出国,成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哈耶克的门生,深受奥地利学派影响。凡此种种,使得儒家传统与西方自由主义精神在周德伟先生身上融合为一体,这种现象在今天很难想象,但却是少数民国人物特有的精神气质,主雅客来勤,紫藤庐有了周德伟先生这样的主人,在上世纪50年代也就成了以台大为中心的自由主义学者经常聚会的沙龙,对台湾学界影响甚大的张佛泉、殷海光、夏道平、徐道邻、陈鼓应等常聚于此纵议时政,抨击当时的蒋氏独裁政权。哈耶克那本《到奴役之路》的外文版就是周德伟先生送给殷海光并建议其翻译的。

紫藤庐的名字因此也就深深地印在我心中,希望有机会去台湾时一游,感受前贤之风范。

Read More “紫藤庐的故事” »

读书与随笔

“中国概念股”与中国特色

Posted on June 21, 2011February 13, 2013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中国概念股”与中国特色

在美国股市上热闹了好几年的“中国概念股”由于“账目疑云”等问题被揭露,终于成了欺诈的象征。

以下是“中国概念股”的凄惨现状:3月以来: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的财务问题,19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美国经纪商盈透证券(Interactive Brokers Group Inc.)已禁止客户以保证金方式买进部分中国公司股票。据报道,被列入禁买名单的中国公司多达13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去年以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中小公司和网络概念公司。即使未被列入上述禁买名单的“中国概念股”,受此打击,目前在美国股市上大多也处于气息奄奄之状。

对中国那些公司来说,本来就是抱着来美国股市捞一把的心思,这种打击所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一伙人经营了七八年之久的APO(反向收购)产业链断裂报废,大不了再重新另辟投机的新天地而已。但对那些帮助中国公司来美上市加持护法的美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来说,目前的灾难却只算是刚开始。

美国是个比较成熟与讲究责任的社会。为这些中国概念股加持并念“芝麻开门”的责任人,首推身负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无处可推卸责任,他们必须面对所有指控并承担责任。比如据称名列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 & Touche)受其审计的几家中国公司之累,即使表示会辞去东南融通(NYSE:LFT)外部审计之职,并对自己曾担任中国高速传媒控股有限公司(Nasdaq: CCMC)审计师的经历感到羞愧。在这些中国公司被摘牌后,德勤仍然被损失惨重的投资人列入起诉名单。其余几家大会计师事务所为避免更惨重的损失,已关闭了中国公司通过反向收购以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业务。

Read More ““中国概念股”与中国特色” »

世界与中国

卡扎菲挨打,北京缘何心痛?

Posted on March 28, 2011February 13, 2013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卡扎菲挨打,北京缘何心痛?

法英美等西方国家空袭利比亚之后,中国的宣传忙于强调:利比亚的冲突是“内乱”,属于该国的内政;西方国家是为了石油,以人权之名干涉利比亚内政,不具有任何道义优势。双方是大流氓打小流氓。凤凰网甚至推出一篇“美利血仇对抗史:30年还是300年”,将美国与利比亚的仇恨上溯至18世纪末利比亚这个国家诞生之前,其时并不强大的美国被迫与生活于今天利比亚土地上北非海盗签订的《的黎波里条约》,每年向缴纳贡金100万美元这一“旧恨”。

在残暴不讲理的独裁政权眼里,所有政权的行为都与它一样肮脏。中国与利比亚包括阿拉伯联盟、非洲联盟许多独裁国家的关系就建立在只讲利益、不讲任何人权、道义原则的基础之上,因此它也只能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国际关系。这就是中国至今被国际社会轻视的真正原因。

卡扎菲挨揍,北京缘何心痛至此?更让人不解的是北京这么声嘶力竭地挺卡扎菲,老卡却给北京这位老朋友回敬了结结实实的一个大嘴巴:因利比亚“内乱”撤离的中国企业遭到利比亚银行索赔数亿元。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政府与卡扎菲这俩老朋友之间最近到底咋啦?变脸了一轮又一轮,18日联合国就第1973号决议投票时,中国竟罕见地只投了弃权票而没使用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事过几天,中国却又出尔反尔,动用全国的宣传机器强烈谴责西方空袭卡扎菲部队。

是什么让北京在利比亚问题上如此纠结?

Read More “卡扎菲挨打,北京缘何心痛?” »

世界与中国

遇罗克: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Posted on March 2, 2011February 13, 2013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遇罗克: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3月5日,是中国的思想先驱遇罗克罹难41周年忌日。

出身于40、50年代的中国人,只要留心国事天下事的,不少都知道遇罗克及其命运。在那黑暗的毛时代,遇罗克的《出身论》象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代表数千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政治贱民发出愤怒的呐喊。在今天,这篇文献则让人们看到了中共用政治暴力锻造的身份型社会的荒谬与反动。

没有经历过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荒谬年代的人,以及虽然经历过那个年代但受益于“阶级出身论”的人,都很难体会“家庭出身”这个政治包袱带给几千万青少年那摧心的痛苦与令人窒息的压抑。中共以“阶级斗争”做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并以此构造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数品学兼优的几代青少年被迫背上这个沉重的“出身”包袱,被强行划归为社会异类,且不说社会上升的管道如升学、参军等全向他们关闭,就连招工这一就业之途也与他们无缘。无论是恋爱婚姻,还是与人争执这类小事,他们无时无处都遭遇严重的社会歧视。而他们的“原罪”或来源于其父辈在1949年以前的社会经济地位;或源于其父母是中共历次政治运动的牺牲品,比如“右派分子”。这些政治贱民所受到的精神磨难(“文革”中还包括肉体折磨),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其中的悲苦。我邻居一位大姐姐悲愤之下曾说过:“毛主席的改造理论虽然将人的命留了下来,但好比零刀碎剐,比斯大林枪毙富农的政策更残酷。人被杀死,算是一死百了,所谓改造是将一代人受不完的苦,让第二代第三代接着受。”

Read More “遇罗克: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

中国观察

“信息贫困者”需要中文广播

Posted on February 28, 2011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信息贫困者”需要中文广播
自从220茉莉花革命以来,与此有涉的中文网出现受攻击等不正常现象,这让人不得不思考信息传播渠道保持多元化的必要性。 2月26日美东时间的上午8时许,推特上不去了。这一次上不去,不是以前那样是因流量过大引起,而是网站根本打不开。一直到10点20分钟再试,主页方能正常显示。 Twitter的出问题并非孤立现象。由于2月27日是网络上公布的中国第二次茉莉花集会(已经由第一次的革命变成了集会)的日子,与中国有关的通讯工具都变得非常不正常。往国内发邮件往往被退回,而国内人互相发的手机短讯也要迟滞一天以后才能收 […] Read the rest
未分类

Posts navigation

1 2 Next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中国新版《反间谍法》:法网密织聊作盾
  • 习普会传达的信息,美欧会前应猜到
  • 四处漏风的中国金融为何至今表面安然?
  • 美国对华战略判断对世界的影响
  • 中国:美国“欧亚大棋盘”上曾经的盟友 ——重读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破题:试办政治特区 中国观察
  • 中国部署“新开发”,巨额资金从何来? 经济分析
  • 温家宝为何要做“善终考”功夫?(二) 中国观察
  • 中国“世界工厂”的宿命 程晓农文集
  • On State Crime and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英文文章
  • 从封锁新闻看中国的片面对外开放 传媒观察
  • 没有社会痛感神经的中国喉舌媒体 传媒观察
  • 俄中实施“背靠背”战略? 世界与中国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