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2012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期间,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向前NBA球星姚明发问,姚曾经“年收入4、5千万人民币”,而扬州市市委书记谢正义年收入不到20万,为何“大家同样辛苦、同样工作,最后的反差非常大”,姚明的回应是,“两人是在不同体制下发展,属于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此话引起网友热议,大家都知道芮成钢错了,却不知道姚明的回答也只对了一半,官员与球星“属于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正确,“两人是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似是而非。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双方薪酬是不同的薪酬定价系统所给定的”。不过,这怪不得姚明,他并非经济专家,但已经迅速机敏地抓住最本质的问题,即不能拿名球星与官员做比较。因为即使在美国,从总统、州长到国会议员等政界人士的薪酬,都无法与名球星、好莱坞明星相比。当然,也不会有人会象芮成钢那样去拿两者相比较,并扯到收入分配公正这个问题上来。
名球星的薪酬高,是上世纪70年代全球化以来发生的事情。全球化开始的时候,正好是电视机普及的时代,这就使人们对球赛的消费超出了球场,人们通过电视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球赛。由于一些专才的高知名度提升了球赛门票价格,增加了全球转播收入,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中少数专才的市场价值,于是著名球星可以参加门票与转播收入的分成。一些商业化运动项目(行业)的翘楚——如棒球、篮球、足球业的顶尖球星与拳击手的收入逐渐上升,终至出现姚明这样的天价薪酬球星。与此同步,各个行业如律师、企业管理、投资银行业的顶尖人才的薪酬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幅度上涨,他们的薪酬虽然不如顶级球星那样丰厚,但年收入逾百万成为常见现象。他们的生活之奢华也让人吃惊,比如一些公司在纽约,人住在新泽西的企业高管,竟然每天上下班都乘坐小型飞机,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了节约开支,这种奢华举止才算是停止。
理论总是姗姗来迟。 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的专家们对上述现象从各个角度加以分析。政治学家认为这意味着着社会特权的转移,所得税下降损害了原来的公平原则。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赢家通吃”(Robert Frank以及Philip Cook的观点)。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教授罗格•马丁(Roger Martin)的说法让那些强调“人力资本”重要性的经济学家听了满心欢喜,他认为专业人士的薪酬飙涨,原因在于世界开始意识到,“才能”比“财富”更稀缺、更有价值。总之,各学科的专家们的解释中,只有经济学家偏重于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习惯了市场竞争的美国人当中,虽然很少有人将其纳入社会分配公正的范围内加以质疑并讨论,但也在反复问:为什么要付给顶级明星那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