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表明,中国的资本外流突然反常地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七十。目前,中国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尚未引起国际媒体的充分注意,但如此大规模的资本流失已使中国政府不得不从十月份开始严格管制外汇。这一现象会不会持续下去,对中国的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密切注视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资有相当高的依存性。从1992至1997年,中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958亿美元,这一巨额外资使中国得以维持经济增长、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可以说,没有大规模的引进外资,中国就不会有过去几年的经济繁荣。中国和许多国家的媒体多年来已经习惯于谈论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但是很少有关于资本大规模从中国外流的报道。
根据今年一至十月中国公布的进出口、引进外资和外汇储备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今年一至十月中国的出口比进口多385亿美元、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额达到359亿美元,两者合在一起,使中国增加了740多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这与过去几年的情形差不多;但与过去几年所截然不同的是,今年这七百多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中的绝大部分并没有留在中国、从而转变成中国的外汇储备,而是悄悄地流出了中国,因此今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只增加了38亿美元。
中国每年正常的资本流出包括偿还外债、外商资本正常转移、中国对外投资等,据计算,从1992年到1997年,每年都在三百亿美元左右,一直到去年为止,这个数额是相当稳定的。但是,今年一至十月中国的资本流出突然反常地比过去六年的平均水平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达到500多亿,预计全年将达到600多亿。这显然是个极不寻常的迹象。
目前,从中国的媒体中,只看到政府批评国营企业截流外汇、或者用假进口为手段向境外非法转移外汇,中国政府并且宣布,经过严厉的打击,已经收回了二十来亿被国有企业非法转移到境外的外汇。中国的国营企业非法向境外转移外汇的做法由来以久,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其转移的规模也不可能达到数百亿美元。显然,中国目前之所以面临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并不仅仅是国营企业在逃汇,还因为外资企业也在大规模地从中国向境外转移资本。也就是说,虽然今年仍然有不少外商继续到中国投资,但是,过去几年进入中国投资的外商今年却似乎开始悄悄地、但大规模地撤资,这是1992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
反常的大规模资本外流显然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不利影响。首先,它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政府试图达到经济增长百分之八的这一目标。中国政府今年为了刺激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不惜扩大财政赤字、准备增加一千亿人民币的基础设施投资,但今年从中国流出的资本比去年多了200亿美元,相当于1,600亿人民币,资本加速外流实际上将抵消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努力。其次,大规模资本外流会严重影响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信心,使今后中国引进外资的困难明显增大。再次,如果资本外流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中国的外汇储备就可能下降,并由此动摇人民币的汇率。
为什么今年在中国出现了反常的大规模资本外流现象,是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原因。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外商银根很紧,不得不从中国撤资自保。其次,从199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现了相当严重的经济萧条,市场需求明显疲软,物价连续下跌,使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也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困难,盈利萎缩,亏损增加。这种局面改变了许多外商过去对中国的市场需求的盲目乐观的估计,使他们不得不就是否还要留在中国投资经营重新决策,不少外商最后选择的是离开中国。再次,从1997年以来,外资企业在中国与国有企业的竞争,引发了对国有企业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的呼声。不少中国学者写文章批评外资打败国企的现象,中国的报纸也开始了“引进外资后,到底是中国利用了外资、还是外资利用了中国”的讨论。这一系列关于引进外资效果的争论,实际上已经改变了过去几年中国营造的热情期盼外资的气氛。1998年初,中国政府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外商到许多国有企业竞争激烈的行业去投资,希望外商能把资本集中投向高风险和低利润的高技术产业或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政策带有明显的一相情愿的意味,与外商的投资意图距离很大,当然也会遏止外资引进。最后,从过去一年来各国媒体对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的调查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的不满正在明显上升,这些不满包括政策法规含糊多变、地方各政府部门的摊派过多、官员的贪婪腐败、与中方合作者之间的摩擦等等。
面对资本的大规模外流,中国政府最近开始实行极为严厉的外汇管制,不仅中国的企业未经政府许可不得擅自购买外汇,连外资企业要动用自己的资金购买外汇、以便进口原料或设备,也必须向中国的政府部门申报、并等待批准。外汇管制是恶化投资环境、而不是改善投资环境的举措,这种做法或许短期内可以暂时减少资本外流,但明显地给外资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不便,可能反而导致外商撤资。究竟资本的大规模反常外流趋势会朝什么方向演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1998年11月应BBC稿约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