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hat kind of propaganda strategy do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se regarding media control, fabrication of statistics and remarks by high officials?
(译文:)在控制媒体、编造统计数据方面,中国政府用的是什么样的宣传策略?
何清涟答:这个宣传策略第一个特点是在谎言里混杂着部分事实真相。在控制媒体方面,由于现在进入网路时代,新闻报道已经不能象以往那样,不喜欢某一事件,就对该事件表示沉默,或者采取骂战的方式,因为那很容易露馅。现在主要是采用“搅浑水”的方式,向公众公开发布一些“混合着部分事实真相的谎言”。比如近几年中国的矿难频发,完全封锁这类消息几乎不可能,于是就采用这这种混杂着部分真相的宣传方式。比如报道某件矿难,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是真实的,但在死伤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矿难发生的真实原因、地方政府在管理这类矿山时的政策失误,以及该矿山的生产条件是否安全,则与真实情况相差很远。
第二个特点是信息保密制度,对官员对民众有几根舌头。无论是新闻还是统计资料,都分了保密级别。政府官员可以根据级别高低阅读密级不一样的资料。以统计资料为例,普通人能够阅读到的是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但国家统计局还有几种“内部”出版物,其中保密级别最低的是《统计资料》,《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是少数几个能够看到《统计资料》并摘抄刊登有关中国经济情况数据的媒体。中国的官方媒体发布宏观经济数据、介绍经济形势时,经常是用一套固定的宣传式语调,不能说这种语调是官方媒体的发明,因为国家统计局训练官员写“统计分析报告”时就是按照这种语调和文风训练的。官方媒体摘抄时自然就原封不动地照搬了。由此可见,国家统计局的“喉舌”功能与官办媒体的“喉舌”功能其实没有多少差别。
拙作的第十四章重点介绍了统计数据方面的情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本书就能够明白大概了。
2) Is it true that so-called “GDP Myth” exists? Could you explain, for example,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redicted the annual economic growth rate would be 7.2% by 2020? It seemed to be great possibility for bubble economy bursts up? Is it possible for Chinese economy to materialize soft landing?
(译文:)GDP神话是否真的存在?你能否解释,中国政府是如何预测到2020年年均增长7%?泡沫经济破灭的可能性是否很大?中国经济是否可能软着陆?
何清涟:我用GDP神话这个词,指的是中国政府刻意向世界展示GDP的高速增长,而有意隐瞒了许多阴暗的事物,包括一些隐含着社会危机的事物,给世界造成中国经济繁荣的假像。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政府编造了GDP神话。
但GDP持续高速增长也是个事实,即使去掉有水份的2-3个百分点,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也还很快。问题不在于GDP的高速增长,而在于GDP这个指标无法衡量社会总体福利的增长,这个问题其实是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认识到的。正如我多年来反复强调的那样,片面强调GDP指标的增长方式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GDP这个指标不能衡量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不能衡量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公正,以及社会福利的增长,甚至不能衡量为了支撑经济增长而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而正是这些方面,中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影响到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比如生态环境,根据中国官方数字,每年因环境生态造成的损失就高达GDP的8%,而每年的GDP增长率也就是8%。
中国政府预测每年的GDP增长,有一套计算方法,这需要他们自己来说明。我只能陈述自己的观察,中国经济泡沫破灭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在什么时候破灭而已。
中国政府宣称去年的宏观调控已经软着陆,但这只是宣称。因为宏观调控的闸门是土地供给,政府想通过控制土地供给使房地产业降温,以此影响房地产业的上游下游产业。但去年房地产业仍然过热,仍然居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榜首(第一名),既然连调控的闸门都无法调节好,由此可见这软着陆只是政府所宣布的,而不是事实。
中国经济的问题不是所谓软着陆还是硬着陆,而是中枢神经出了问题,这个中枢神经就是金融系统。中国银行的坏帐比率高达44-45%,中国政府想通过银行海外上市转嫁风险,但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确定的战略投资者。如果这条路走不通,中国经济的神经中枢将会坏死。目前中国金融系统之所以还没有出问题,是因为还有三道防火墙:第一道是高储蓄率,中国的居民储蓄率高达35%以上,但这种高储蓄率按国际经验最多也就能够持续30年,即2010年;第二道防火墙是相对封闭的银行体系;第三道防火墙是人民币汇率相对固定,但按照WTO协定,这两条防火墙也将于2006年撤除。如果在2006年前中国政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将出现严重的问题。
3) How do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lan, design and imply the propaganda for “Prais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ti-American and anti-Japanese?
Who involves the process of propaganda campaign? What is the purpose for it? Is the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is campaign connected?
(译文:)中国政府如何策划、设计和操纵宣传来“吹捧中共”、反美反日?谁参与这场活动?其目的为何?对青年人的教育与这种活动相关吗?
何清涟答: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要分几方面来谈。首先,上述事情都不是短期活动,吹捧中共这是中国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政治目标,中国政府通过宣传将自己塑造成中国人民的拯救者,中华文化道统的继承者,是中国人民天然的利益代表,这是从小学开始就灌输的概念。向青年一代灌输反对美国的思想,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反美国本身,主要在于反对美国所代表的西方民主价值观与民主制度。
而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态度则更复杂,但并不完全是中国政府操纵的结果。中国政府对日本完全是种机会主义的态度,经历过很复杂的演变过程。上世纪中日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没有一个双方满意的明确说法。比如战争赔款,中国国民政府的领袖蒋介石与共产党政府的领袖毛泽东都表示放弃了战争赔款,但后来在邓小平时期又与日本政府商定用经济援助的方式作为变相的战争赔款。在1972中日建交时,中国政府采取让中国人努力忘掉战争疮伤的方法,强调中日历史上的交往源远流长。而与日本政府发生摩擦时,中国政府又有意利用民间对日本的历史记忆。日本方面希望通过经济援助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塑造日本新形像,要求中国政府多宣传,而中国政府却很少提及这种经济援助。但对于民间索赔以及保钓运动,中国政府也从未持支持态度,而是根据政治需要采取立场。这种看起来多变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觉得外交是国家大事,一切都应该由政府操控,民众连表达意见的权利都没有,只能按照政府的节拍起舞。
4) Is it true that some people are saying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Shanghai Expo also 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propaganda campaign?
What is the aim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continue the propaganda campaign? Is it domestic reason? Or international reason?
(译文:)有人说,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也是这场宣传运动的一部分,是否如此?
何清涟:中国争取举办奥运会,确实有很强的政治意蕴,主要是想向世界包括本国人民展示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这一展示的目的有两重,对外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对内则是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执政能力与执政合法性。争取举办上海世博会也是出于同样动机。
既是展示,就需要宣传,宣传的目的是为了扮靓,以便吸引外资。在很长时期内,吸引外资几乎成为中国政府的“国策”,尤其是地方政府,近年来吸引外资几乎已经成了主要施政目标。据统计,截至2004年10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万个,合同外资金额1.0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552.5亿美元。一组数据表明,中国的GDP有80%以上依靠进出口贸易支撑,而外资占进出口额度的一半,说明外资对中国的贡献几乎占到GDP总额的40%以上。以占GDP总量40%以上的生产额却只需要承担20%的税负,两组数据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而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宣传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5) After all what should people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deal with all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Chinese media? What can we trust ,what cannot trust?
(译文:)到底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媒体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信任什么,不能信任什么?
何清涟:学会阅读中国的媒体并作出正确判断,是件困难的事情,在此我想向读者贡献几条重要的常识:
第一,对灾情、治安、腐败等一切所谓“负面消息”,阅读时可以将情况设想得严重很多。因为中国的“宣传纪律”是报喜不报忧,每一次灾情都要严格控制对灾情实际受害情况的报道,如规定报道的死亡人数不得超过几人(不管事实上死了多少人),甚至灾情损失汇报都成了中共表彰自己的官员们的机会。比如2003年11月湖南衡阳一处住宅因大火坍塌造成伤亡,完全是建筑物不合质量要求造成的灾难,却被中国的媒体变成了赞扬官员们如何亲临救火现场指挥、武警战士如何勇于牺牲的故事。
第二,学会从反面理解一条消息。比如当中国的媒体说政府关心下岗工人问题时,大可以把这样的报道理解成下岗失业问题非常严重。如果媒体说某领导谈一定要关心“农民问题”,就可以理解成农民已成为社会上最严重的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报纸上讲要“搞好廉政建设,整顿党风”,就说明这一时期贪污腐败之风已经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