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胡锦涛于2006年四月访美时亲口向布什陈说:由于本国存在贫富差距过大、贪污腐败严重等诸多问题,中国没有充当超级大国的战略意图和实际需要,无意与美国争霸。 但其实际动作却远不象胡锦涛所承诺的那样消极无为,一方面,中国积极向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渗透;另一方面,中国极力在东南亚一带加强与美国比拼软实力。
这场比赛的核心是:美国试图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施加影响,构成对中国的软包围圈;而中国则竭力在本国的周边构筑一道抵抗民主的防火墙。
中美两国在东南亚的角力
在亚洲推广政治经济自由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外交政策目标,近些年来美国的亚洲政策更是围绕“中国因素”作调整。为了加强在亚洲的软实力,美国正努力改善驻日本和驻韩国美军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将美军调离某些市区和敏感地区,并调整军力以提高美军的威慑力。同时,美国还加强了与主要盟国及友邦如蒙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关系。近两年,总统布什与国务卿先后出访亚洲,就是希望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影响。
但美国忽视了亚洲价值观对民主自由理念的排斥。相对于经济利益来说,亚洲各国更看重经济实惠。而中国显然更了解邻国的需要,于是努力推广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当然,这种推广需要借助大量的投资与援助,而这点中国绝不吝啬。目前,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那些邻近中国的中小城市,中国企业几乎占了主导地位。
在东南亚地区国家特别是柬埔寨,越南等国家眼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有效地减少了贫困,同时保留了政权的合法性。不管中国政治上如何恶名昭著,现政府都不需要交出手中的权力――在这些前共产国家中,保持权力比什么都重要。
印度成了“鹬蚌”相争格局中的“渔翁”
在美中两国比拼实力争取盟友这一过程当中,亚洲诸国尤其是印度感到自己的地位倍加重要。
无论如何,布什总统出访印度,在重要外交场合从不忘记给印度领导人以礼遇(比如2005年7月以国事访问规格接待印度总理辛格),以及中国领导人出访印度时努力展示的友好,都凸显了新德里在美中两国亚洲战略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几乎所有的分析人士都认为,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更牢固的美印关系是美抑制中国在亚洲影响力的长期努力的一部分;而从中国的立场观之,与印度的友好足以抵消美国利用印度扼制中国的意图。而印度政府无论对哪种说法都断然否认,从来只承认发展经济才是印度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印度很聪明地在美中两国之间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方面,它让中国感到它的友好,努力发展两国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它也让美国感到可靠,继续维持美印两国在政治、经贸与军事方面的合作。在平衡这种三角关系中,印度得利最大,尽管印度并未签订核不扩散条约,美印两国还是在今年3月2日签订了核能源合作协议。为了这一合作,布什政府在国会花了不少唇舌。
中国对亚洲的“割肉外交”
印度当然不是得利的唯一“渔翁”,其他邻国亦都从中国或多或少得到了好处。
毛泽东执政时,中国为了南沙群岛,不惜与越南兵戎相见。但近三十年来,中国陆续丢了40多个岛屿。这些岛屿目前已被中国周边的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登占,其中越南占得最多,达25个。岛屿既失,中国与邻国之间就海洋资源发生的争端自然不断。别看中国为了一个“台湾独立”闹得惊天动地,不惜血本地罗掘外交资源并动员国内民意。但丢了这40多个岛屿,中国政府硬是一声不吭,以免国内民众认为政府无能。
除了闭眼不看领土这块肉丢失之外,中国当局还大量抛洒金钱广结善缘,柬埔寨因此受益良多。2004年中国成为柬埔寨最大的投资国,现已超过10亿美元。两国双边年贸易总额已经从十几年前的不足3000万美元增至2005年的5.6亿多美元。除此之外,北京又以“大手笔”捐赠的方式,援助柬国4,900万美元修建一座政府办公人楼――而中国每年都有中学生因交不起区区五六百元人民币(80美元)的学费而自杀。这种慷慨已经让中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柬埔寨政府关闭了台湾设在金边的代表处,因为孤立台湾是北京“一个中国政策”的一部分。
仇敌越南又成“兄弟”
尽管中国以往常常痛斥越南的“忘恩负义”,但为了对付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国政府也不再纠缠于过去的历史恩怨,努力满足越南的投资饥渴。越南现在将中国的发展模式奉为经典。尽管中国国内对改革的批评声音四起,中国政府还是很得意地告诉中国人:“在越南,一个广为传播的改革理念是:越南改革学中国,尼泊尔改革学越南。”意思是:中国的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徒子徒孙,你们还敢说改革不好?
近两年中国在越南投资大大加快。截至2005年末,中国累计在越直接投资有效项目352个,协议投资总额为7.31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1.81亿美元,列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越投资第15位。中国政府还承诺,将确保中越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贸易额将达100亿美元。为了笼络越南,中国政府只字不提越南公然占领南沙群岛这一事实――就在20多年以前,不少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为了保护这组岛屿丢了宝贵的生命。
“建设新农村”,拟派遣35万官员赴韩学习
南韩是资本输出国,人均收入又远远高于中国。因此中国不能用援助穷国的投资与外援这种把戏,以免伤了要面子的韩国人的体面。于是中国政府想了一个高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名,派遣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中韩双方在2006年4月签订了相关协议,据韩国“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披露,韩国将安排中国派出的35万名农业和农村官员前往韩国接受培训。现在,这股农村“新韩流”已经波及越南、柬埔寨等国,两国也纷纷组团考察韩国“新村运动”。
据悉,中国政府拨付每位考察者一天一百美元,培训七天,观光三天。韩国在“新村运动”发源地庆尚北道特别开办了一所国际学校,新盖了酒店,以便接待源源不断的中国考察者。对韩国而言,每年即使只培训一万人,旅游收入就高达一千万美元,这是相当不错、只赚不赔的“文化旅游”收益。只是在中国公众眼中,这无非是官员以“出国考察”为名的公费旅游。所以,中宣部下令禁止传媒报道此事。
对日本商界,中国当局也频示拉拢之意。以中国铁路提速工程项目为例,中国铁道部煞费苦心,最后采取以中日合作形式,由中国企业出面投标,实际上让日本铁道企业在参与投标的外国企业中获得了最大的份额――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避免中国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在中国核电站建设项目上,中国过去只允诺与北京政治关系良好的法国、俄罗斯参与,现在也让日本企业参与竞标。这些日本企业自然深怀感谢,不再与本国政府对华政策保持一致。
向邻国输出中文教育
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影响,用金钱推动各国学习中文。过去中国在外设立的中文学校统统命名为“华夏中文学校”,为了加强对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亲和力,中国搬出了先哲孔子,将这些中文学校改名为“孔子学院”,并为东南亚国家那些开办研究中国学科的大学和学院提供赞助。与此同时,中国还向周边一些国家的小学提供经费,鼓励这些学校开设中文语言课程,并且帮助训练更多的中文教师。 在柬埔寨,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中文,因为开设中文课的学校能够得到中国的资金赞助,这些学校已经成为柬埔寨最好的学校。如果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的话,他们还将被送到中国去接受高等教育。 去年,泰国、印尼、柬埔寨等国家到中国留学的学生人数超过了到美国去留学的人数。
中国投资中文教育并资助东南亚国家的人到中国留学,自有其长远考虑。中国当局算定,这些学生将来有人会成为东南亚国家的民意领袖。
美国在东南亚的优势受到严重挑战
美国已经意识到自己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受到中国的严重挑战,也正在考虑加强在这一地区的软实力渗透。但中国有些“优势”却是美国不可能具有的,比如美国资本是否投资这些地区,完全是企业自己的选择,政府不可能让这些企业为了所谓“国家利益”前往这些地区投资;美国政府的财政预算要经过国会讨论批准,不可能拿出几千万美元供他国建造政府大楼;美国也不可能为了加强与某国的友好关系,用公款派出几十万官员到他国考察观光,以增加他国旅游业的收益。当然,美国也不可能为鼓励其他国家人民学习英文从国库里掏出钱来大把挥洒。在物质利益至上的亚洲国家,仅仅依靠推行民主自由价值理念来维持关系,自然不如奉送金钱那样受欢迎。
上述亚洲国家也不糊涂,它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在美中两国之间比拼软实力时,要想获得最大利益,最好是玩外交平衡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只会断了它们从另一边可能获得的好处,两只鸡蛋总比一只鸡蛋要大。
从这一意义上说,美中两国在亚洲比拼软实力还刚开了一个头,亚洲国家将会从这种平衡术中不断提高技巧,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写于2006年6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