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WTO香港部长会议召开之前,关心WTO谈判进程的人士心中都已知道这次会议将面临诸多困难,但会议取得的进展还是令人失望。
香港会议留下的难题是什么?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一份贸易援助措施的一揽子方案。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于18日达成一份妥协协议,该协议将2013年设为终止农业出口补贴的最后期限,并许诺为世界最贫穷国家提供出口帮助,同时还给陷入困境的非洲棉农提供部分减免。
据报道,代表世贸组织149个成员国的部长们很不情愿地批准了一份“部长宣言草案”。这份宣言草案是经过5天的艰苦谈判后制定出来的,但谈判并没有弥合彼此间的深刻分歧,农业问题中的三大核心议题,包括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和市场准入等方面,这个最终宣言却只有一些含糊条款,为下一阶段谈判提供了指导方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立场。
可以说,与其说这一宣言代表了谈判的“成就”与进展,还不如说是会议为了避免完全失败而妥协的产物。它的出炉虽然避免了这次香港部长级会议危机,但代价是将陷入困境的多哈回合谈判中所有最艰难的谈判推迟至明年。
美国仍然是老大
与乌拉圭回合相比,多哈回合谈判一直获得发展中国家高度评价。主要原因是由于多哈回合使得世界贸易规则的制订从发达国家一股独大变成了大量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谈判的走向。
但事实是:谁手里的牌多,谁就拥有发言权,所以美国仍然是老大。
法德两国的痛苦在于,尽管它们为了成为与美国相侔的一流大国,多年来惨淡经营,硬是凑起了一个欧盟,但如果得不到美国的支持,欧盟在任何谈判中难免落于下风。这次欧盟被迫承诺2013年为消除所有出口补贴的最后期限,并同意在2010年底前作出“实质性”削减,就是在美国联合澳大利亚、巴西和其它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欧盟施加强大压力的结果。欧盟农业专员玛丽安•菲舍尔•伯尔(Mariann Fischer Boel)虽然表示对2013年的最后期限感到满意,因为欧盟已计划到那时逐渐取消大部分出口补贴。但她还表示,欧盟当局将在世贸组织抵制一份削减时间表,因为那需要欧盟对农业进一步改革。
由于美国与中国事先曾经沟通并达成默契,这次中国表示低调出席,亦即变相地表示不准备纠合发展中穷国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可以集中精力对付一些小国的要求,比如美国拒绝取消来自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的纺织品进口关税,称它们太具竞争力――想必美国也知道中国今年成功地利用这些第三国做纺织品中转站,让中国纺织品在美国顺利清关。
美国还击退了要它迅速完全取消对其棉农逾40亿美元年度补贴的要求――贫穷的西非各国表示,美国此举意在逼迫它们的生产商退出该行业。相反,美国政府只答应与这些非洲国家进行谈判,目的是更快更多地削减其棉花补贴,而不针对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其它农产品。
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查尔斯•格拉斯利(Charles Grassley)表示,除非未来几个月里能取得更大进展,否则美国国会不大可能批准一份多哈协定。他还表示:“在最棘手的问题上,(香港会议)只是把关键问题搁置了起来。”
一些历来就对美国严重不满的欧洲媒体对此只好哀叹:“这次谈判将为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保留一线生机,但也仅此而已,因为这是靠与会部长们给它戴上呼吸机才得以生存。随着新年来临,谈判人员还得设法让它早日复苏。”
发展中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的大联合?
为了安慰世界,香港会议最后表演了一轮发展中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的大联合:16日下午,G-20,G-33,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简称非加太集团,英文简称ACP Group)、非洲集团、32个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型经济国家,合共101个世贸成员,发表联合声明,阐明它们对谈判的立场。
有人评议说这是继2003年坎昆会议,造就G-20的成立和非洲国家的团结后,另一次对国际政治经济舞台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这个联盟今后的行动,将对推动世贸谈判,落实多哈回合的发展(development)重心,产生重要作用。
但这个说法其实纯属安慰性质。因为对于美国与欧盟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来说,发展中国家除了中国是个值得进入的市场之外,其余的国家吸引力极其有限。而美国与欧盟显然已经找到与中国单独打交道的方式与渠道。
这些最不发达国家当中不少是“中国政府的朋友”,而中国政府支持它们的目的,是让它们在联合国反对任何来自美国对中国人权状态的批评。当美国现实地不再纠缠于中国的人权与政治状态,这些国家对中国来说,就成为是暂时可以放弃的“朋友”。
这就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最现实的合纵连横策略。可以说,所谓“发展中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的大联合”,只不过是最不讲原则的一群堪称乌合之众的国家凑在一起表了一个态而已,除了那些每天都在盼着美国倒霉的左派媒体之外,谁也没将这个联合当真。
法国享受欧盟去年东扩带来的喜悦没超过几个月,目前正在为应付纷至沓来的国内矛盾而烦忧不已,德国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为了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的世界一流国家地位,与后起的一流超级大国美国相抗衡,欧洲这两大国没少费心思。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都成了它们与美国斗法所在。但美国的“牛皮”在于:吃点小小的亏也就罢了,真要吃大亏了,既可以撇开联合国,也可以不理世贸组织诸位小兄弟的要求。但世界如果缺了美国,许多国际游戏倒还真是无法玩下去。
于是欧洲开始讨论:美国缺席,谁来做庄?
(写于2005年12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