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 美国国会众议院人权小组委员会举行题为“中国的网际网路:自由或压迫的工具”的听证会,传召微软、Google、雅虎以及思科等网路巨擘,对它们帮助中国政府过滤信息进行严苛的质询。而就在半个月前的2月1日,这四大公司曾经倨傲地拒绝众议院的传召,从而引起美国朝野愤怒,招来汹涌如潮的指责。
网路巨头承认协助中国政府过滤信息
在质证时,这些网路巨头都承认自己服从中国政府的要求,帮助过滤信息。雅虎高级主管在听证会上对国会议员陈词,表示对中国的异议人士因在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受到惩罚感到遗憾――日前,雅虎在两件事情上遭到指控,一是于去年协助中国缉拿异见人士师涛,导致此人被当局以泄漏国家机密判刑十年;二是前年雅虎与中国警方合作,向官方提供有关四川省达州市前任财政局官员李智的上网纪录,导致李智于2003年12月遭当局以颠覆罪起诉,判刑8年。
这位高级主管陈说苦衷:为了做生意,他们必须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其它公司如Google和微软也都承认他们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过滤了信息渠道,屏蔽了中国政府认为政治上敏感的字眼。但是,这些公司还是用另一种方式为自己辩护,他们声称已明确告诉中国用户,那些搜索是被中国政府的文字审查人员封堵的。
Google表示他们已经决定不在中国推销电子邮件服务、博客网站以及聊天室,以免提供一个张帖敏感文章的场所。 对这种“不完美”的选择他们也感到不满意,但是Google相信,他们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同意接受一些限制,最终还是拓宽了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渠道。
中国政府宣称:我们没有网络警察这个警种
针对美国朝野批评雅虎等互联网公司向中国政府屈服一事,中国政府作出回应,这种回应表明中国政府的厚颜无耻远远超过了人们想象。面对庞大的金盾工程与数十位网上言论者被捕这些铁的事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刘正荣居然面不改色地“澄清”说,中国对互联网的管理完全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绝没有人仅仅因为在网上发表了某些言论而被捕。”他还堂而皇之地宣称,“我们没有网络警察这个警种。”
刘正荣是在2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这番谈话。刘再次使用中国政府惯用的鱼目混珠的手法,硬将自己与民主国家拉扯到一起,坚称中国对互联网的管理有法可依,与美国及欧盟国家的互联网管理立法及具体措施基本相同。他还声称自己研究过美国的《爱国者法》,该法对美国的执法部门如何获取公民的个人讯息和通信行为做了具体的规定。刘还强调,任何国家的警察和执法机关对网上的违法行为熟视无睹的话,都是不可理解的。因此他奉劝美国不要采取“双重标准”。
这番话混淆了事实:美国《爱国者法》针对的是少数人的恐怖主义活动,其中并无对言论出版实行管制的规定。而中国网路管制针对的却是公众的思想与言论自由。此中差别,稍有头脑的人就能够分辩出来。可惜的是,刘正荣这番谈话却能够在信息相对封闭、且长期受到中共丑化美国民主政治教育的中国人当中起一些作用。
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习惯用来做挡箭牌的“法律”,完全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法律。中国法律从来是统治者为了管束人民,这些法律从来只强调统治者管束人民的权力(Power),而漠视人民的权利(Rights)。中国用来管理互联网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就是这类恶法。中国政府不仅用这种恶法管束人民,还用它来逼迫外国公司就范。
国际社会痛斥中国政府的谎言
总部设在巴黎的“记者无国界”直斥刘正荣说谎,该组织目前正在为至少55个因网路言论被捕的中国人努力奔走。
“记者无国界”互联网研究负责人朱利安•潘说,他希望透过美国众议院2月15日召开的听证会质证,提高雅虎等公司的老板、投资者以及所有网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他说:“我认为,雅虎无法再回避事实而声称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他们称,他们收到的是并不那么具体的要求,以为只是交出普通罪犯的信息而已。我认为,他们的这种辩护已经站不住脚了。”
担任这场听证会共同主持人的新泽西州共和党众议员、众议院人权小组委员会史密斯非常尖锐地批评说,美国部分顶尖网路公司为寻求进入中国市场,不惜配合北京监控言论的要求,“已沦为中共的传声筒与控制舆论的工具”。他目前正在草拟限制网路公司寻求扩大中国业务的法案。据估计,在反对中国政府控制言论声浪日高的氛围中,这项法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极高。
美国公司陈述自己的两难痛苦
在2月1日拒绝参加听证会以后,雅虎等四大互联网公司努力用各种方法挽救自己的道德形象。
由于雅虎的行为违反道德已经无可辩解,于是它非常聪明地装出一幅无能模样,将这个皮球踢给了美国政府。雅虎发言人在2月13日一份公开声明中指出:“所有在中国运行的美国和国际公司,都面临着相同的遵守法律但缺少透明度的困境,这已与我们的信仰产生了一种令人不安的不相一致的结果。”雅虎总法律顾问迈克尔•加拉汉(Michael Callahan)代表雅虎发言,说雅虎先前决定与中国政府合作,已导致“严重与痛苦的结果”,声明“我们相信这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问题,没有任何一间公司与任何一个产业可以独力解决”,“单靠商业公司自身无法有效地影响外国政府在言论自由、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政策,我们相信,政府间不断的对话才是非常重要的。” 他还强调,这是“每家企业的两难窘境:要么在某个国家经营并遵守那里缺乏透明度的法律,要么就撤离。
Google也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一份声明,敦促美国政府将“网络审查作为一种贸易障碍”,在美中双边贸易会谈时提出美国在此方面的担忧。
经济利益与商业利益的考量
问题依然是,放弃中国这个有一亿多网客的市场是许多公司极不愿意面临的痛苦抉择。分析人士说,美国公司承担不起退出中国市场的代价。撰写过《10亿顾客》的麦健陆 (James McGregor),是一个坚定的“拥抱熊猫派”。尽管这本书名本身就荒谬可笑,因为13亿人口中的九亿多农民当中,上网者最多不超过1000万,他还是要将这些不知终生是否与网路有缘的中国人算进“潜在顾客”的行列当中。这次出面为四大网路公司辩护的代表人物就是这位麦健陆。他坚持说,如果华盛顿进一步强迫这些美国公司执行美国的言论自由标准,可能就会逼迫这些美国网络公司撤出中国互联网市场,或撤出他们已进入中国的设备,这样一来就会给美国的企业造成打击,而此举的后果也会导致其它国家迅速填补美国公司的空白,趁机打进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美政府以高姿态回应中国的网路管制
中国的新闻自由与网路管制已经是个长达数年的老话题,但这次空前激烈的道德谴责终于使白宫、国会不再坐视不理美国公司在中国所作所为。
美国国务院于2月14日宣布成立“全球网络自由特别小组”,从外交政策层面上关注网路言论自由。新成立的“全球网络自由特别小组“将审视网络自由所涉及的外交政策,其中包括限制接触政治内容的技术使用以及这些新闻检查措施对美国公司的影响,跟踪和压制异见人士的技术使用,为限制信息自由流通而改变因特网管理结构的做法。小组还将向联合国、欧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有关国家政府表达美国政府在上述领域的关注。该小组工作将由主管经济、商务和农业事务的国务次卿乔赛特•夏纳以及负责民主和全球事务的国务次卿保拉•多布里扬斯基共同主持。
在宣布小组成立的当天,国务次卿夏纳表示,美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互联网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自由流通,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阻止有关国家对网路言论的控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夏纳特别提到中国:“美国政府非常严肃地关注全球范围内因特网隐私权和数据保护问题,尤其是最近在中国出现的一些案例。我们将继续向中国政府表达我们的关注。”
该小组虽然隶属国务院,但其日常工作将通过和商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等联邦政府部门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科研机构协调进行。工作组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向国务卿提交政策建议。
相对于中国政府猖狂的网路控制,美国政府的行动稍微迟到了一些。但无论如何,作为网路霸主的美国一旦将反网路控制纳入国家行动,这场针对专制极权国家的行动就算是进入短兵相接阶段。而中国人民确实需要这些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帮助,才能帮助中国人民夺回互联网。
(写于2006年2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