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总书记平安下车前,先给自己叫声“好” 中国观察
  • 教育“回归”是香港祸害之尤 世界与中国
  • 官方基尼系数为何引发质疑潮? 经济分析
  • 中国改革的得与失 学术思考
  • 倒薄权斗中“谣言”的双刃功能 传媒观察
  • 俄罗斯的希望:中产阶级权利意识的觉醒-“六四天安门事件”23周年反思(二) 世界与中国
  • “拜登经济学”促进中美经济互补 世界与中国
  • 中国性产业“繁荣”背后的烟花泪 未分类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Posted on May 7, 2015May 15, 2015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作者:杨恒均

这些年,一个人
风也过,雨也走
有过泪,有过错
还记得坚持什么……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你会懂
还有伤,还有痛……

“羊群、羊城、羊年”聚会在这首周华健的《朋友》声中刚刚结束,我就收拾行装赶赴温哥华,参与“羊群”协办的“2015年温哥华咸氏国际论坛”。在温哥华举办一场学术会议是我过去两年先后两次前来温哥华后的一个想法,这么美的地方不能独享,我一定要邀请——嗯,那些我尊重的老师学者到这里欢聚一堂,而且,希望他们能够同当地华人华侨进行现场交流与探讨。没想到,这些学者专家来到这里后,本身却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至少在我的心中,让美丽的温哥华锦上添花 ……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茅于轼夫妇能够前来是这次论坛的最大亮点。老人家今年86岁,一度让举办方担忧他的身体是否吃得消,但两天会议下来,我发现,老人家始终是会议期间最少离场,几乎从头到尾正襟危坐的一位。直到最后我才发现,其实茅老耳朵已经很难听清发言人的说话,他一边努力地听,一边在维持我们会议的秩序与纪律。这一点,说真话,别说自由主义学者远远做不到,当今的年轻人又有几个能做到?

我并没有看过太多茅老的书,更多是从网上读到他有争议的发言,且不说那些观点如何,单凭我接触几次茅老,都感受到他的身上的那种人格魅力,让我肃然起敬。我录下了一段茅老发言的视频,在这段视频中,他表达了对那些批评甚至辱骂他的人的理解,但他强调,他始终不骂人。这让我想起了比茅老大几岁的父亲,曾经被那样折磨过,挑过大粪下放劳动改造过,可直到两年前去世,我从来没有从他嘴里听到一句骂人的话,也没有脏字。这让经常在文章中开骂的我,感到万分的困惑:1949年前受过教育的人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身上有一种仿佛不是“中国人”的温文尔雅与高贵品质?

记得一些赞助商在邀请嘉宾时曾经表示更想邀请郎咸平而不是茅于轼,这真让我感觉到一阵迷惑与难堪,难道他们真不知道,百年后能让他的公司还被提起的,很可能只有茅老吗?哈哈,这并不完全是玩笑,你记得几个民国时的商贾与公司?但我们都没有忘记胡适……茅于轼老人家身上的家国情怀肯定不输于当年的胡适。

到温哥华岛上的花园游玩时,我一直跟在茅老夫妇身边,看到两位老人家互相搀扶,一路走来,我突然有一种感觉:这才是现实中的“神雕侠侣”啊……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与会的“神雕侠侣”不止一对,来自美国的程晓农夫妇绝对也是大陆越来越稀少的“模范夫妇”。我几年前同这对夫妇在华盛顿一起开会,对何清涟女士的理性与犀利并存欣赏有加。当然,我知道得更早的是程晓农老师,早在几年前,冯崇义老师就向我推荐了他。这位紫阳时期的改革干将,在会后同另外一位紫阳时期的改革智囊吴伟兄,前往温哥华岛,拜访了八十年代跨越学术与媒体两界的风流才子吴国光兄的小家……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当我们同这三位八十年代的风云人物站在一起合影时,从美国赶过来的一位“羊群”群友黯然神伤,她事后告诉我,她是伤感了。我告诉她,你看看他们三位脸上有伤感的迹象吗?

没有!我看到的是一种倔强不屈的激情、乐观和顽强。普林斯顿大学的程晓农兄是少有的高仓健级别的美男子,忧国忧民,一往情深。而吴伟兄只有在讨论中国问题时才变得活跃,仿佛那个他不肯离开的国家成了他唯一心爱的人儿。还有国光兄,早就满口英文,成功地打入了西方学术世界,而且表面看也已经“全盘西化”了,可只要说到一些关系中国前途和民族福祉的事儿,他立即“露馅”了,从他和我一样容易激动的表情观察,他内心深处依然深植着一颗中国心,当然,还有“中国梦”——我不知道多少人系统看过他对中国未来设计的文章,那些文字足够可以帮助中国走出困境……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与悉尼科技大学冯崇义博士个头虽然都不太高,年纪也不大,但江湖地位都不低。张教授这些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宪政文章,有些是严谨的学术著作,有些通俗易懂,不少“羊群”群友都是张教授的粉丝,遗憾的是,由于太忙,张教授目前还不是“羊群”老师。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我的博士老师冯崇义是闭门学术会议的主持人,这个会议原本就是我和几位师兄师弟为老师办的,是冯老师主持的系列宪政民主转型会议中的第五次,上一次是两年前于悉尼举办的。五届下来,中国自由主义学者几乎都先后参加了,但岁月沧桑,不少以前参加过系列会议的学者已经退出自由主义的行列,或者被压得无声无息,唯独我的这位个头不高的老师,却始终屹立在那里,同他的难兄难弟,另一位对宪政孜孜以求的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前中国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张博树一起,试图以单薄的臂力撑起一片彩云,映照国家和民族前行的路……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会议参加者还有博学多才的信力建老师,加拿大温哥华著名电视主持人丁果兄,以及我专门从美国邀请来的夏舒女士。夏舒女士是美国外交官网站的著名中国问题评论员。过去一年多来,她几乎每个星期都翻译我的一篇博文放在华盛顿的网站上,引来大量的美国人阅读与微观,一些文章仅仅在脸书上就被转贴高达两千多次,引发的讨论之热烈,不亚于国内微博,弄得一时之间,我的风头都快盖过“大外宣”的中国英文媒体了……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这位长得甜美的美国女子在用中文演讲后,我代表“羊群”赠送了了一把“羊群”特制茶壶以及一本习近平主席的英文著作给她,希望她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讲好“中国故事”。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不过,网络上位数不少的人却想努力唱衰我们的故事。会议一旦公布,立马遭到了一些网络上文章的痛斥,指责大五毛杨恒均举办了一个大外宣会议,拉来这些著名公知做统战工作,甚至一些人开始借机针对与会者和赞助商,有心极其险恶。这些人要就是无知,要就是无耻,其实,我个人就是多年前被这些公知“统战”过来的,他们的思想与理想,启蒙了我,改变了我;他们的爱国与爱民,激励了我,促进了我……我好高兴在自己五十岁生日这一年,能够成功举办了这样一场学术会议与论坛交流。感谢当地华人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改革与进步做贡献。

再见温哥华:朋友不曾孤单过……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按照我一贯的风格,任何学术会议都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接地气。所以会议第二天的论坛是对大温地区的华人开放的,整整一天时间,十几位专家学者同近两百位当地华人华侨进行了对话与交流,气氛活跃、热烈、友好——

今天来自各地的朋友们陆续离开温哥华,再见温哥华!不过,有了思想与理想,有了你们、我们和他们,大家都不会再孤独,正如那首歌里唱的: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个日子不会久!一声朋友你会懂!

杨恒均 2015年5月6日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好文荐读 Tags:何清涟, 吴国光, 温哥华, 程晓农, 茅于轼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中国的穷富马克思主义者能合流吗?
Next Post: “新常态”:中国经济面临的六大瓶颈

Related Posts

  • 出家、思凡、大还俗 ——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 好文荐读
  • 关于“自由派”温哥华“丑闻”的三个提问 好文荐读
  • 刘乃顺:中国现代化的陷阱和出口 —–著名经济社会学家何清涟先生访谈录 好文荐读
  • 从《中国的陷阱》到《中国:溃而不崩》 好文荐读
  • 时代需要勇对挑战的中国研究者 好文荐读
  • 吴国光:多重的真相还原 ――何清涟著《雾锁中国》与中国媒体研究 好文荐读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美国对华战略判断对世界的影响
  • 中国“寻找粮食”与美国“农地安全”的碰撞
  • 美国重新思考“如何与中国打交道”
  • “中国气球事件”在华府上空化成皂沫
  • 中美关系将进入长期“阴天”版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全民创业”为何又成荒芜之地? 中国观察
  • 从习近平打击富豪的规律见时势 中国观察
  • 民粹抑或民主,谁主未来中国沉浮-“六四天安门事件”23周年反思(三) 世界与中国
  • 中国“硬币”的两面:独裁之罪与平庸之恶 中国观察
  • 斯诺登送给瑞士一场“及时雨” 世界与中国
  • 病毒溯源:美国遭遇北京的“黑色宣传” Uncategorized
  • 中国政府救房市缺乏道德正义 经济分析
  • 薄案与中共政治体制的死穴 中国观察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