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民粹抑或民主,谁主未来中国沉浮-“六四天安门事件”23周年反思(三) 世界与中国
  • 沿着余英时先生的足迹前行 历史与文化
  • 就业的严冬--从“知识型劳力过剩”看当代中国就业前景 未分类
  • 治标不治本的“一号文件”能解救中国农民?――评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 未分类
  • 独裁者的财富为何最后化为泡影?(二) 世界与中国
  • 言论出版自由:无法绕过的政治开放起跑点 传媒观察
  • 中国:民间行动的安全底线何在? 中国观察
  • 内因篇:美国为何必然被武肺攻陷? 世界与中国

前言:“大外宣”是中国推行全球战略的文化工具

Posted on March 8, 2019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前言:“大外宣”是中国推行全球战略的文化工具

自从中国2009年决定投入450亿元人民币巨资在全球推广“大外宣计划”,藉此与西方媒体“争夺话语权”以来[1],有关中国大外宣的新闻不断出现。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北美总分社进驻纽约时报广场,与路透社、纽约时报、新闻集团等世界著名新闻机构为邻,[2]中国《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People’s Daily Online)在纽约曼哈顿区帝国大厦30层租用办公场所等。[3]如果说这些消息还只是让媒体同行吃惊,那么当中国投入巨资在号称“世界广告业的入口处”——时报广场租下一块高约19米,宽约12米的巨型户外液晶显示屏,在那里日夜播放北京精心制作的《中国国家形象片》后,[4]西方社会不得不开始关注这种豪阔投入的目的是什么。

但西方社会并不知道,中国的所谓“外宣”并不始于现在,中共当年作为在野政治势力之时,就已经行之有效地开始了“外宣”公关,而为其“外宣”主动效力的就是西方诸多左派记者;西方社会也不了解,中共建政后经过70多年磨砺,其“外宣”早就形成了成熟的整套方略。在西方的中国观察者听到北京将投入450亿推进“大外宣”计划之时,遍布全球的华文媒体大多已归附北京旗下,非洲更是结出“大外宣”的硕果。这种由中国政府投入大量金钱,由中国国家媒体、香港、台湾或其他地区的华人资本出面打造的媒体集团,形成了一种“恩庇侍从”结构,这种结构支配下的媒体,就是中共宣传机构的延伸,而非自由媒体。此前,中国政府对海外媒体的红色渗透基本不张扬,之所以会在2009年突然高调宣称,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在全球范围内遇到主张西藏独立的支持者的抗议,让北京深感“争夺话语权”的重要。二是中国的GDP总量终于在2009年高达5.1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此有了底气,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推行其大外宣“宏图伟业”,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肆无忌惮地进行红色渗透。

这些醒目的攻势终于让美国媒体业感到“中国人来了”。在西方世界堪称翘楚的美国传媒业对中国的来势汹汹多少有点无奈,因为近十年以来,传统媒体业进入严冬,不得不开展并购整合,但这种并购整合的失败率所称“比离婚率还高”。中国正是看准了这一时机,以较低的资产价格大肆收购。美中关系中心(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主任Orville Schell表示:“当我们的媒体王国正象喜马拉雅的冰川一样在融化,北京却正在扩张。他们想尽可能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信誉的新闻业标志地抢占一席,所以他们要到纽约,要到(时报广场)这一标志性的地点,这就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5]

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确实曾有一段昏睡时期——典型例子是2009年奥巴马刚进白宫,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Bruce Zoellick)、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等人就向奥巴马提出,要将构建G-2或G2(两国集团)作为中国和美国之间一个非正式特殊关系,以此作为中美关系的中心。[6]所谓G2,就是让中美两国共同承担世界领导者的责任——但美国的媒体从业者对中国这些密集的外宣攻势还是能够感受到其咄咄逼人之势。他们当然知道中国政府挥洒金雨形成外宣攻势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抢夺话语权,因为中国官方对此有相当直白的表述,“世界上话语权的分配很不平衡,80%的信息被西方媒体垄断”,[7]也知道中国的大外宣是为中国的公共外交服务的,了解中国的公共外交主要是文化公关,其目标是五点:“对外宣传中国的主张,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反驳海外对中国的歪曲报导,改善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对 外国的政策决定施加影响。”[8] 西方传媒业当然也观察到,新华社已经在近几年迅速扩张,派驻全球各国记者的人数很快将超过6000人,其雇员规模将超过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世界老牌的通讯社。[9]一位头脑清醒的西方记者看到这些变化,看到昔日的同行一个个为了优渥的薪资待遇而加入中国大外宣队伍,不无遗憾地总结:“在过去十年(作者注:指2009年开始的大外宣),中国推出一种更为精巧,更为主动的策略,日益转为以国际观众为对象。中国正在尝试以大把大把的金钱来改变全球资讯环境,由拨款购买包含置入性行销的评论,到赞助宣扬正面资讯的新闻报导等,不一而足在中国境内,媒体受到的控制日益严密;在海外,北京则寻求利用新闻自由的弱点来推进自己的利益。”[10]

本书从回溯中国大外宣的历史入手,分析中国自本世纪初以来形成的外宣媒体本土化策略,以及在此策略推动下的海外“大外宣”布局。这个报告将帮助人们了解到北京在推广其价值观上如何不遗余力。与北京有关的资本,正在全球购入不少媒体,美国一家百年老报《洛杉矶时报》,亦被一家亲北京的华人财团收购。[11]在本书完稿的2018年12月,全球第一大通讯社美联社正在与中国新华社商谈合作事宜。[12]

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在1787年写道: “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本研究报告展示的是与美国先贤杰斐逊所言完全相反的图景:中国在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建立了一个由政府资本控制的大外宣网络——一个由多语种媒体组成的红色媒体家族,这个庞大红色媒体家族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为极权中国的全球战略服务。

(本文是《红色渗透:中国媒体在全球扩张的真相》一书的前言)

[1] 《中共450亿争夺话语权》,《凤凰周刊》,2009年第7期总第320期,2009年3月14日(http://www.mediaview.cn/article.asp?id=554)。

[2] China Agency Nears Times Square,By ANTON TROIANOVSKI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334604575339281420753918.html)。

[3] “World Turns to N.Y. Icon”, By Josh Barbanel, July 13, 2011(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3678704576442253261292290.html).

[4] 《新华社纽约时报广场最大广告位试运行》, 新华网(广州),2011年8月1日    (http://news.163.com/11/0801/20/7AD902K900014JB5.html)。

[5]  China Puts Best Face Forward With News Channel, http://www.nytimes.com/2010/07/02/world/asia/02china.html?_r=1

[6] Group of Two [show article onl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wikivisually.com/wiki/Group_of_Two).

[7] 熊敏,《新华社出海“踩油门”》,《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8月17日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5,2010081790350313.html)。

[8] “All Out: China Turns on the Charm”, by Helle C. Dale, World Affairs,  July/August 2010

(http://www.worldaffairsjournal.org/article/all-out-china-turns-charm)。

[9] 扬眉,《法国舆论看中国》,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011年3月20日(http://rfi.my/esrEea),所引内容来自《世界外交论衡》2011年3月号;“Un CNN à la chinoise‘”,Pékin cherche à concilier puissance et stabilité,(http://www.monde-diplomatique.fr/2011/03/LUTHER/20257)。

[10] Inside China’s audacious global propaganda campaign Illustration: Guardian Design Team/Christophe Gowans, By Louisa Lim and Julia Bergin,  Dec 7,2018 (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2018/dec/07/china-plan-for-global-media-dominance-propaganda-xi-jinping).

[11] 新华社记者高山,《收购〈洛杉矶时报〉,这名华裔医生续写传奇》,新华网,2018年2月11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2/11/c_1122402866.htm)。

[12] 王山,《美中关系怪事一桩:美联社将与新华社合作》,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018年12月26日(https://rfi.my/3UzY.t)。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世界与中国, 传媒观察 Tags:大外宣, 红色渗透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中美贸易战,宣战容易“收官”难
Next Post: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Related Posts

  • 人民币“入篮”春风难化体制坚冰 世界与中国
  • 美国之误:以“中国预想“构建对华政策 世界与中国
  • 美中新冷战序曲:沉缓有节点 世界与中国
  • 赖斯:为埃及民主化努力过的人 世界与中国
  • 劫持民主:民主党踢开共和党闹革命 世界与中国
  • 埃及政治局势的“场景想定” 世界与中国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乌克兰疲劳症”使台湾国际认知变清醒
  • 澳大利亚外长访华,两国关系重点难点何在?
  • 美国“老兵”纷纷炮轰军中“觉醒主义”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三:相对宽松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二:开放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株连式拆迁:中国离法治近还是离人治近? 中国观察
  • 五毛是中共“文治”的一面镜子 中国观察
  • 美国退出WHO:全球化1.0版终结的标志性事件 世界与中国
  • 欧盟接受群体免疫 中国为何坚持清零? 世界与中国
  • 中国到底有没有拯救欧洲的能力? 世界与中国
  • 《中国:溃而不崩》后记 中国观察
  • 帝国晚期的传播失灵 中国观察
  • 普适价值为何败给“中国特色”? 中国观察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