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農
美国大选后中国经济的前景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共大力宣传,中国经济全球一枝独秀,几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国际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唱好唱衰,各有其见。美中关系前景扑朔迷离,更加深了理解中国经济前景的难度。
对香港人来说,在这种混乱的中国经济前景评估面前,或许有些纠结。香港经济早已与中国经济深度融合,中国经济向好,则香港经济亦随之转好;但中国经济的繁荣将增强中共的信心,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更加看重,则中共在香港推行的政治大陆化就少有国际阻力。
要把握大陆经济实况,必须突破三个难题,即数据不可信、疫情不可测、根基不可倚。对官方的经济增长数据,大陆有质疑;疫情再度复发,将殃及多大范围,靠官方信息无从判断;大陆经济的根基—消费、出口和投资—均进入瓶颈,前景难断。
1月14日《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将在全球一枝独秀,主要论据是中共官方公布的GDP数据。而1月11日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一次讲话被整理成文的标题是,《我不相信任何关于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计算》。他提到,去年前十个月的消费增长率下降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主要靠房地产投资;经济低增长造成了高失业率和财政状况恶化。他没说出来的话是,去年大陆当局强行拉动经济的财政投资达3.6万亿至5.8万亿元,占GDP约3-5%,结果大部分资金进入了房地产业,被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公司用来还旧债,最后对GDP只带来2.6个百分点的增长。
有关中国经济向好的看法奠基于中国在全球率先摆脱疫情,因此经济复苏将领先全球。话音未落,大陆多地疫情复燃,京沪等大都市相继封锁部分街区。究竟今年的疫情将蔓延到什么程度,仅根据中共官媒难以判断。
大陆拉动经济的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匹拉车的马”现在都几乎趴下了。大陆用出口换得大量外汇,主要靠美国市场。中共原本指望川普下台后美国会很快取消对华关税,方便其对美出口再创新高。但拜登当局面临诸多对其国内新政策的反弹,似乎近期内并无撤销对华关税的计划,因此北京取消了高官访美计划,只能耐心等待,未来结果如何,不见得让中共如愿。中共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出口产业链中断问题。部分外企和中国企业为避免美国关税并分散供应链,陆续撤离大陆,使中国的不少出口产业链失去关键零部件供应。中共已宣布,为修补产业链,要大量投资,花十年时间来实现短缺零部件的“进口替代”。此举后效未必乐观,因为外企转移后生产的商品已经填补了国际市场。
去年是中共用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历史转折点,这一政策走到了头。由于房地产的盲目扩张造成银行坏账上升,中共担心潜在金融危机爆发。去年底中共已改变政策,不仅停用财政投资拉动房地产业的失败方针,而且为银行设立了贷款“红线”,收紧房地产贷款。房地产业越过了辉煌的顶点,开始走下坡路,多地房价下跌;而因财政紧张可能开征的房产税会进一步推动房市下滑。
大陆房价过高和20%的高失业率已遏制了消费力,最近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也使居民对非必需品的购买欲望萎缩。房产税出台后,今后大陆的低消费将成为趋势,再也无法拉动经济。
中国大陆的经济不容乐观,连北京的外宣网站《多维新闻》也表示,“2021年面临巨大内部压力……漂亮的经济数字当作‘政府德政’之时代确实过去了”。但是,关于这一点,要想在国际媒体上看到透彻的共识,尚待时日。
原载香港苹果日报,2021年1月26日,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10126/FZ5ZWENL2BC6VEOMC4GEBSF6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