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一事,从7月下旬放出风来之后,就成为世界各国媒体紧紧追踪的一个热点。不顾中共威吓成功访台之后,佩洛西本人得到的声望达到其人生顶峰,台湾大多数人及利益不相关的热心观众高调赞美,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局外沸腾”,但是“局内”——美国白宫及一直坚决支持民主党主流媒体却多有尖锐批评,亚太地区的美国盟友则冷然相对。
美国主流媒体为何一边倒地批评?
国外知道的美国主流媒体,第一位就是《纽约时报》,从8月2日开始,《纽约时报》连发数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批评佩洛西访台:
在《为什么佩洛西的访台计划无比鲁莽、不负责任》一文中,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这条谈了几个问题:1、台湾不会因为这种纯粹象征意义的访问而变得更加安全或者更加繁荣,还可能因此招致许多恶果。其中包括中国的军事回应,这可能导致美国同时陷入与拥有核武器的俄罗斯和中国的间接冲突。正陷入乌克兰战争欧洲盟友不会来帮忙。2、拜登和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与中国领导层曾进行一系列非常艰难的会谈,恳请北京不要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而介入乌克兰冲突。文中特别指明的是“无人机”,中国是全球无人机技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无人机正是普京的军队眼下最需要的工具。[1]
另一篇《佩洛西访台唤醒台海危机记忆》,此文就强调一点:北京可能不会对美国采取行动,但会惩罚台湾。这点担心成为现实:佩洛西与里根号离开之后,中国的军事演习不断发射飞弹威胁台湾东部,有几颗还进入了日本海域。[2]
美媒质疑的声调越来越高,有的干脆直接指出她的私人动机。彭博社8月3日发表《佩洛西的台湾之行让愤怒的白宫匆忙制定应付计划》,该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佩洛西之行背后的美国府院矛盾,白宫力劝她放弃此行不果后,愤怒的白宫只得赶紧制定紧急制定计划,确保将任何影响降到最低。拜登政府的官员对她在与北京关系高度微妙的时刻坚持将这次旅行作为她职业生涯的顶峰感到愤怒。这篇文章直接指出,佩洛西之行是因为她预计将很快结束她作为第一位女众议院议长的历史性职业生涯,为自己政治前任一搏。[3]
8月3日,CNN于刊登一篇题为《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佩洛西的台湾之行是否值得付出如此代价?》,这篇文章认为她借此取得的所谓成果是“个人的、象征性的、短期的”。“我们有理由问,佩洛西的访问是否取得什么成果,值得产生台湾周边地区安全环境可能长期恶化、美国和中国更接近冲突这样的后果?”[4]
上述媒体实际上只说了一半话,除了记者们谈到的她今年年初开始面临本党Far Left们的第三度逼宫,要她履行2018年只干一届的承诺,还有5月28日之后,她不得不面对她丈夫在加利福尼亚因酒驾被捕而牵扯出来的一系列揭黑报道,最后就涉及到她丈夫两次利用内幕消息套利数千万美元,她本人获赠“国会山第一股神”称号。佩洛西丈夫利用内幕消息股市获利之后,众议院民主党人为挽回形象,计划在下个月宣布一项提案,禁止议员、他们的配偶和高级职员买卖股票。
就连BBC也忍不住停止赞美,开始批评:中美关系的基础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佩洛西访问台湾使得这种安排的矛盾之处暴露无遗,这种脆弱的平衡已经变得十分紧张。[5]
我看美国主流媒体多年,除了当年对政治死敌川普这样集中修理之外,民主党内的大佬遭遇这么集中的尖锐批评,前所未有。
美国的亚太战略需要盟友协力
美国要援助台湾应战,必需考量三个因素:
一、在亚太地区开战,得有日本、澳大利亚、南韩、印度、东盟等国相帮;
二、如何援助,是白宫决定与操作,本届国会任期到12月31日为止。今年中期选举的选情于民主党极为不利,佩洛西作为议长访台,既不能左右白宫的决策,也不能影响下一届国会。最多算是一场政治焰火。
三、乌克兰战争中,北约虽然倾力帮助乌克兰,但结果如同德国媒体总结的,“伤敌八百,自伤一千”(实际自伤可能更严重)[6]。欧盟内部亦因利益受损程度不同早就分裂。这些,世界早就看在眼中。
亚太盟国身处亚太地区的旋涡中心,一直希望美国对华政策结束模糊状态,这点期望没达到,在前不久的南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上,成员国均明确表示在中美关系中不选边站。对佩洛西这次访台,澳大利亚实在难以表示热赞。
亚太地区的盟友的态度冷淡克制
《纽约时报》8月4日发表《佩洛西访台或削弱美国与亚太盟友统一战线》,明确指出,美国的亚太盟友把她的访台视为一次不必要的挑衅,分散了盟国对抗中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影响力的注意力。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的盟友们希望华盛顿在采取涉及中国的做法时与他们进行磋商,但在佩洛西访台这件事上,美国似乎没有这样做。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8月3日在呼吁各方——不仅仅是中国保持克制时,说得很明白,“各方都应该考虑如何才能为缓和目前的紧张局势做出最大贡献,我们都希望保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佩洛西访台“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有战略利益”。
该文还指出,亚太国家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找到合适的位置很困难。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许多盟友(包括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都严重依赖中国。澳大利亚大约三分之一的出口输往中国。[7]——言下之意是指美国必须要给盟友留足空间。
因此,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既没有欢呼佩洛西到访台湾,也没有为她倡导民主的使命鼓掌。当媒体问及总理阿尔巴尼斯的看法时,他只说了一句:“美国与我们的台湾同仁接触的程度是他们的事。”外交部长也使用了同样的刻意不热情的措辞:“这是他们的事”。据法广8月6日引述法国《世界报》驻东京记者的报道,佩洛西对台湾的访问也让东京和首尔感到为难,两处对其冷淡接待。
佩洛西访台两天之后的8月4日,第55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继续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东盟各国外长罕见地就台海局势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敦促有关各方“避免采取挑衅行动”。其中最显眼的一段是“东盟随时准备在促进各方和平对话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包括通过利用东盟主导的机制缓和紧张局势,维护我们地区的和平、安全与发展”,所表达的意思与以前东亚东南亚国家奉行的“国土安全靠美国,经济发展靠中国”很不相同,希望由亚洲国家主导亚洲秩序,似乎有那么一点“亚洲首先是亚洲人的亚洲”的味道。[8] 美国为了平息盟友的不满,赶紧与澳日进行战略对话,尊重盟友的意见,赞赏东盟关于缓和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重要性的声明,共同表达通过外交手段来避免误判的风险之愿望。
这种立场完全可以理解,因为面对中美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印度尼西亚的政要们多次表达过“两个大象打架,我们不想被踩死”的愿望,我相信,经过俄乌战争之后,亚洲国家没有哪个领导人愿意象欧盟那样,为一场美国的代理人战争付出国内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政治动荡、首相或总理辞职的代价。
自从自媒体兴起后,网络舆论总会出现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趋势,网民、自媒体人只需要表态站队秀“正义”,因为所有的后果他们都无需承担——此所谓“局外热”;但必将会被牵扯到的局内人,比如台海冲突必将牵扯到的亚太国家与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则必须冷静考虑,冷静因应——此所谓“局内冷静”。
[1] 托马斯·弗里德曼,《为什么佩洛西的访台计划无比鲁莽、不负责任》,《纽约时报》,2022年8月2日(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20802/nancy-pelosi-taiwan-china/)
[2] 储百亮,《佩洛西访台唤醒台海危机记忆》,《纽约时报》,2022年8月3日(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20803/tensions-over-taiwan-renew-memories-of-a-past-crisis/)
[3] Pelosi’s Taiwan Trip Left a Fuming White House Scrambling for a Plan, August 3, 2022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8-03/pelosi-s-taiwan-trip-left-white-house-scrambling-for-a-plan)
[4] Questions mount over whether Pelosi’s Taiwan trip is worth the consequences, Stephen Collinson Profile, Analysis by Stephen Collinson, CNN, Wed. August 3, 2022 (https://www.cnn.com/2022/08/03/politics/nancy-pelosi-taiwan-trip-consequences-analysis/index.html )
[5] BBC驻美国国务院记者Barbara Plett-Usher,《台湾危机给拜登的对华策略带来什么改变?》,2022年8月5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62431836)
[6] 《西方对俄制裁 到底谁蒙受了更大损失?》,德国之声,29.07.2022(https://p.dw.com/p/4Erre)
[7]《佩洛西访台或削弱美国与亚太盟友统一战线》,《纽约时报》,2022年8月4日(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20804/taiwan-pelosi-visit-allies/)
[8] 《东盟外长敦中美在台湾问题上避免挑衅警告或引爆公开冲突》,星洲网,2022年8月4日(https://www.sinchew.com.my/20220804/%E4%B8%9C%E7%9B%9F%E5%A4%96%E9%95%BF%E6%95%A6%E4%B8%AD%E7%BE%8E%E5%9C%A8%E5%8F%B0%E6%B9%BE%E9%97%AE%E9%A2%98%E4%B8%8A-%E9%81%BF%E5%85%8D%E6%8C%91%E8%A1%85-%E8%AD%A6%E5%91%8A%E6%88%96%E5%BC%95/)
(原载澳大利亚广播电台,2022年8月8日,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s/article/comment-on-pelosi-visit/30630afur)
尊敬的何清漣老師,我是一名來自大陸的學生,自己受您的影響,碩士階段想要報考政治學專業,目前我需要交一份研究計畫書,我想研究08年之後中國大外宣組織的變動,這些變動對於政策的執行又有什麼影響,何老師的著作裡面對於這點介紹的很少,懇請何老師聯繫我,能否為我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感謝何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