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中美婚床正在迅速裂开,而且在短期内并无弥合可能。除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亚太峰会上批评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的强硬讲话及亚太九国TPP协议中国“未获邀请”之外,更重要的方向性指标是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的年度报告。报告共列出了43条建议,第一条建议就是,美国国会应委托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对现行对华政策开展评估。
我注意到该委员会主席William Reinsch特别指出,美国已经意识到,指望中国彻底融入西方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是不切实际的。这一说法表明:美国对中国的政治幻想已经破灭。
梳理一下中美关系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特别是回想美国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的三年对华外交,一定让人感概万千:奥巴马在其任期的第一年访华回来两手空空,欧美舆论称其“向北京叩头”;这次在夏威夷亚太峰会上对华讲话强硬,国际媒体称其“揪住中国的衣领”。从“叩头”到“揪住衣领”,这三年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里先得简单交待决定中美两国关系走势的美国因素。以美国而言,影响白宫对华政策的至少有三支政界力量:一支是以两国经贸关系为优先考量的财政部与商务部(支持者为美国金融界与产业界的跨国公司),代表美国的即期利益需求;另一支以国务院为代表,从克林顿时期的人权外交开始,一直希望通过接触、说服,影响并引导中国进入西方体系。这两支力量构成“拥抱熊猫派”的主体,是近年主导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力量。近两三年美国金、产两界对华态度发生变化,中美关系摩擦也日益增多。
第三支被称为“敲打熊猫派”(由蓝队与弑龙派演化而来),以强调地缘竞争的五角大楼为代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这支力量无论从人数还是从影响来看处于衰退状态,直到近两年势头才变得稍旺。与之相应的是亚太地区地缘政治也发生同步变化:美国太平洋舰队本世纪零年代中期不得退守太平洋第二岛链,去年又在东南亚国家的吁请下回归第一岛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