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2023 达沃斯年会,中国为何成为焦点? 世界与中国
  • 你能不劳而获,只因别人代你负重前行 世界与中国
  • COP26遭遇数国抵制的尴尬 世界与中国
  • 以人为本的教育-读廖晓英《小学还能这样上——中国妈妈眼中的加拿大教育》 读书与随笔
  • 一份“文革”时期的人权纪录 读书与随笔
  • 毛泽东为何回到中国人心中? 中国观察
  • 谁在做空中国?-兼谈中国的房地产 经济分析
  • 中国人为何失去了病有所医的经济权利? 中国观察

在夹缝中艰难推进的中国之人权——兼评笑蜀“国际社会帮倒忙”之说

Posted on December 1, 2011January 29, 2013 By Admin No Comments on 在夹缝中艰难推进的中国之人权——兼评笑蜀“国际社会帮倒忙”之说
本文写作缘起 11月15日,原供职于《南方周末》的笑蜀以本名陈敏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标题为:Why China Won’t Listen,意译应为:中国政府为何不肯倾听有关人权的批评声音。 笑蜀的文章有几个要点:一,他认为,国际社会批评中国的人权状态,等于向中国政府脸上扇巴掌,伤了中国政府面子。这种压力不仅不能迫使中国政府让步,反而会帮倒忙,导致受迫害者处境恶化,他用来说明的例子是他本人被南周解聘与陈光诚的处境恶化。二是告诫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交涉人权问题时要讲究技巧(比如私下解决),还要让北京感 […] Read the rest
读书与随笔

构建人权外交新着力点的前提是什么?

Posted on May 5, 2011January 29, 2013 By Admin No Comments on 构建人权外交新着力点的前提是什么?
尽管最近中国出现了一些让乐观者不免浮想联翩的事情,比如《人民日报》4月28日的社论“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等消息,但中国人权的现实及其前景却根本不容乐观。最近的美中人权对话毫无实质性进展就是例证。 这次人权对话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两点,一是这次对话恰好发生于中国人权状态严重恶化之际,这就注定了这次对话注定是“鸡同鸭讲”,双方各唱各的调;二是美方使用的措辞前所未有地严厉,比如国务卿希拉里点名批评中国人权状态恶化,国务院报告中使用了“黑狱”等词。但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次中美人权对话,与其说是美国希望中 […] Read the rest
世界与中国

北京为何对西方的批评无动于衷?

Posted on April 11, 2011February 12, 2013 By 何清涟 No Comments on 北京为何对西方的批评无动于衷?

最近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人权问题。如果说在艾未未被抓捕之前,西方社会对中国政府抓人的批评不太给力,那么在艾未未事件上几乎是态度一致地及时作了反应,联合国“强制失踪或非自愿失踪工作小组”更是采取了罕见的行动――正式抗议中国“持续有压迫异议人士这种令人不安的趋势”,“根据国际法,强制失踪是一种罪行,即使短期秘密羁押都构成强制失踪”。但所有这些,均无法让北京政府停下打压之手。

北京当局将西方国家的批评视若无物,表明西方国家与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长期博奕已经陷入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溯源至当年美国在本国跨国公司游说之下先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脱钩,继而促成中国入世。表面上看来,这两点似乎只与经济有关,但事实上这是西方国家唯一能够迫使中国改善人权状态的有效工具。

90年代是美中两国“人权外交”的全盛时期。其时“六四”天安门事件过去未久,西方各国虽然在90年代前几年就陆续放弃了六四之后开始的经济制裁,但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及贸易伙伴,国会还必须每年举行专门会议,批准当年给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也因此,每年在美国批准最惠国待遇之前,北京当局不得不释放几个著名的异议人士,营造出“中国人权有了进步”的表象,以换取美国国会议员的好感。记得当时在香港一些政论杂志上常见一种漫画,即北京政府将一个被抓捕的异议人士当作一个大红包送给美国,而美国的回报是批准当年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这种交易对中国来说当然有益无害:释放几个异议人士,换来的却是美国出让的经济利益。

Read More “北京为何对西方的批评无动于衷?” »

世界与中国

人权议题“冷”状态下的热思考

Posted on December 3, 2009January 29, 2013 By Admin No Comments on 人权议题“冷”状态下的热思考
美国之音11月中旬就“美中两国明年年初将举行双边人权对话”可能产生的结果做了一项网上调查,选项有4。我查了一下结果,53% 的人选择了“只是形式毫无意义”,只有32%的人选择了“有助中国民主发展”。 这项调查应该是11月上旬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之行的余波。奥巴马此行要让东道主高兴而不得不放弃人权对话这一举动,使中国政府松了一口气:自此以后在一段时期内可以不必再面临“人权外交”的压力。 一、中国“智囊”为奥巴马开出的“对华政策期望清单” 奥巴马政府之所以对中国放软姿态,有两大原因。一个原因当然是奥巴马 […] Read the rest
世界与中国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中国新版《反间谍法》:法网密织聊作盾
  • 习普会传达的信息,美欧会前应猜到
  • 四处漏风的中国金融为何至今表面安然?
  • 美国对华战略判断对世界的影响
  • 中国:美国“欧亚大棋盘”上曾经的盟友 ——重读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调整公私权重,中国民企准备好了么? 中国观察
  • 一个将中国政府钉在耻辱柱上的国际“奖” 中国观察
  • 李显龙说出美国盟友的心里话 世界与中国
  • 北京为何不登“老朋友”的建议? 世界与中国
  • 拜习通话,中美关系有何变化? 世界与中国
  • 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奥秘 世界与中国
  • 中国对美外交缘何前倨而后恭? 中国观察
  • 中国模式的意淫:各国防疫没抄好中国作业 世界与中国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