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涟居

何清涟个人主页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 Toggle search form
  • 阿里巴巴美国上市的三大看点 世界与中国
  • 债转股:中国股市“生力军”之考查 经济分析
  • 2018年“北戴河政治猜想”的虚虚实实 中国观察
  • 国际社会为何对“习核心”如此反感? 中国观察
  • 剖析中共的印太战略 世界与中国
  • 文在寅青瓦台之路的民意基础 世界与中国
  • 中美角力:北京已丧失签署贸易协议的动力 世界与中国
  • 官商共治终结 香港“二次回归”启动 世界与中国

中国基层政府的“维稳疲劳”

Posted on July 12, 2013July 12, 2013 By 何清涟 2 Comments on 中国基层政府的“维稳疲劳”
何清涟 尽管中国“维稳”在中国已成为一根粗大的新兴产业链,为不少政府官员及其亲属提供了利益分配机会。但由于基层政府身处政府权力与民间冲突的第一线,无论从经费投入、还是基层官吏的承受力,对无止无休的维稳都已疲于应付,多种迹象表明,基层官员普遍产生维稳疲劳、基层政府则陷入财政疲劳。 基层官员的“维稳疲劳” 数年前我曾总结过,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反抗类型呈同构现象,中国经济的增长依赖房地产与石油重化工业、矿产等资源性行业,社会抗争也就集中在这几大领域: 第一类是土地维权,在城市里是住房拆迁,在农村里则是征用土 […] Read the rest
中国观察

公告

清涟居欢迎各位网友来访并留下足迹。如果有对本网站改善服务的建议,请留言。

导航

  • 学术思考
  • 中国观察
  • 经济分析
  • 世界与中国
  • 国土生态
  • 传媒观察
  • 历史与文化
  • 读书与随笔
  • 采访与演讲
  • 英文文章
  • 日文文章
  • 程晓农文集

友情链接

  • 何清涟VOA博客
  • 何清涟文章日译文链接(由Minya_J先生管理)
  • 何清涟英文专栏(由Ariel Tian管理)
  • 何清涟英文博客(由@kRiZcPEc管理)
  • 夏小强的世界
  • @HeQinglian

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化的陷阱
  • 人口:中国的悬剑
  • 雾锁中国
  • 中国政府行为的黑社会化

最新文章

  • “乌克兰疲劳症”使台湾国际认知变清醒
  • 澳大利亚外长访华,两国关系重点难点何在?
  • 美国“老兵”纷纷炮轰军中“觉醒主义”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三:相对宽松
  • 江泽民时代的三个关键词之二:开放

好文荐读

好文荐读
  • 张锦华:警惕中共的锐实力——红色大外宣
  • 胡平:郑重推荐《中国:溃而不崩》
  • 当今中国信息库•当前中国解析式 ——评《中国:溃而不崩》
  • 僵而不死的百足之虫 ——评何清涟,程晓农《中国:溃而不崩》
  • 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日文文章

  • 何清漣★フランスの「エレガント・レフト」が米国の極左を恐れる 2021年3月16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バイデンの中国政策の二つの顔 2021年03月11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何清漣★趙婷の「ノマドランド」が映し出す米・中の社会病  2021年3月9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 程暁農★米軍の最新の米中軍事対立情勢評価  : 2021年2月23日 0 Comments Posted on: Jun 6th, 2021

Featuring Top 4/903 of 日文文章

Read more

Meta

  • Register
  • Log in
  • Entries feed
  • Comments feed
  • WordPress.org
  • “全球暖化”为何失踪了? 世界与中国
  • 美中两国在亚洲比拼软实力 未分类
  • 香港与台湾的政治命运为何不同? 世界与中国
  • 人难胜天——集权体制败给病毒 中国观察
  • 亚投行(AIIB)成北京散财机构 世界与中国
  • 两种法律-经济制度的比较 读书与随笔
  • 川习会,谁能“优雅地”影响白宫决策? Uncategorized
  • 三任英国首相深陷其中的脱欧泥沼 世界与中国

Copyright © 2023 清涟居.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