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郑重宣告,“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发展方式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被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一是改善收入分配。
其实,改善收入分配在“十五”与“十一五”期间均被列为规划重点。只是那时中国人大多没想到国富与民富并非同一回事,总相信党的宣传“大河涨水小河满”,以为国家富了,民众的收入自然会水涨船高。
今年8月初那条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消息,终于让中国人看到了自身的真实处境:亲爱的Motherland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却排在世界第103位。按市场的美元计算,中国的人均GDP仅相当于日本的1/1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日本的人均GDP仍高达3.3万美元,中国的人均GDP只有6600美元,仅相当于日本的1/5。中日两国民众的富裕感相差悬殊。
造成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零年代有所不同。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机会不均等及权力市场化;而本世纪以来,除了上世纪形成的财富及社会资源占有格局之外,还有政府对民众生存资源的直接掠夺(主要是征地拆迁及引进污染企业)。因此要想改善收入分配与民生,中国政府至少得做几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