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有一部话剧走红,剧名叫做《这是最后的斗争》。与当年《切•格瓦拉》一样,这部话剧在话语系统上属于左派谱系,但表现形式却与之完全相反。《切•格瓦拉》是为知识分子与小知识分子创作的戏剧,其表现手法颇为“后现代”,使用各种舞台手段调动观众视觉与听觉,并使之与舞台上的演员相呼应;《最后的斗争》设定的观众是所有的中国人,采用了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据介绍,这部话剧由军队剧作家孟冰编剧、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吴晓江执导、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该剧展示了发生在老红军何光明一家三代人之间一次惊心动魄的心灵较量:除夕之夜,脾气火爆的老红军何光明和他的妻子,以及多年后重新相认的大女儿、非法集资行将败露的小儿子、古灵精怪的80后孙女点点、神秘人物周小剑,……各色人等暗怀心事,轮番登场。据评论,该剧鞭挞了目前的中国社会现状,大胆触及了贪污腐败、两极分化、城乡矛盾、特权阶级等敏感题材,批判了官场的腐败现象与滥用职权等现象。由于所涉主题敏感尖锐,曾经多次修改,剧名也曾改为《大过年》在小范围演出。
据说,在戏剧表现手法日趋法多元化的今天,这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纯粹是靠着“狠”劲拼出来的,所谓“狠”主要表现为“台词够狠”,譬如“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前),天是蓝的,没有那么多污染,理发店就是理发,医生是不收红包的,学校是不挣钱的,照相是要穿衣服的,牛奶是可以放心喝的”等等。这些台词多年前在网络上窜红,但用于话剧台词还是第一次。因此,该剧于今年5月连演10场,场场爆满,现在又二度连续公演,观众大呼过瘾而媒体不敢多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