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饮水安全已经成了道道地地的“公地的悲剧”。
先简单介绍何谓“公地的悲剧”。1968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哈定 (Garrett Hardin)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指出“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被过度使用,逐渐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做“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
哈丁声称这样的问题来自于人口的成长和地球资源的过度使用。尽管有人对哈定认为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矛盾难以解决的结论很不满,但不幸的是,中国环境生态的严重恶化正好验证了哈定的理论。
经过2011年10-11月间国内微博上一番讨论,中国人终于知道自己呼吸的空气质量非常糟糕,大家再也不相信中国官方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但另一个问题,即中国人的饮水安全到底处于何种状态,国人还真不太清楚。我费了不少功夫,大概可以说明饮水安全恶化到什么程度:
一、中国饮水的卫生标准远低于国际社会
美国与欧洲国家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但中国的自来水却不行,这点中国官方也承认,原因是中国的自来水的卫生标准较低。
但中国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人的饮水标准与发达国家经过处理的污水标准接近。2009年2月,旅德华人学者王维洛曾在BBC上发表文章“中国饮用水=德国处理污水”,该文列举详细资料,将中国的饮用水标准与德国的饮水标准做过对比。中国目前执行的是2002年版国家标准,其中地面水环境品质标准将三类水作为饮用水源。三类水的生化需氧量为20毫克/升,这正好是德国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标准。也就是说,中国的饮用水标准等于德国处理过的污水标准。
王维洛同时还告诉读者:2002版中国饮用水标准是经过调整的。此前执行的1988年版中国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品质标准是:四类水:生化需氧量大于8毫克/升,但小于等于15毫克/升;另类水:生化需氧量大于15毫克/升。我解释一下,另类水是不能饮用之水,但现在都成了三类水,中国饮用水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