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以前,曾看到过有文章提到中国的中低层人士已经产生了反精英情绪,一看到精英阶层有人倒霉,网上一片叫好声音。我记住了这一观察,但反精英情绪强烈到什么程度,对此却并无切身感受。上个月末在推特上有关“精英”一词的争论,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情绪。
此次争论的缘起很简单。4月下旬,我在“面对中国未来前景的惶恐”一文中使用了一个分标题,“中国精英阶层的惶恐”。对精英这个词的使用,一些推友有意见,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中国没有所谓“精英”,就像它也没有贵族。
二、“精英”这词本身不妥,暗含只有这些人是社会精华的意思,宣传一种傲慢和不平等。
三、中国的精英没有道德,所以不能算是精英。更有比较极端的意见,认为拥护共产党就不能算是精英。
四、彻底颠覆“精英、草根”及原有的社会分层话语系统。一位推友干脆就说:“什么精英草根的,那是你们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匪区分五等,大土匪,中土匪,小土匪,屁民和冤民 ”。
尽管我向这些推友解释: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套话语系统,研究者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时必须借用这套话语体系。“精英”其实只是与“草根”相对应的一个词汇,其定义很简单:受过良好教育,占有政治、经济及文化资源,并无道德含义。更何况,为“精英”一词赋予道德含义,会让人们在使用这词汇时产生困扰,比如一些上层精英一旦有了道德缺陷,比如包养多个情妇、贪污腐败等,难道就能因此将他们贬入“草根”阶层?如果弃用精英、草根、上层、中层这一社会分层的话语系统,研究写作“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就会变成这种范式:“开篇:界定中国各等土匪之内涵外延;第一章:中国大土匪的属性,第二章……”,这在学术研究上是不可行的。